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和歐盟最終「體面分手」 袁傑
在英國「脫歐」過渡期即將結束之際,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2020年9月曾不惜違約,推出《內部市場法案》,旨在逼迫歐盟在自貿協定談判中作出讓步。而歐盟則採取了兩手策略: 一方面對英國啟動違約司法程序, 另一方面則繼續與其進行談判。最終雙方都展示出靈活性, 並於2020年12月24日達成自貿協定。畢竟,英國無協議「脫歐」將會導致兩敗俱傷。
1英首相的殺手鐧
英國「脫歐」過渡期已於2020年12月31日結束。而此前,英國和歐盟曾就未來關係進行過多輪談判,但進展甚微。雙方均面臨着英國「硬脫歐」的威脅。
為了逼迫歐盟方面作出讓步,在英歐第八輪談判前夕,英國首相約翰遜突然使出殺手鐧。2020年9月7日,他在英國議會下院發表演說。在演說中,他大聲叱責道,在英歐自貿協定談判中,歐盟把「一把左輪手槍放到了桌子上」。這就「證明」,歐盟中一些人正策劃在愛爾蘭海中實行「封鎖」,旨在切斷北愛爾蘭的食品供應鏈, 從而「肢解」聯合王國。這位英國首相對此並沒有作進一步的解釋。但他聲稱,為了阻止這種情況的發生,現已推出一項新的《內部市場法案》, 並表示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當自衛。
據報,英國首相約翰遜要用這部《內部市場法案》 來取代自己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中有關脫歐後北愛爾蘭的海關和貿易規定。而這一《脫歐協議》則是約翰遜親自簽署並經常被他自己所誇耀的。這位英首相雖然承認這種做法違反國際法,但又稱為了使英國脫離歐盟是不可避免的。此外,約翰遜這一舉措還將使北愛爾蘭脆弱的和平再生波折。然而,這位英國首相聲稱,如果到10月中旬不能與歐盟達成自貿協議,那就不得不無協議「脫歐」了。
約翰遜所有在世前任都對他的這種做法表示厭惡, 其中不僅有工黨的托尼·布萊爾(Tony Blair)和戈登·布朗 (Gordon Brown),而且還包括與約翰遜同屬保守黨的約翰·梅傑(John Major),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和特雷莎·梅(Teresa May)。
美國民主黨人也威脅道,一旦倫敦在北愛爾蘭問題上繼續玩火,將會在國會內抵制英國脫歐派急需的對美自貿協定。
在離2020年12月31日「脫歐過渡期」結束只有3個多月之時,約翰遜不惜違反國際法,推出《內部市場法案》,從而使英國和歐盟之間本已糟糕的關係落入低谷。但他使出這一殺手鐧並非心血來潮,其背後有着深刻的政治考量。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英國國內形勢頗為不妙。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以及首相本人對危機處置不當已讓英國人大傷元氣。
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當時發布的數據,英國是歐洲新冠死亡病例最多的國家。2020年4至6月,英國國內生產總值萎縮20.4%,據稱是所有發達國家中最大的季度降幅。此外,單單7月份就有73萬英國人失去了工作。
加之, 在9月左右新冠肺炎疫情反撲, 且離冬季已經不遠,寒冷乾燥會令病毒更為猖狂,因而聯合王國顯得難以招架。
在這種形勢下,約翰遜迫切需要在與歐盟打交道時打一場勝仗。而這隻有當歐盟同意英國在「脫歐」後能繼續進入歐盟內部市場,且不需要英國為此付出較高代價時才能實現這一願望。因而,約翰遜急需要在此時把自己塑造成決不向歐盟「勒索者」投降的英勇鬥士。
據媒體分析,在談判中,英歐雙方的爭執主要有三點: 其一,英國「脫歐」後,歐盟成員國漁民在英國領海的捕魚權; 其二,公平的競爭環境; 其三,履約管理。
其中特別是第一和第二點對雙方都很關鍵。在捕魚問題上,據稱由於英國海域擁有北海最豐富的魚類資源,因而法國、西班牙、荷蘭等歐盟國家的漁民都要確保自己的捕魚配額, 而英國則宣稱將重新掌控領海,並要擴大英方漁民的捕魚權。
而在如何才能確保雙方公平競爭環境問題上,英國則認為, 如果它今後不能自主就雇員權利、環保政策和工業補貼作出決定,那麼自己脫離歐盟就毫無意義了。但歐盟則擔心家門口會有一個用工資傾銷和低稅收來危及自己生存的競爭者。為此,只有在英國作出相應保證後歐盟才能允許其進入歐盟內部市場。
