金正恩視察前線[/caption] 2016年1月6日,朝鮮宣佈成功進行了「氫彈」核子試驗,之後面對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朝鮮於2月7日發射了「光明星4號」衛星。國際社會聚焦朝鮮半島,聯合國安理會於3月2日一致通過決議,決定實施一系列制裁措施遏制朝鮮的核武、導彈開發計劃,並呼籲恢復六方會談。2月9日,正在韓美軍演進行時,朝鮮領導金正恩宣稱,朝鮮已完成核彈頭小型化和規格化。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此次包括中國和俄羅斯在內的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的制裁力度空前,中國對於制裁決議的支持成為一大亮點,且已經表示朝鮮需要有「質」的變化。但是朝鮮是否肯接受外邊的條件是未知數。總之,外界對朝鮮的壓力越來越大。面對朝鮮一意孤行的玩火行為,中國的這一表示,看似是國際社會施壓造成的,實際上,中國也是不得不出手的一種自我調整。雖然我們不能過多地對中國的對朝政策表達質疑,畢竟中方宣導的六方會談是本著友好的態度在積極促使朝核問題和平解決,然而朝鮮第四次核子試驗後,美國和韓國態度變為與以往不同。 [caption id="attachment_972"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安理會會議通過決議,對朝鮮實施制裁
安理會會議通過決議,對朝鮮實施制裁[/caption] 此次朝核危機爆發,韓美軍事應對也是空前強化,包括F-22戰鬥機和B-2轟炸機在內的諸多尖端戰略武器,進駐部署到韓國,韓美軍事演戲規模也是大超以往。那麼,人們要問:朝鮮半島會再次爆發戰爭麼?韓美軍隊可能「先發制人」打擊朝鮮麼?想知道這些就需要瞭解朝核危機的由來,半島雙防的軍事力量對比,朝核危機解決政策的演變過程,特別是當前朝核危機已經走到了關鍵的十字路口,中國和俄羅斯的態度變化如何?尋找答案,我們不能不回顧歷史,更不能不面對現實!

朝核危機的歷史由來

上個世紀90年代初,美國通過衛星資料懷疑朝鮮在開發核武器,揚言要對朝鮮的核設施實施檢查。當時,朝鮮則宣佈無意也無力開發核武器,並同時指責美國在韓國部署核武器威脅它的安全。由此,第一次朝鮮半島核危機爆發。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資料,朝鮮於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核技術研究。60年代中期,在蘇聯的幫助下,朝鮮創建了寧邊原子能研究基地,培訓了大批核技術人才。當時,朝鮮從蘇聯引進了第一座800千瓦核反應爐,使朝鮮核技術研究初具規模。此後,寧邊成為朝鮮核工業重地。寧邊五兆瓦核反應爐屬於石墨反應堆,於1980年動工,1987年建成。這種核反應爐的廢燃料棒可被用來提取製造核武器的原料——鈈。有些外界分析家以為有些資料由中國提供的,這種思維讓很多人懷疑中國對朝鮮核開發的立場。 [caption id="attachment_970"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大浦洞導彈,朝鮮的中遠程武器
大浦洞導彈,朝鮮的中遠程武器[/caption] 美國從1958年開始,在朝鮮半島南部及其臨近地區部署了大約2600件核武器。部署在韓國的核武器主要是短程核導彈、核炮彈等,其針對朝鮮的目的很明確。美國還為韓國提供了核保護傘,在韓國佈置了不少戰略性核武器,到1990年代撤走其武器。另一方面,儘管前蘇聯和中國都曾經對朝鮮的安全做出過承諾,但是,這種承諾似乎都不包括提供核保護傘,還有從時間來看,朝鮮的傳統性武器與韓國的先進武器相比佔劣勢。介於這種原因,朝鮮在自我安全上傾向於以開發核武器而彌補戰略上的不足。朝鮮的核武器是在國際舞台上談判的籌碼,但是他針對的真正的敵國並沒有說清楚。 1974年,朝鮮加入國際原子能機構,1985年12月,朝鮮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按照該條約規定,成員國必須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其核設施的檢查,但朝鮮卻一直拒絕接受其檢查。美國從20世紀70年代起關注朝鮮的核項目,1988年下半年,美國正式對國際宣稱朝鮮在寧邊的核反應爐已經能生產可製造兩至三枚原子彈的鈈,此舉立刻引起朝鮮的強烈反應和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朝核危機的第一次關鍵性轉變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1991年9月27日,前任美國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殊(George Bush)宣佈,撤除美國部署在世界各地的主要戰術核武器。這是當時東西方全球戰略互動的一部分,它在事實上大體滿足了朝鮮要求美國撤出駐韓國核武器的呼籲,客觀上推動了朝鮮核問題的積極轉變。之後,1991年底,朝鮮半島北南雙方簽署了互不侵犯協定;韓國政府宣佈韓國不存在任何核武器,表明美國已經完全撤除其部署的核武器。朝韓雙方簽署了《朝鮮半島無核化宣言》。1992年1月底,朝鮮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簽署了接受安全保障協議。1992年5月至1993年2月,朝鮮接受了國際原子能機構六次不定期核檢查。 然而,好景不長,1992年下半年,國際原子能機構與朝鮮就視察問題出現摩擦。1993年3月12日,朝鮮第一次宣佈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在朝鮮的宣佈生效之前,美國和朝鮮進行了副部長級的談判,並於1993年6月11日達成一個聯合聲明。原則上,這次核危機得以解決,實際上,雙方仍有很多爭執。1994年5月30日,聯合國安理會提出對朝鮮進行核專案調查並對其進行制裁。1994年6月,美國前總統卡特前往平壤斡旋,與朝鮮達成了《朝核問題框架協定》,此協議是朝鮮核危機的直接淵源。按照《朝核問題框架協定》的要求,朝鮮必須凍結其各種核項目,並在所有核設施上加裝監控系統,禁止一切關閉專案的重啟。

