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爆發朝鮮戰爭的臨界點
朝核危機的歷史由來
上個世紀90年代初,美國通過衛星資料懷疑朝鮮在開發核武器,揚言要對朝鮮的核設施實施檢查。當時,朝鮮則宣佈無意也無力開發核武器,並同時指責美國在韓國部署核武器威脅它的安全。由此,第一次朝鮮半島核危機爆發。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資料,朝鮮於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核技術研究。60年代中期,在蘇聯的幫助下,朝鮮創建了寧邊原子能研究基地,培訓了大批核技術人才。當時,朝鮮從蘇聯引進了第一座800千瓦核反應爐,使朝鮮核技術研究初具規模。此後,寧邊成為朝鮮核工業重地。寧邊五兆瓦核反應爐屬於石墨反應堆,於1980年動工,1987年建成。這種核反應爐的廢燃料棒可被用來提取製造核武器的原料——鈈。有些外界分析家以為有些資料由中國提供的,這種思維讓很多人懷疑中國對朝鮮核開發的立場。 [caption id="attachment_970"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解決朝核危機,中國作用有限
就這一時期的危機演變來看,中國的作用還沒有凸顯,也就是說,美國在朝核危機的解決過程中從一開始就在扮演關鍵角色。自20世紀90年代初第一次朝核危機至今,美國經歷了三任總統,分別是比爾·克林頓、喬治·布殊和巴拉克·奧巴馬。他們的對朝政策選擇與手段不盡相同,但對朝政策的目標卻是一致的,即朝鮮無核化。 [caption id="attachment_971"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2003年美國準備對朝鮮動武
2003年8月27日至29日,中國、朝鮮、美國、韓國、俄羅斯和日本在北京舉行六方會談。進入21世紀的中國開始在周邊事務上發揮重要的作用,六方會談便是一個開始。小布殊的兩個任期內進行了幾乎所有的六方會談輪次,從小布殊對朝政策來看,可以說是前後矛盾,截然相反。2003年小布殊也計劃過攻擊朝鮮核基地的計劃,把美國的戰鬥機和轟炸機轉運到日本準備攻擊姿態,也向中國表明過了,如朝核問題沒法順利解決,美國就得動武。 2006年年底,小布殊總統的朝核政策出現調整,以國務卿康多莉扎·賴斯為首的務實派成為朝核政策的主導力量。最初,以副總統迪克·切尼和國防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為首的強硬派主導了朝核政策,排斥與朝鮮接觸和雙邊會談,主張強硬對話。而威脅對朝鮮實施先發制人打擊正是小布殊提出來的。 由於小布殊政府對朝政策的兩面性,美朝雖然回到了和平談判的軌道,但美國對朝鮮的態度依然強硬。這也間接地刺激了朝鮮,特別是美國對伊拉克的軍事打擊,朝鮮可能更加意識到核武的重要性,特別是在朝鮮和在韓國的美軍力量和韓國經濟差距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核武成為了南北雙防平衡過失的關鍵。第五輪六方會談陷入僵局,美國的兩面手法促使朝鮮鋌而走險,2006年10月9日,朝鮮進行了第一次地下核子試驗。克林頓和小布殊在應對朝鮮核武開發的情況下都同樣將糧食援助作為換取朝鮮暫緩開發核武的條件。唯一的不同是,小布殊政府開始重視中國在朝核問題上的重要性。韓國方面,自1998年金大中上台後推行「陽光政策」同樣對朝鮮進行了大量的援助,之後的盧武鉉政府亦是如此。然而,韓國方面在2010年11月18日,韓國政府報告稱,韓國對朝鮮「陽光政策」實際上歸於失敗,稱儘管十年來予以朝鮮大量援助和積極鼓勵,並沒有看到朝鮮的行為方式有任何改進。韓國保守派一直批評「陽光政策」給朝鮮提供了核開發及其發展的機會。 [caption id="attachment_968"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朝鮮與韓美的軍事實力對比
