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拐點未到,世界經濟危機卻已殺至?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全球擴散,氣氛本已相當惡劣,而全球最大產油國沙特阿拉伯周末突然挑起減價戰,觸髮油價暴瀉,金融市場陷入恐慌,引發全球股市崩盤, 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似乎在重演,有分析認為,全球或將面臨新一輪經濟危機!
美股熔斷、全球股災來襲
三十多年來的美股市場,此前真正觸發熔斷僅有一次:1997年10月27日,當時,道瓊斯工業指數暴跌7.18%,收於7161.15點,創下自1915年以來最大跌幅。然而,2020年3月9日,美股三大股指全線大幅低開,標普500指數開盤後跌7%,觸發第一層熔斷機制,暫停交易15分鐘。道瓊斯平均工業指數不到20分鐘跌逾2000點,跌7.91%,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一度跌破8000點大關。
恢復交易後三大股指繼續下跌,其中,道指、標普500指數盤中均一度跌超8%。與此同時,亞洲股市也一片狂跌,韓國綜合指數、日經225指數、恒生指數均跌超4%。歐洲股市更是一片黑暗,倫敦股市開盤狂跌8%,一百種指數收盤狂跌7.25 %,法蘭克福達克斯指數暴跌7.94%,歐洲斯托克50指數狂跌8.45%,巴黎40種工業指數暴跌8.39%,這是自2008金融危機以來首次發生,一下子把巴黎股拖回到2019年1月的最低位。米蘭股市狂跌更是超出了想象:11.17%!
有媒體測算,全球重要指數單日累計蒸發24.84萬億人民幣,相當於3.58萬億美元。大約相當於巴西和加拿大2019年全年GDP之和,其中,2019年巴西GDP排名全球第九(1.96萬億美元),加拿大排名第十(1.74萬億美元)。
不過,美股接連大跌,但估值仍高於歷史平均。有部份投資專家便警告,若疫情進一步影響美國消費和生產,或會令美股再度“崩盤”,近日的大跌或只是大股災的開始。
股災背後的石油價格戰
不難看出,這次全球股災背後最大的衝擊因素是原油和疫情。全球經濟形勢急轉直下,國際原油需求大減,3月初,今年的國際油價已累跌三成。為阻油價跌勢,以沙特阿拉伯為首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俄羅斯等協商減產,可是最終談判破裂。俄羅斯拒絕減產,沙特阿拉伯不甘示弱,向多國八折賣油,引爆油價大戰。3月9日,國際油價一度暴挫三成,低見每桶30美元水平,油價便宜過礦泉水,跌幅是1991年波斯灣戰爭以來最大。油價急瀉進而導致環球股市暴挫。
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曹遠征表示,石油不僅僅是能源產品,也是金融產品,因為很多金融產業都和石油價格掛鈎。石油價格出現跌落,自然會引起金融市場的動蕩。
東海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投資管理部副總裁鄧翠琴認為,油價如果正常有序下跌,且價格維持在成本價以上的區間,對經濟有利,相應減少企業成本,減少通脹壓力。但一天之內有如此大的跌幅,就會引起金融市場上的動蕩,加劇市場上的恐慌性,導致資金方面會流入一些避險的資產,例如國債,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甚至觸及0.318%的紀錄低點,日跌幅近40%。
油價如此不尋常的走勢對經濟的影響是深遠的,據鄧翠琴分析,石油如果長期處於低位,低於美國頁岩油的成本,不利於頁岩油的開採和銷售,屆時頁岩油也會減產,打擊該產業。另外,若石油產業不足以支撐產油國家經濟時,他們很可能拋售一些國家方面的債券,這會導致整體經濟上出現動蕩。
而對全球央行而言, 油價不穩定將令他們試圖判斷疫情對經濟影響的任務更加複雜。
全球經濟危機風險上升
因此,有分析師,石油價格戰已成為比疫情更緊迫的危機。全球多國緊急出招穩定市場,美國紐約聯儲銀行擴大回購操作,把每天回購總額從1000億美元上調至1500億美元;俄羅斯準備動用1500億美元財富基金支持當地貨幣盧布。但在疫情和石油價格戰的雙重打擊下,一場全球經濟危機的風險正在逐步升溫。