由於英歐雙方在洽談中互不相讓,因此談判曠日持久,難以取得進展。
2歐委會的應戰術
面對約翰遜這樣一位強硬的談判對手,歐盟不得不沉着應戰。在約翰遜推出《內部市場法案》後,歐盟方面先是作出強硬回擊,發出最後通牒: 約翰遜最晚到2020年9月 30日應撤回這部《內部市場法案》或刪除法案中有爭議的內容。但這位英國首相根本不予理睬,依然我行我素。
9月29日, 英國議會下院表決通過了這部《內部市場法案》, 允許英國違反此前與歐盟達成並已生效的《脫歐協議》。
10月1日,歐委會隨即正式啟動針對英國的違約司法程序。在一封致倫敦的信函中,歐委會正式指責英方違約。英國政府隨即有一個月的時間對此表明態度。據稱,歐洲法院最終可能會受理此事。
但幾乎與此同時,歐盟仍按計劃於9月29日至10月2日 與英方進行了新一輪的談判。而歐盟之所以沒有立即中斷與英國的自貿談判,是因為否則就要冒「硬脫歐」的風險。一位參加談判的歐委會官員聲稱:「約翰遜的目的很可能是要引起轟動,然後把罪責推給我們,但我們不理睬他的挑釁。」
當然,早在這輪談判前夕,一位歐盟外交官就聲稱, 雖然近來談判氣氛有所改善, 但雙方立場還相距甚遠。談判結束翌日,歐委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 (Ursula von der Leyen)與英國首相約翰遜進行了視頻通話, 並一致認為,「重要的是,儘可能達成協定來作為未來歐盟和英國戰略關係的堅強基石」。
10月7日,歐洲理事會主席夏爾·米歇爾(Charles Michel) 在與英國首相約翰遜通話後,則要求英國在就未 來關係談判時明確表明立場。米歇爾在社交媒體上寫 道:「歐盟希望達成協議, 但並非不惜一切代價。」「對於英國來說, 是把牌擺到桌面上的時候了。」
此前,英國首相約翰遜曾把10月15日作為英國與歐盟達成自貿協定的最後期限。雖然歐盟負責英國「脫歐」事務的首席談判代表米歇爾·巴尼耶(Michel Barnier)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大,但他本人也想在10月底前達成協議。
10月15日的歐盟峰會上,歐盟27個成員國的領導人一致要求英國首相約翰遜作出讓步。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並表示,在就貿易協定進行談判時,雙方都有「自己的紅線」。「我們已請英國為達成協議繼續準備作出妥協。這當然也意味着我們必須作出讓步。」
翌日,約翰遜指責歐盟不想達成協定,並表示他期待着無協議「脫歐」,除非歐盟徹底改變立場。10月21日, 巴尼耶在歐洲議會上發表講話,聲稱要尊重英國的主權以 及雙方必須作好妥協的準備。英方隨即同意返回談判桌。
從10月22日起,英歐雙方重新開始進行談判。與此同時,英國又不失時機地與日本在10月23日正式簽署自貿協定。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增加了英國跟歐盟討價還價的籌碼。而英國「脫歐」首席代表戴維·弗羅斯特(David Frost) 則表示,希望英歐雙方能夠達成一項全面協議。
自11月27日起,英國和歐盟貿易談判進入最後衝刺階段。在歐盟「脫歐」談判首席代表巴尼耶與其英國同行弗羅斯特之間的談判難以取得進展的情況下,英國首相約翰遜 12月9日親自出馬, 前往布魯塞爾會晤馮德萊恩,以求打破英「脫歐」談判僵局。
此前一日,英國政府還向歐盟示好,撤銷了《內部市場法案》中有違《脫歐協議》的若干條款,從而消除了雙方在北愛爾蘭問題上發生的爭執。
在談判的最後階段,英歐雙方都作出讓步,並於2020 年12月24日達成自貿協定。
3英「脫歐」的好結局
對於英國和歐盟而言,在過渡期結束前達成英歐自貿協定至關緊要。而對於主持2020年下半年歐盟輪值主席國工作的德國總理默克爾來說,更是一場嚴峻考驗。因為新冠疫情危機已重創英歐雙方的經濟,如果英歐達不成自貿協定,則從2021年1月1日起,各自還將會對從對方進口的貨物和物品徵收關稅。後果將不堪設想。
為此,儘管在過去的歲月中,英歐貿易談判十分艱難, 這位德國女總理12月9日在德國聯邦議會的發言中依然聲稱:「一如既往仍有機會達成協定, 我們正在繼續為此而努力。」