解決朝核危機,中國作用有限

就這一時期的危機演變來看,中國的作用還沒有凸顯,也就是說,美國在朝核危機的解決過程中從一開始就在扮演關鍵角色。自20世紀90年代初第一次朝核危機至今,美國經歷了三任總統,分別是比爾·克林頓、喬治·布殊和巴拉克·奧巴馬。他們的對朝政策選擇與手段不盡相同,但對朝政策的目標卻是一致的,即朝鮮無核化。 [caption id="attachment_971"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本文作者(左1)在朝鮮半島38線
本文作者(左1)在朝鮮半島38線[/caption] 自克林頓上台之後,因擔心朝鮮發展核武器,1994年10月21日,美國與朝鮮在日內瓦簽署了一項關於朝核問題的《朝美核框架協議》,朝鮮凍結其核設施,美國牽頭成立朝鮮半島能源開發組織,負責為朝鮮建造輕水反應堆並提供重油,以彌補朝鮮停止核能計劃造成的電力損失。此後,寧邊五兆瓦反應堆中8000根廢燃料棒被取出封存。 克林頓在其第一個任期內成功化解了第一輪朝核危機。克林頓兩個任期內的對朝政策協調一致,即試圖與朝鮮接觸,主要通過與朝鮮進行雙邊談判來解決朝核問題。基於《朝美核框架協議》,美朝雙邊對話也日益頻繁。在克林頓第二任期內,美朝商討內容轉向朝鮮導彈專案。其實,1994年克林頓也想過攻擊朝鮮核設施的計劃,當時韓國總統金泳三不同意美國的立場,最後美國放棄這計劃。克林頓政府的對朝接觸政策不僅使美國政府在朝核問題上取得了一些實際成果,也使美國看到了朝核問題最終解決的希望。美國也因此進一步鞏固了與韓日兩個亞洲傳統盟國的關係。 然而,美、日、韓三國協助朝鮮拆卸石墨反應堆並幫助朝鮮建設兩座輕水反應堆的承諾一拖再拖。這兩座反應堆的發電能力約為二千兆瓦。 2001年,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殊上台後,美國對朝政策變為強硬,並於2002年初將朝鮮與伊朗、伊拉克一起稱為「邪惡軸心」,媒體披露的美國《核態勢審議報告》也將朝鮮列為使用核武器的對象之一。2002年10月美國總統特使、助理國務卿凱利訪問平壤後,美國宣佈朝鮮「已承認」鈾濃縮計劃,並指控朝鮮正在開發核武器。朝鮮則表示,朝鮮「有權開發核武器和比核武器更厲害的武器」。同年12月,美國以朝鮮違反《朝美核框架協議》為由停止向朝提供重油。隨後,朝鮮宣佈解除核凍結,拆除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其核設施上安裝的監控設備,重新啟動用於電力生產的核設施。2003年1月10日,朝鮮政府發表聲明,宣佈再次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但同時朝鮮表示無意開發核武器。朝鮮核危機正式爆發。