經濟危機(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個或多個國民經濟或整個世界經濟在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內不斷收縮(負的經濟增長率)。有分析認為,如果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再繼續在世界範圍內擴散,可能對世界經濟產生衝擊,甚至會引發新的一次世界性的經濟蕭條。
曹遠征認為,全球經濟的減速和世界債務的攀升,共同造成全球經濟的脆弱性,再加上國際油價暴跌重挫全球股市,今年不排除有發生類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全球金融危機那種級別風險的可能。
其中,美國或將首當其衝,前不久,美國的高盛集團將2020年第一季度美國的GDP增速預期下調至1.2%,並表示如果“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繼續發展下去,他們可能還會下調增長預期”。高盛集團的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經濟從2019年開始,已經逐季下滑。
同時,美國的製造業和非製造業指數都不理想,短期國債和長期國債的收益率倒掛——按常理,國債期限越長,利率越高。比如10年期國債利率英國比1年期國家收益率更高,但現在美國的國債收益率正好相反。這意味着,大量購買美債的投資者認為美國的長期經濟不看好,反而認為短期有優勢。使得很多經濟學家紛紛預測美國經濟即將結束“從2010年開始的擴張期”,進入到衰退期。
高盛集團擔心,隨着疫情的不斷發展,會使得美國居民“加強隔離”,推動居民消費大幅下降。同時,還會因此影響企業的投資,出口等,會繼續拉低美國經濟。3月2日,美國華爾街的著名經濟學家,艾德-海曼(Ed Hyman)在接受採訪時甚至認為,美國經濟或將在今年(2020年)第二、第三季度實現零增長。他的理由之一也是“疫情在美國持續很長時間、達到較為嚴重的程度”這個前提之下。
在鄧翠琴看來,經濟危機的可能性是在逐步上升的,疫情的全球蔓延再加上石油價格戰,整體的動蕩性相對劇烈了。而和次貸危機時期相比,美聯儲降息空間只有 1 個百分點,彈藥有限,市場對此深表憂慮,擔心美聯儲可能會出現無計可施的情況,對經濟或金融市場波動方面的控制力度,或者緩解的力度會降低很多。現在的情況就是救市政策和經濟危機發生風險在互相競賽,要看政策能否將風險遏制在一個不向外擴大的範圍,能否挽回投資者的信心。
中國經濟“鶴立雞群”?
目前,這一風險已經對中國產生了影響,尤其體現在進出口上,根據中國海關總署3月7日發布的數據,以美元計,今年前兩個月中國出口同比下降17.2%;進口同比下降4%,下降20.5個百分點。
不過,在環球股災裡面,中國股市卻顯得有些“鶴立雞群”, A股方面,北向資金上周再度轉為凈流入,惟凈流入資金僅56.21億人民幣,明顯縮減,因此也略微壓抑A股的上攻力道,但主要指數大抵收復了前一周的跌幅,總計,上證綜合指數周漲5.35%、收3034.51點,深成指周漲4.48%、創業板指數周漲5.86%,為全球表現最強勁的市場。
摩根士丹利日前將中國股票由中性調升為增持,建議買入中國股票作為此次全球疫情爆發後的對沖資產。國際資管巨頭景順資產近日發表研報,建議買入中國股票以及在中國有大量收入敞口的全球股票。國盛證券策略團隊發表研報預測稱,短期內海外投資者聚焦中國疫情防控的卓有成效及逆周期調節的持續加碼,A股有望成為全球資金避險港。
在鄧翠琴看來,這主要由於疫情在中國率先爆發,貨幣政策相應有提前放水,所以內地資本市場的流動性方面還是比較充足的。不過,她也表示,儘管中國的內需非常強大,但如果外圍經濟出現需求不足的情況,或者經濟危機在全球範圍擴大,中國也不可避免會受到影響,經濟也受到一定牽連。
為此,鄧翠琴表示,對於投資者來說,面對全球經濟危機的風險,面對資本市場的變化更要嚴守紀律,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在必要的情況下須及時止損,可以選擇一些避險資產、高息公用股、跌出價值的優質企業。如果是難以選股的散戶投資者也可以考慮定投類似盈富基金的有股息派發的被動追蹤指數的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