而歐洲企業組織協會(Business Europe)則告誡道,對於現在正與新冠肺炎疫情帶來後果作鬥爭的企業來講,揮之不去的英國無協議「脫歐」情景可能會帶來「毀滅性的後果」。
根據萊布尼茨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奧利弗·霍爾特默勒 (Oliver Holtemöller)的計算結果,一旦英國無協議「脫歐」,單單在德國就將危及約180,000個工作崗位,且主要是在大型汽車製造商的落戶地點。
另一方面,一旦「硬脫歐」,英國可能會遭到更沉重的打擊。《明鏡》周刊不久前登載的一篇文章提到了英國無協議「脫歐」可能產生的下列後果: a) 貿易: 今後將遵循世貿組織的規則,英國為此每年將不得不多支付66億歐元的關稅; b) 汽車工業: 汽車製造商必須繳納10%的出口關稅,一輛來自歐盟的普通家庭用車在英國將要比現在貴1,600歐元; c)邊境檢查站: 在英國多佛港通關時間多兩分鐘就意味着16公里的堵車; d) 愛爾蘭-北愛爾蘭邊境問題: 由於歐盟內部市場和關稅同盟的規則將不適用, 因而會危及北愛爾蘭地區40,000個依賴於對歐盟貿易的工作崗位。
另據稅收部門預計,與歐盟成員國有貿易往來的英國企業每年將得支付高達130億英鎊的報關費。此外,英國政府自己也估計到, 數月之內重要藥品將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且這將發生在新冠病毒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間。
據稱,屆時貨車還不得不在英國多佛港長時間排隊等候通關。許多食品會因加征的關稅一下子變貴。人們不禁要問,約翰遜真指望英國民眾會接受這一切?
當然,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加布里埃爾·費爾貝邁爾(Gabriel Felbermayr)不久前在接受《明鏡》周刊採訪時也尖銳地指出: 「英國脫歐談判數月來幾無進展,這不僅僅是英國人的過錯。欲用懲罰倫敦以儆效尤的歐洲人也負有責任。」但他強調: 「一個協定總比沒有協定來得強。」
筆者曾指出,一旦英國在「脫歐」過渡期後走向孤立,不再與歐洲大陸來往, 那麼歐盟將不得不調整自己對地緣政治的審視視角。畢竟世界第六大經濟體英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且是核武器擁有國。一旦英歐關係惡化,則對於謀求成為「新的地緣政治玩家」的歐盟來講,將是一個重大打擊, 其實力將會受到削弱。
上屆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本屆輪值主席國葡萄牙和下屆輪值主席國斯洛文尼亞此前已共同把「歐盟與英國的未來關係」作為工作重點之一,就是明顯例證。
英國歷史學家蒂莫西·加登·艾什(Timothy Garten Ash)前不久在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也聲稱:「正是在柏林-巴黎-倫敦這一三角中,歐洲才發揮了作用。現在必須急切從戰略上提出設想,如何才能使英國在『脫歐』後儘可能緊密地與歐洲大陸聯繫在一起? 這是因為歐盟獨自擔當不了未來重任。」
在英國「脫歐」過渡期臨近結束時,英國和歐盟終於達成自貿協定。根據該協定,雖然歐盟和英國之間將重新恢復海關,但不互征關稅。歐委會並表示,協定在諸如環 境保護、社會和勞工權益、國家補貼等方面「以高標準」 確保了「一個穩定和平等的競爭環境」。而就歐盟成員國 漁民在英國領海的捕魚權來說,英國和歐盟雙方則在自貿協定中商定了一個5年半的過渡期,在此期間歐盟成員國漁民的捕魚配額共降低25%,但從2026年6月起,應每年與英國就捕魚配額進行談判。此外,就履約管理而言,英歐雙方還制定了解決衝突的機制。由於英歐自貿協定內容涉及面非常廣,因而英方人士稱,這是雙方迄今為止所簽的 「最大雙邊貿易協定」。
2020年12月30日, 英國國會下議院和上議院已先後表決通過英歐自貿協定, 並已獲得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批准,但該協定還需經歐洲議會審議批准。因而,從2021年1月1 日起,該協定還只是臨時生效。然而,人們現在已經可以斷言,英國和歐盟最終將「體面分手」。這是因為阻止英國無協議「脫歐」符合英歐雙方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