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抗疫漏洞百出,這六宗罪令人防不勝防
幾天前,香港國際機場剛剛上演了萬人抵港大沖關,又有一起充滿戲劇性的事件在這裡發生了。
3月21日早上八點,一名居住在粉嶺村屋的二十四歲男子和一名在北角春秧街美達盛景酒店入住的十八歲女子,忽然接到香港醫院管理局的通知,隨後,救護車分別前往兩人的居住地,將他們送往醫院。
前一天剛從香港機場入境,原本鬆了一口氣,準備開始十四天隔離的兩名年輕人,突然被告知已經“中招”,讓他們感覺有些驚魂不安。
不過,感到不安的並不止他們二人,還有兩名在機場就被認定為“中招”的人士已經在擔驚受怕中被困在檢測中心整整12個小時了。
原來,3月20日,港府為攔截境外輸入性病例而在機場附近設置的臨時驗測中心,運行第一天就出了亂子。在化驗過程中,有4個入境人士的檢測樣本懷疑被對調,兩名實際上檢測為陽性的感染者成為漏網之魚,錯誤地獲准被放行,這才有了上面那一幕。
發現情況後,檢測中心趕緊採取了措施進行補救。雖然目前兩名送院的感染者狀況都屬穩定,醫管局也評估兩人的傳播風險不大,但這想起來仍令人後怕:兩名已經確診的人沿路播毒十二個小時,因為一個防疫的漏洞,他們接觸過的每一個人、經過的每一處地方,都可能陷入病毒傳播的危險之中!
最新數據顯示,3月23日,香港新增39宗新型肺炎確診個案,累計個案達356宗,已經突破300大關。在海外港人紛紛返港的沖關潮下,香港如今正受到第二波疫情的嚴重衝擊,防控形勢不容樂觀。
這次的烏龍事件並不是香港防疫中暴露出的唯一問題,第二波衝擊下,香港防疫出現了不少漏洞,暴露出六宗罪,令人防不勝防。
一、 防疫政策總是慢半拍
在疫情初期,香港曾因為快速的應變和高度的警惕意識而被外界所稱道,第一波疫情防控中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境外輸入性病例不斷湧入、第二波疫情帶來的防控壓力激增,但港府的防疫政策卻遲遲不變,被批評“拖泥帶水”、總是慢半拍。
尤其是相比臨近的澳門、新加坡,香港的措施似乎來得太遲了。17日,澳門政府就公布,為防範輸入個案,18日凌晨零時起,將禁止所有非本地居民入境,新加坡22日也宣布,從24日凌晨起,禁止所有外國短期旅客入境或過境新加坡。港府卻慢了半拍,直到23日才宣布,3月25日凌晨起將禁止所有非香港居民﹑旅客進入香港境內。
其實,海外多國疫情蔓延為香港帶來的防疫壓力,港府並非毫無察覺。但面對境外輸入性病例不斷增多,港府卻並未在第一時間採取有力措施管控入境者。15日,港府只是對包括愛爾蘭、英美等在內的多地發出紅色旅遊警示。16日,港府宣布將對所有從外地入境人士實施14日家居強制檢疫,但要到19日才正式生效。在這期間,有着整整72小時,也就是三天的空檔期,這無疑是在輸入性病例的防控上製造了巨大的漏洞。
據統計,有約9,600名香港居民和2,000名內地旅客在18日、即新措施生效前一刻成功經機場入境香港,避過14天檢疫規定。有傳染病專家批評,這一做法大大增大了傳播風險。
二、措施混亂 電子手帶形同虛設
港府不僅在入境防疫政策上慢半拍,在入境後的檢疫安排上也有不少疏漏,更在實施過程中存在混亂之處。
按照港府的規定,19日起所有入境人士必須佩戴電子手帶配合檢疫工作。這是首次港府大規模應用電子手帶檢疫,至今一共派發逾19,000條電子手帶,不過卻狀況百出。
首先,政府在手帶的分發、啟用工作上明顯混亂。連日來不少港媒報道,有外地抵港者被政府人員漏掉,入境時未獲派電子手帶,有人更向機場人員查詢不果,等候多時竟獲告知毋需配戴手帶,其執行不但兒戲,甚至與政策安排矛盾。
此外,電子手帶要成功啟用,必先啟動手機的相關應用程式,但不少人等上數十小時仍未收到當局發出的短訊密碼,以致無法啟用程式,電子手帶的作用亦形同虛設。
還有人入境約50小時仍未收到啟動手帶的密碼,劉先生就是其中一員,20日早上,他約九時從英國回港,入境後獲發監察手帶,但是在他到達酒店後仍未獲發啟用手帶的密碼,致電相關熱線查詢,工作人員卻聲稱明天可收到密碼,他等了整天仍未收到,直到22日也沒有任何人聯絡他。他直斥:“用這麼多錢去設計個無用的程序,不僅做不到監察還浪費公帑!”劉先生擔心,如果有人因手帶監察失效,無自我約束四處走,一旦是確診者會引發社區爆發,政府無從監管。
當然,還有比手帶出問題更嚴重的事正在發生。由於家居隔離完全靠自覺,衛生署的防疫工作人員檢查力度並沒有想象中大,在家居檢疫者中,就有人違反檢疫規定、偷偷逃跑而不知所蹤。據悉,至今已經有41名抵港人士違反強制檢疫令,當中有人擅自剪斷手帶,亦有人擅離家居,警方將會向36人發通緝令。雖然目前港府有關部門已經加大突擊檢查力度,但仍未有採取更多的有力措施確保檢疫者遵守隔離規定,家居隔離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受到質疑。
