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美人魚》創下新的票房紀錄[/caption]
農曆大年初一(2016年2月8日),《美人魚》在中國大陸上映,之後連連穩居單日票房冠軍,並不斷刷新紀錄。 在今年的春節檔期,全國電影票房恰與除夕春晚形成強烈的對比,從初一到初七一路飆升,達到了空前的36億人 民幣的最高票房紀錄,而其中《美人魚》新片貢獻了大約一半的票房,不到半月已經獲得了超過24億人民幣的票房收入。有媒體目測《美人魚》可能創造30億票房的新紀錄。
電影業在神州出現井噴式的增長點,各路神仙紛紛一展身手,中國電影市場的潛力之大有目共睹。周星馳的「無厘頭」式幽默在此片中扮演著重要吸引眼球的誘因,這是娛樂性消費的重要因素。但跳出娛樂本身,撥開娛樂的面紗,娛樂背後顯現出中國強大的市場需求和無比的消費能力。你不得不承認,依據消費提供的市場 供給才會有市場。在經濟學中,需求側和供給側是不可分割的有機體。供給側改革離不開對市場的深入瞭解, 因應市場需求展開的供給側改革才更加有效。
如果娛樂市場的巨大消費難以引出供給側改革的話題,那麼春節檔期生活消費品市場的供給側巨大流失會 令國人汗顏。據官方統計數字,春節期間,中國出境遊客達到519萬,如果以人均海外消費1.5萬元計算,消費接近800億元人民幣。特別是,中國赴日本遊客的熱度一再高亢,中國國家旅遊局的統計顯示,日本是2016年春節假期中國遊客出境遊最熱門的國家之一。春節10天時間,大約45萬中國遊客在日本花了近60億元人民幣用於購 物,從保溫杯到名牌包,不少商場貨架上被中國遊客掃蕩一空。
中國市場的巨大消費能力讓世界瞠目結舌,也讓相當一些國家賺足了中國的黃金假期錢。撫心自問,中國式消費不能僅靠國際市場供給。能否從挖掘內部市場需求開始?站在需求側看供給側改革,也許能夠找到「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之外的更佳更有效的改革路徑。經濟下行的壓力下,改革沒有拍腦袋試錯的土壤,股市有熔斷,行不通一聲令止,而實體經濟的熔斷,直接就是倒閉破產發不起工資的惡性循環。中國有10億平方米的閒置房地產,卻裝不下各地的債務災荒。
市場供給有的有效有的無效,有效的能促進經濟發展,無效的就是在拖經濟後腿。特別是所謂的過剩產能,要區別於落後產能。一刀切不僅切掉了落後產能,把一些可以改造,可以改善當下企業經營現狀的也都切掉。曾經有個段子講河北唐山的鋼鐵產量居世界第一,受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300多家鋼鐵廠關的關倒的倒, 還有一些國企靠借錢過日子,幾千的職工面臨著下崗的前途渺茫。
改革不能只作減法沒有加法
鋼鐵行業的去產能,雖然只是冰山一角,但足以說明整個供給側改革的任務之重,意義之大。2015年全年, 中國粗鋼產量8.038億噸,下降了2.3%。到2017年底,唐山要壓減煉鐵產能2800萬噸、煉鋼產能4000萬噸。化解煉鋼產能任務佔中國的二分之一,河北省的三分之二,這意味著唐山傳統的鋼鐵產業將「壯士斷腕」。
壯士可以斷腕,但不能再斷腳,因為路還要繼續走下去。怎樣疏導有效的產能,怎樣在研究市場的基礎之上做有效的供給側改革,值得深思。這不是一台勵志春晚能夠唱起的鬥志,卻是需要痛定思痛的剖析內在找出方案。如果經濟改革只作減法沒有加法,就只能眼看著老百姓的銀子嘩嘩地肥水留到外人田。■]]]]> ]]>
(Visited 61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