2003年美國準備對朝鮮動武

2003年8月27日至29日,中國、朝鮮、美國、韓國、俄羅斯和日本在北京舉行六方會談。進入21世紀的中國開始在周邊事務上發揮重要的作用,六方會談便是一個開始。小布殊的兩個任期內進行了幾乎所有的六方會談輪次,從小布殊對朝政策來看,可以說是前後矛盾,截然相反。2003年小布殊也計劃過攻擊朝鮮核基地的計劃,把美國的戰鬥機和轟炸機轉運到日本準備攻擊姿態,也向中國表明過了,如朝核問題沒法順利解決,美國就得動武。 2006年年底,小布殊總統的朝核政策出現調整,以國務卿康多莉扎·賴斯為首的務實派成為朝核政策的主導力量。最初,以副總統迪克·切尼和國防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為首的強硬派主導了朝核政策,排斥與朝鮮接觸和雙邊會談,主張強硬對話。而威脅對朝鮮實施先發制人打擊正是小布殊提出來的。 由於小布殊政府對朝政策的兩面性,美朝雖然回到了和平談判的軌道,但美國對朝鮮的態度依然強硬。這也間接地刺激了朝鮮,特別是美國對伊拉克的軍事打擊,朝鮮可能更加意識到核武的重要性,特別是在朝鮮和在韓國的美軍力量和韓國經濟差距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核武成為了南北雙防平衡過失的關鍵。第五輪六方會談陷入僵局,美國的兩面手法促使朝鮮鋌而走險,2006年10月9日,朝鮮進行了第一次地下核子試驗。克林頓和小布殊在應對朝鮮核武開發的情況下都同樣將糧食援助作為換取朝鮮暫緩開發核武的條件。唯一的不同是,小布殊政府開始重視中國在朝核問題上的重要性。韓國方面,自1998年金大中上台後推行「陽光政策」同樣對朝鮮進行了大量的援助,之後的盧武鉉政府亦是如此。然而,韓國方面在2010年11月18日,韓國政府報告稱,韓國對朝鮮「陽光政策」實際上歸於失敗,稱儘管十年來予以朝鮮大量援助和積極鼓勵,並沒有看到朝鮮的行為方式有任何改進。韓國保守派一直批評「陽光政策」給朝鮮提供了核開發及其發展的機會。 [caption id="attachment_968"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美國核動力航母作戰群進入韓國作戰基地
美國核動力航母作戰群進入韓國作戰基地[/caption] 朝鮮的核武開發計劃一直沒有停止,「天安號事件」和「延坪島炮擊事件」更是加重了韓國方面對朝鮮的敵視感。各方在面對朝鮮開發核武都試圖以援助來換取其行動暫緩的舉動在某種程度上助長了朝鮮以為只要挑釁就有利可圖的心態。以往面對朝鮮的核武開發行為包括美國在內的主要國家都沒有太多的選擇。奧巴馬上台後的政策變化開始變的更有壓迫性,儘管是對話與強硬並行,但是在所謂的「戰略忍耐」之下,朝鮮的選擇空間變的越來越小,除了一味的秀肌肉和挑釁外,已經無法再獲得更多支持。在外部長期的制裁之下,朝鮮越發危險的舉動已經把自己逼到了懸崖邊上,實際上已經沒有什麼實質性行動可為。 朝鮮持續的倒行逆施徒增的是自身的壓力。不得不說的是,在朝鮮越走越遠的這條路上,中國的利益受到了越來越大的損害。奧巴馬上台後並不是完全拒絕與朝鮮對話,但是朝鮮方面越發的認識到只有和美國達成最終協議才可以保證自身的安全,因而也付出了不少的努力。然而,美國的對朝政策與朝鮮的期待差距甚遠,美國不願意也不可能承認朝鮮的擁核地位,朝鮮不達目的而繼續挑釁進一步惡化了自身的經濟和外交環境。經濟方面可謂是每況愈下,現階段的經濟狀況較之以往越發倒退。面對奧巴馬政府的接觸與施壓並行的政策,特別是最新的高強度制裁之下,朝鮮到底可以走多遠?或者說一旦內部出現嚴重不穩的時候,金正恩有可能鋌而走險發起新的挑釁麼?韓美軍隊的強硬應對會否出現先發制人的可能?

