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疫情防控趨於穩定,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本地社區感染的案情發生,期待可以通關,卻遭到內地方「抵禦」。通關遙遙無期,香港融入大灣區也受到阻力。大灣區要一體化,首先考驗的是防疫抗疫能否一體化,能否建立共同防疫機制。如果這都做不到,大灣區一體化就難了。

疫情持續一年多,香港和內地之間還不能正常通關,尤其是粵港澳共同組建的大灣區,香港因為疫情而被阻隔在外。人員無法往來,經濟無法融通,更奢談融入。如果香港還是疫區,一切通關的奢望均屬多餘。但今時今日,香港已經41天本地感染歸零,如果是內地城市早就放開了。遺憾的是,香港回歸多年,它夠條件,卻還不能融入到內地城市群的互動中。

內地沒興趣和香港通關?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較早前向傳媒透露,已向中央提交報告,希望能爭取逐步有序地開放與內地的關口。最近再次被問到粵港澳通關問題時,表示已多次向中央及粵方官員反映通關訴求,笑言:「佢哋(他們)都覺得我好煩」。很顯然,內地根本不把與香港的通關事宜放上議事日程。不通關,以防範香港輸入疫情,這才是內地官員關心和要嚴防死守的。

寧願可以放而不放,總比開放後一不小心引入疫情要責任小。選擇不承擔責任,這才是官員們的政治經濟學。

但是,香港能否通關實質上已經不僅僅是一個防疫的公共醫療衛生問題,也不僅僅是粵港澳經濟互補發展的問題,而是涉及香港能否順利全面融入大灣區的戰略和政治問題、涉及築牢大灣區一體化基礎的問題、大灣區能否吸引香港融入發揮疊加效應的問題。

道理很簡單,如果一個區域,連基本的防疫都沒能建立有效的共防機制,不能攜手築牢公共衛生的共同防疫籬笆,不能有區域的共同衛生安全,怎麼可能實現大灣區的共同利益?!這不僅僅是防疫、不僅僅有關經濟,更是戰略,是政治。

粵港澳地區的疫情從嚴峻的高風險,到逐漸控制,形成各自的防疫能力,基本做到無風險。現在正是測試這一區域建立共防機制的能力,可以由廣東牽頭,成立聯防領導小組,儘快恢復通關。通關後進一步完善機制,互相支援。防疫共同機制的條件,設計跨境檢疫的步驟,以及一旦又有個案出現的隔離措施等等,這些,專家們都講的很清晰,就看領導有沒有決心做了。

實際上,疫情中的大灣區聯防聯控實踐,人心相向,可以為未來粵港澳一體化作出探索,積累經驗。

40多天沒有本地個案

香港相對內地,已經被隔離了一年多,這期間,疫情反反覆覆。但在幾波回擊疫情的防範中,香港掌握了防控經驗,採取措施得當。取得了很長一段時間中有高達40多天沒有社區感染個案的防疫成就,即使有零星個案也都找到了與輸入相關的病毒鏈。

從理論上說,應該可以認定香港已經「隔離」成功,是低風險甚或是無風險區域。而且一段時間政府防控得當,全民防範意識也比較強,自覺戴口罩、自覺遵守政府的相關法規,警方也從嚴執法,香港已經是防疫穩定的安全區域了。

依內地防疫新冠病毒的規則,潛伏期最早確定兩周(14日),後來延伸至14+7。意思是說,一般個人從中高風險區域來,從酒店隔離14天,最多再加社區隔離7日,可以確定安全。這也意味着,如香港這樣的地區,可以做到21天清零,該地區就屬於安全的。

國家衛健委疾控局表示,在中國進入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後,國內多地先後出現過本土的傳播疫情,經過流行病學溯源調查發現,這些疫情與境外輸入有關,說明中國目前面臨的風險仍然是境外輸入,中國仍然處於「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常態化防控階段。香港目前的情況與全國一致,國家對各省市的政策如何,香港也應享同等對待。

事實上,香港最近有個別零星的傳染個案,都和人員、貨物輸入有關。香港政府的統計顯示,隨著多個主要經濟體逐漸放寬疫情防控措施,並推行日益積極的貨幣和財政刺激政策,2021年首4個月,香港出口比上年同期大幅反彈30.8%。2021年前4個月合計,商品貿易總額甚至顯著高於2018年同期的高位,這反映在外部需求大幅反彈下,貿易活動活躍。

進口貨物增風險就大

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1至4月香港對多個主要市場的出口都錄得顯著增長。其中,香港對內地出口猛增34.2%。香港是中國內地的轉口港,出口內地的貨物都由進口而來,國際疫情嚴峻,加重了進口貨物的防疫風險,香港為內地進口貿易中作出的還包括防疫的貢獻。近期染疫個案都與機場相關,不應以此作為「歧視」香港防疫的理由。

香港經濟過去一度走極端,嚴重依賴遊客、依賴內地,如今在幾乎零遊客的背景下,香港消費指數觸底反彈。2021年5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296億元,較2020年同月上升10.5%。2021年4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修訂估計較2020年同月上升12.1%。與2020年同期比較,2021年首5個月合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上升8.9%。

香港依賴經濟出現調整,消費經濟轉為服務本地市民,750萬市民市場活起來了。香港經濟結構性硬調整,實際上也是一體兩面。一方面,香港自救完成結構性經濟改變;另一方面,長遠會影響在大灣區融合中互相合作的優勢。

專家們都說,病毒與人類長期共存是大概率,無論是香港還是大灣區城市,未來染疫個案突如其來也可能是常態。認識到這個規律,把香港長期隔離拒之大灣區門外,並非明智之舉。建立科學、合理的防疫措施,形成大灣區一體化共同防控機制,才是積極的防控,才是大灣區的未來。

(Visited 142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