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來襲,對全球經濟社會都造成了近乎毀滅性的影響。其中,旅遊業首當其衝。尤其是以往備受青睞的跨國旅遊業瞬間降到了冰點。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估計,今年的國際旅遊規模將年減 80%,至少 100 萬個就業崗位受到威脅。


不過,隨着疫情的常態化趨勢,面對生計和經濟的重大挑戰,世界各國都在尋找讓旅遊業得以生存的方法。各種新的出境游模式都應運而生。日前首批中國旅客就持特別簽證抵達泰國,先隔離14日再旅遊。當新冠成為常駐病毒存在,人們或許再也無法像曾經那樣自由地享受境外旅遊,跨國旅遊行業將不得不面臨更多的新挑戰。

跨國旅遊業受重創

自新冠疫情肆虐以來,全球各地的旅遊業都遭受重創。今年3月,歐洲有報刊直言,疫情對當地旅遊業的打擊堪比恐襲。在歐洲市場的多個主要客源地,前往歐洲的機票預定量均呈現兩位數的下滑:來自亞太地區的預定量按年下降114.2%;來自美洲的預定量下降68.1%;來自非洲和中東地區的預定量則按年下降49.9%。
即便疫情在秋冬季節持續反彈,但在採取常態化防疫措施的國家和地區,都已將重啟跨境游作為一大恢復經濟的重點。據世界旅遊組織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球40%的旅遊目的地已經對國際旅行限制措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鬆綁,而在今年5月和6月,這一數字分別只有3%和22%,這意味着,國際旅遊業正在緩慢適應當前狀況,並開始逐步復甦。
新冠病毒常態化下,跨境旅遊會成什麼樣?美國CNN 分析指出,短期來看,旅遊業的未來會先以區域性旅遊泡泡(travel bubble)或是旅遊走廊(travel corridor)的概念發展。目前全球多地也都在因應形勢出台各自的推動措施。

多地推新策嘗試重啟跨境游

有內地媒體報道,日前泰國政府發放「特殊旅遊簽證(STV)」,首批41名持有該簽證的中國遊客,將於 20日抵達曼谷,先隔離14天後在泰國境內旅遊。這些旅客還必須安裝可全程跟蹤的App。至於第二批約100中國遊客也很快飛抵曼谷,執行泰國的相關防疫措施。泰國將於接待上述兩批示範遊客後作出評估,之後可能將開放更多入境遊客,或出台其他措施。簽證主要面向疫情控制良好國家的遊客,在泰國通過續簽後最多可逗留270天。
此外,泰國還在考慮向外國遊客開放某些特定區域,遊客實際上被限制在一個地方,例如一個小島。在致力於恢復海外旅客入境方面,泰國並非唯一做出嘗試的國家。近日,新加坡交通部長王乙康也宣布,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原則上同意建立兩地區之間的「安全航空旅行圈」,開通往返兩地的所有旅行,包括一般旅遊,兩個目的地政府和相關機構建立一定的工作機制,互認新冠病毒檢測結果,旅客來往於兩個目的地之間無須進行強制或居家隔離。但目前這一計劃仍在進一步商討之中。
就在「航空旅遊氣泡」消息曝出不久前,新加坡還宣布從10月19日起恢復中國公民短期旅行簽證申請及入境,做了諸多準備等待中國遊客回歸。不僅是新加坡,日本也宣布開放短期商務簽證申請,被認為是為進一步放寬海外旅客入境鋪路。
在這一背景下,如何吸引中國市場自然也最受海外各國的關注。有報導指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境旅遊市場,許多國家都極大依賴中國遊客。但如今最大的問題將是中國何時開放民眾出國旅行。

年內出境游還有希望嗎?

儘管亞洲各國都在積極謀求旅遊業務的恢復,但對於出境游何時能真正意義的重啟,仍是一個相當不確定的過程。實際上,今年5月,新西蘭和澳洲就曾提出過建立「旅遊氣泡」,但因疫情反彈而面臨計劃流產的局面。隨後歐盟各國也根據各自不同的情況,從6月開啟跨境旅遊,但後來歐盟多國病例數激增,面臨第二波疫情的反彈,使得防控措施再次收緊,限制疫情高發區的遊客入境,計劃也隨之暫停。
即便是在疫情基本受控的中國,也仍然保持着比較謹慎的態度。10月21日,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稱暫不恢復旅行社及在線旅遊企業出入境團隊旅遊及「機票+酒店」業務,這意味着短期內出境游重啟無望。
有專家預測,在疫情常態化、前景未知的情況下,國際旅遊業很難回到以前的水平。旅行要回到過去,可能還需要數年時間,而且即使旅遊回溫,也可能永遠不會再回到以往的旅行模式。
這意味着,人們的跨境旅遊將有更多的條件限制,跨境旅遊業也不得不接受全新的挑戰。例如,旅客入境前必須國家須制定一個檢疫標準,這也需要當地確保對病毒快速測試的準確性。此外,海外旅客很可能被要求攜帶免疫護照,依據顏色顯示當事者的健康狀況,他們需要展示有關認證才能進入餐廳和購物中心。
不過即便是這些構想,就目前來說仍然有些遙遠。有媒體評論認為,在新冠疫苗大規模接種之前,跨境旅遊的恢復恐怕都頗有難度。跨國旅遊業的寒冬何時才能過去,仍是未知數。

(Visited 115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