朝鮮與韓美的軍事實力對比

撇開政治因素,單就雙防軍事實力對比來看,朝鮮除了陸軍以外,空軍和海軍均無法和韓美同盟一較高下。朝鮮方面,海陸空三軍一共大約120萬人,其中陸軍約95萬人,海軍和空軍實力相對較弱。自二戰以來,能夠掌握制空權是戰爭勝利的關鍵,這一方面,韓國空軍裝備有美制F-16和F-15K戰機共200多架,朝鮮只有上個世紀90年代引進的2個中隊(24架)米格-29(與美國F-16,F-15屬同一代水準),其戰力是否保有水準姑且不論,朝鮮的空軍長期受制於航空燃油不足的影響,能夠發揮多大戰力不禁令人懷疑。特別是聯合國安理會新的制裁中就包括禁止向朝鮮輸送航空燃油一項,這對朝鮮來說可謂是雪上加霜。海軍方面,韓國海軍裝備的戰艦較之朝鮮先進很多,朝鮮海軍艦船數量雖多,但是裝備老舊,面對韓國的主力戰艦不見得能發揮很大的作用。特別是韓國的海軍和空軍均有美國的支持,戰力獲得很大提升,駐韓美軍的實力也是不可小覷,裝備精良。加上駐日美軍以及在關島的軍事基地,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力量完全可以獲得對朝鮮的壓制。 此次朝鮮核子試驗後,美國尖端戰略武器進駐部署韓國,對朝鮮來說是巨大的威懾,四架F-22猛禽戰機的打擊能力不容置疑。3月7日至4月30日在韓國進行的美韓聯合軍演「關鍵決斷」和「鷂鷹」是自2010年3月發生「天安艦」炮擊事件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演習。這次演習將由一萬七千多名美軍和三十多萬名韓軍參加,美軍將出動戰鬥航空旅團、海軍陸戰隊機動旅團、「斯坦尼斯號」核動力航空母艦、核潛艇等。參加此次聯合軍演的美軍戰鬥力量將在質與量方面,都創下自1976年以來的最大規模。「關鍵決斷」是假設朝鮮襲擊韓國的情況,用電腦模擬等方式進行的聯合指揮所演習。這次「關鍵決斷」將是第一次適用「作戰計劃5015」的一次演習。根據「作戰計劃5015」,如果半島出現緊急情況,美韓將對朝鮮進行先發制人攻擊。此外,美韓海軍陸戰隊將在本月7至18日實施「雙龍訓練」。在此次訓練上,韓方將派出三千名海軍陸戰隊、二千名海軍參加,美方將派出七千名海軍陸戰隊和五艘海上預置艦,這將是此演習自2012年開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這可以說就是兵臨城下,特別是金正恩已經是失道寡助,持續的核武開發和衛星發射(彈道導彈技術)換來的不是糧食,而是堅船利炮。韓美軍演的目的已經到了先發制人的階段,可謂是箭在弦上,蓄勢待發!朝鮮的處境隨著制裁時間的持續只會更加惡化,一旦孱弱不堪,內部不穩,韓美軍隊採取軍事打擊的效果也會大大提高。美國的忍耐戰略儘管在過去有其自身的困境,面對中國的崛起以及朝鮮持續不斷的核武開發實驗,就戰略主動上來說,朝鮮一直佔據了主動,然而在持續的施壓下,朝鮮的戰略性主動並未改善自身的困境,反而是越來越難以為繼。 [caption id="attachment_969"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美韓軍隊舉行聯合軍事演習
美韓軍隊舉行聯合軍事演習[/caption]

韓美軍隊在等待合適時機

當前,中國的兩會剛剛結束,韓國方面朝野兩黨備戰4月國會大選,美國大選也是如火如荼,與此同時,時隔36年朝鮮將於5月再次舉行的朝鮮勞動黨大會,朝鮮會有怎樣的後續舉動有待觀察。作為朝鮮扭轉外交和經濟不平衡的核武器,其真實效果只會是把朝鮮繼續推向難以自拔的深淵。面對韓美薩德系統的部署逼近,中國因此遭受巨大的安全利益損害。 所謂今時不同往日,中國需要的有利的安全周邊環境,竭力發展自身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準,提升自身的國際地位。應當努力通過外交手段和平化解朝核危機,避免武裝衝突。但是我們不知道為此中國會付出多大的代價,很顯然,朝鮮把狼引來了,美國更加逼近中國門戶,日本借機自我鬆綁擴張。面對全球經濟下滑,複雜繁多的國內形勢,繼續承受朝鮮帶來的負擔已經讓中國沒有有利的立場。因而再來面對韓美軍隊先發制人打擊朝鮮的戰略將如何自處? 所以說,韓美軍隊聯合打擊朝鮮已經不是能否成功的問題,需要的不過是一個合適的時機。撇開政治家的干預,如若真的先發制人打擊朝鮮,誰能肯定距離三八線很近的首爾一定就不會受到巨大破壞呢?朝鮮持續的核武開發挑釁無異於是自掘墳墓,而韓美軍隊實則只需等待時機,甚至可以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所謂得道者多助!反倒是中國處境尷尬,耐人尋味。目前韓國政府對朝鮮的立場很強硬,連把開城工業園和俄羅斯羅經津先鋒經濟特區的轉角貿易也停止了。韓國和美國也有可能針對朝鮮核武動武的可能性且先發制人的幾率很高,因為這次沒法解決朝核問題,朝鮮半島附近核武裝的氣溫上升,導致東北亞的核武競爭。■]]]]> ]]>

(Visited 46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