撇開政治因素,單就雙防軍事實力對比來看,朝鮮除了陸軍以外,空軍和海軍均無法和韓美同盟一較高下。朝鮮方面,海陸空三軍一共大約120萬人,其中陸軍約95萬人,海軍和空軍實力相對較弱。自二戰以來,能夠掌握制空權是戰爭勝利的關鍵,這一方面,韓國空軍裝備有美制F-16和F-15K戰機共200多架,朝鮮只有上個世紀90年代引進的2個中隊(24架)米格-29(與美國F-16,F-15屬同一代水準),其戰力是否保有水準姑且不論,朝鮮的空軍長期受制於航空燃油不足的影響,能夠發揮多大戰力不禁令人懷疑。特別是聯合國安理會新的制裁中就包括禁止向朝鮮輸送航空燃油一項,這對朝鮮來說可謂是雪上加霜。海軍方面,韓國海軍裝備的戰艦較之朝鮮先進很多,朝鮮海軍艦船數量雖多,但是裝備老舊,面對韓國的主力戰艦不見得能發揮很大的作用。特別是韓國的海軍和空軍均有美國的支持,戰力獲得很大提升,駐韓美軍的實力也是不可小覷,裝備精良。加上駐日美軍以及在關島的軍事基地,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力量完全可以獲得對朝鮮的壓制。 此次朝鮮核子試驗後,美國尖端戰略武器進駐部署韓國,對朝鮮來說是巨大的威懾,四架F-22猛禽戰機的打擊能力不容置疑。3月7日至4月30日在韓國進行的美韓聯合軍演「關鍵決斷」和「鷂鷹」是自2010年3月發生「天安艦」炮擊事件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演習。這次演習將由一萬七千多名美軍和三十多萬名韓軍參加,美軍將出動戰鬥航空旅團、海軍陸戰隊機動旅團、「斯坦尼斯號」核動力航空母艦、核潛艇等。參加此次聯合軍演的美軍戰鬥力量將在質與量方面,都創下自1976年以來的最大規模。「關鍵決斷」是假設朝鮮襲擊韓國的情況,用電腦模擬等方式進行的聯合指揮所演習。這次「關鍵決斷」將是第一次適用「作戰計劃5015」的一次演習。根據「作戰計劃5015」,如果半島出現緊急情況,美韓將對朝鮮進行先發制人攻擊。此外,美韓海軍陸戰隊將在本月7至18日實施「雙龍訓練」。在此次訓練上,韓方將派出三千名海軍陸戰隊、二千名海軍參加,美方將派出七千名海軍陸戰隊和五艘海上預置艦,這將是此演習自2012年開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這可以說就是兵臨城下,特別是金正恩已經是失道寡助,持續的核武開發和衛星發射(彈道導彈技術)換來的不是糧食,而是堅船利炮。韓美軍演的目的已經到了先發制人的階段,可謂是箭在弦上,蓄勢待發!朝鮮的處境隨著制裁時間的持續只會更加惡化,一旦孱弱不堪,內部不穩,韓美軍隊採取軍事打擊的效果也會大大提高。美國的忍耐戰略儘管在過去有其自身的困境,面對中國的崛起以及朝鮮持續不斷的核武開發實驗,就戰略主動上來說,朝鮮一直佔據了主動,然而在持續的施壓下,朝鮮的戰略性主動並未改善自身的困境,反而是越來越難以為繼。 [caption id="attachment_969"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韓美軍隊在等待合適時機
當前,中國的兩會剛剛結束,韓國方面朝野兩黨備戰4月國會大選,美國大選也是如火如荼,與此同時,時隔36年朝鮮將於5月再次舉行的朝鮮勞動黨大會,朝鮮會有怎樣的後續舉動有待觀察。作為朝鮮扭轉外交和經濟不平衡的核武器,其真實效果只會是把朝鮮繼續推向難以自拔的深淵。面對韓美薩德系統的部署逼近,中國因此遭受巨大的安全利益損害。 所謂今時不同往日,中國需要的有利的安全周邊環境,竭力發展自身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準,提升自身的國際地位。應當努力通過外交手段和平化解朝核危機,避免武裝衝突。但是我們不知道為此中國會付出多大的代價,很顯然,朝鮮把狼引來了,美國更加逼近中國門戶,日本借機自我鬆綁擴張。面對全球經濟下滑,複雜繁多的國內形勢,繼續承受朝鮮帶來的負擔已經讓中國沒有有利的立場。因而再來面對韓美軍隊先發制人打擊朝鮮的戰略將如何自處? 所以說,韓美軍隊聯合打擊朝鮮已經不是能否成功的問題,需要的不過是一個合適的時機。撇開政治家的干預,如若真的先發制人打擊朝鮮,誰能肯定距離三八線很近的首爾一定就不會受到巨大破壞呢?朝鮮持續的核武開發挑釁無異於是自掘墳墓,而韓美軍隊實則只需等待時機,甚至可以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所謂得道者多助!反倒是中國處境尷尬,耐人尋味。目前韓國政府對朝鮮的立場很強硬,連把開城工業園和俄羅斯羅經津先鋒經濟特區的轉角貿易也停止了。韓國和美國也有可能針對朝鮮核武動武的可能性且先發制人的幾率很高,因為這次沒法解決朝核問題,朝鮮半島附近核武裝的氣溫上升,導致東北亞的核武競爭。■]]]]> ]]>(Visited 46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