三、入境檢測不嚴謹 增隱形風險
有防疫工作人員在工作缺乏嚴謹細緻、出現疏漏也成了一個關注的焦點。上文提到的醫管局近日發生的病毒檢測烏龍事件,就是一個例子。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庾慧玲對此次的疏漏作出解釋稱,由於每個檢測樣本都有標示號碼,而這次涉及對調號碼,相信是化驗室人員可能想“Speed up”(加快)得出化驗結果,故未有嚴格跟隨某些程序和步驟導致事件發生。此外,她承認出現編號對調的情況是工作不夠嚴謹,向受影響者致歉,並表示港府會加緊檢視流程和工序,確保報告的準確。
不得不承認,隨着防疫壓力增大,相關檢測人員的工作量急增,出現一些小失誤可以理解,但是出現如此重大的誤檢疏漏,且12小時後才發現,就變得難以原諒。愈是緊急及混亂情況下,進行疫症檢測就愈要清楚準確。疫情當頭,大批人員入境,一次這樣的烏龍事件,足以導致香港爆發嚴重的隱形社區感染,後果更不堪設想。
四、境外輸入管控不徹底
回看近日的香港境外輸入病例情況,有着不斷升溫的趨勢,究其原因,其實是香港早前對入境人員的管控措施一直不徹底,沒有從根本上切段疫情輸入的源頭,留下了漏洞。3月22日,在新增的44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有29人曾到過香港以外地區,其中7人是留學生,疫情的輸入性風險已經相當高。
但早在之前管控輸入性病例的黃金時期,港府卻未有對所有海外國家的疫情全面警惕起來,而是分批採取措施。其實,早在3月13日,香港就宣布14天曾到訪過歐洲申根地26個國家人士,回港後都需要強制家居檢疫,但此時的防疫措施並不包括已疫情同樣激素蔓延的英國及美國。
直到19日,港府才將所有外地入境者都列入需要強制檢疫之列。有專家形容,這種不徹底的管控,令每日香港與英美往來的龐大人流形成一顆不知何時爆發的定時炸彈。
五、防疫不果斷 戲院酒吧仍開放
在香港輸入性病例激增的同時,另一個現象也引人關注。那就是,從整體上看,本地不明原因的感染者正在增多。22日,在未有外游紀錄的新增15例確診病例中,當中有4人是去過蘭桂坊或Soho區。這顯示出,面對嚴峻的第二波疫情攻勢,港府不僅對外的防疫不到位,對內的措施也有漏洞。具體來說,是對大量酒吧、餐館以及戲院等可能導致人流聚集的公共場所採取措施不果斷。
至今香港有四分之一確診個案與酒吧、食肆及婚宴活動有關,但是港府面對形勢仍然遲遲未做改善。雖然特首林鄭月娥今日(23日)下午宣布將加強檢疫措施,為減少社交接觸及聚集,政府將修例下令全港約8600間有酒牌的酒吧及商戶,停止售賣及供應酒類飲品。但對於其他場所,仍未有明確的人流規管。
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日前形容,香港疫情風險已達至最高峰,未來一個周末的確診個案可能創新高,建議暫停商舖營業,例如食肆和戲院等場所關閉兩周,減低市民外出意欲,以遏制社區爆發風險,避免令本港醫療系統崩潰。而有專家建議,港府亦可向食肆髮指引,列明要求市民保持社交距離。
六、港人鬆懈引來防疫挑戰
當然除了港府的防疫漏洞之外,香港民眾的防疫意識鬆懈,恐怕也將帶來更大防疫挑戰。
據港媒報道,面對疫情持續,港人困在家中十分苦悶,故最近各區山頭處處見人蹤,不少港人為呼吸新鮮空氣,更脫下口罩行山。郊遊熱點的西貢更是人滿之患,不少餐館大排長龍。有人去後直言“以為自己去了旺角”。
有住在西貢的街坊曾表示,擔心遊人來到西貢以為是郊區便鬆懈,不戴口罩,衛生意識不足。他又指,西貢區有不少外籍人士居住,曾經有一名居於西貢白沙灣的37歲外籍男子證實確診,惟外籍人士不太喜歡戴口罩,但疫情嚴重,何呼籲大家不要鬆懈,做足防疫措施。
甚至在疫情期間一度蕭條的旺角、油麻地等區,最近卻有小食店負責人指,近期人流開始回復。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香港面對的問題越來越大,特別是隔離設施不足,需進行家居隔離,而且外國國家確診個案上升,但香港市民對個人衛生開始鬆懈,例如有人不戴口罩,街上及食肆的人流開始增加,預料香港的疫情或有反覆。
可以看到,隨着外部境外輸入性病例不斷增加,內部面臨港人放鬆警惕、本地傳染增多,香港面臨最嚴峻的考驗。想要在接下來這個階段,把握機會、切段傳染風險,不僅需要港府果斷迅速地繼續採取措施,彌補現階段已經出現的防疫漏洞,更需要民眾的自律和配合。
如果在這個關鍵的時刻疏忽大意,任由這些防疫漏洞持續擴大,那麼數月來香港的為之付出的努力都將毀於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