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孩只屬於中國男孩? 外國人永居條例爭議背後
外國人永居條例在網上引起了激烈討論,從司法部在27日發出意見征集稿至今,閱讀量已經有十幾億。不少網民就此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其中,中國網友普遍關註的點在於是不是對外國人的永久居住條件過於寬松,不過,也有開始跑偏的討論,甚至引出了新的話題:中國女孩只屬於中國男孩!”
壹個外國人永居條例卻引發了“中國女孩屬於誰?”的討論 ,這背後原因引人深思,當然,不僅如此,外國人永居條例爭議背後,反映出了國人的擔憂,也反映出了背後的壹些社會問題。
永居條件太寬松?
面對“外國人永居”這個問題,在國外反應也十分強烈。
比如美國,特朗普上臺後先後提出了“隔離墻”和“禁穆令”,這些政策在美國確實遭到壹些人的反對,但是支持者也不在少數。
對於美國的中下層民眾來說,他們的核心觀點是不希望“外來人口”搶占他們的就業機會,造成更大的經濟負擔。
在中國,其實早在2004年就建立了外國人永久居留制度。獲得永久居留資格的外國人,出入次數和居留期限不受限制。這次提出新《條例》主要是提出壹些申請條件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引發了討論。
條例中的第十九條,外國人因其他正當理由需要在中國境內永久居留的,可以申請永久居留資格”。有人質疑,這對外國人意味著申請永久居留資格門檻的降低,更讓人產生誤解,讓人覺得外國人很容易就能入籍。而其中“其他正當理由”,被認為是留下了太多空間。
據悉,《條例》中提出,外國人遵守中國法律,具備在中國生活的基本經濟保障,並且符合本條例規定申請條件的,可以申請永久居留資格。在新的政策不再提“犯罪記錄”,也引發爭議。
而不少人更認為,《條例》中規定外國人在華永居者似乎申請條件寬松,只要符合“有貢獻或受人推薦”、“從事公益活動”、“進行企業投資控股”、“和中國人結婚5年”等條件,就都能獲得永居,獲得永居後,還能充分享有義務教育、買房不受戶籍限制等權利,以及領取其他社會福利。也引發了爭議。
除了關於具體條例上的壹些爭議,不少聲音更多停留在情感上,這並非壹朝壹夕造成的,矛盾的積累,是導致這次外國人永居爭議的發生。
外國人享受特權?
近年來,中國發生了不少外籍人士行為蠻橫無理的例子。
2019年4月,壹名日本男子在上海不遵守交通規則,亂穿馬路。執勤交警依據法律法規對其進行處理,該男子卻當場頂撞,還嬉皮笑臉,以語言不通為由,多次對交警的要求不予回應。
2019年7月,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福建福州一外籍男子騎電動車違規載人,被交警攔下後,不但不配合調查,還不斷推搡交警。這名男子借著中文不好,壹直和交警強調說他是外國人,不懂法規,態度惡劣。
2019年7月,南京地鐵上更出現了爭議性事件,壹名外國女乘客在吃面包,斜對面的中國男乘客在喝奶茶。兩名執法人員看到後,僅讓外國女乘客把面包收起來,卻給男乘客開了罰單。隨後,雖然南京地鐵回應稱,確實違反了法律公平、公正的原則,已對職員進行了警告和處罰,但此事再次在網絡上引發波瀾。
類似的矛盾不斷積累,更在此時被引爆。許多人認為中國不是移民國家:“我不想看到幾百年後在華夏的大地上出現美國那樣的各色人種的雜居情況,我希望中國大地上永遠是純粹的黃皮膚黑眼睛黑頭發的中國人。”有聲音表示,如果大量移民湧入,會像美國那樣會很混亂。
對外國留學生的不滿
此外,此次《條例》還讓人聯想起去年山東大學廣遭炮轟的“學伴制度”。雖然當時山東大學表示,學伴項目是為增加中國學生與留學生的理解與交流,促進山東大學學生國際化的一項活動,但是仍被外界指責“是把女大學生往虎口裏送”。
提出外國人永久居留權的中國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也成為網民討伐的對象。更有人翻出他在早前的言論,批評他曾表示引進外國移民是為彌補中國勞動人口不足,還鼓勵聯姻等。
有人在網絡上評論說:“中國女孩子的安全感都得不到保證了!難道要把中國變成第二個印度?”,更有揚言“炎黃子孫,不要黑白”。
數據顯示,來華的非洲留學生大幅增多。根據教育部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顯示,中國在2016年接收了將近62000名來自非洲的大學生和研究生。2014年,中國超過美國和英國,成為非洲學生出國留學第二目的國,僅次於法國。
有網友不滿壹些中國高校對待外國留學生優惠政策:留學生不僅考取容易,更可獲全額獎學金。曾經就有“北京大學醫學部錄取漢語水平不達標的菲律賓留學生,獎學金高達40萬元”的新聞曾被熱烈討論。
但在這些留學生中,素質參差不齊,部分留學生群體中還引發社會問題,加劇了公眾的不滿情緒。
但事實上,這次的《條例》要求並不寬松,壹個外國人要想在中國申請永久居留,必須滿足以下幾個條件中的壹個,包括超高的學歷(博士研究生以上且在中國工作滿3年),掌握中國需要的核心技術(在國家重點發展的行業、領域工作滿3年),遠超普通中國人的收入(工作滿4年,工資性年收入不低於上壹年度所在地區城鎮在崗職工平均收入六倍),比如上海2019年的平均工資是7,100元(人民幣,下同),那在上海工作的外國人,至少月薪22,000以上才能申請永久居留。如果工作年限不夠4年,那至少得月薪44,000以上。無論是移民國家中的美國,還是非移民國家的德國、日本,相比之下中國都比較嚴格。
總體來說,《條例》的方向仍然是希望吸納國際性人才,而非大門打開誰都可以來。
對此,《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也表示,公眾之所以對這個問題很敏感,我認為主要是對以往外國人的在華管理情況不太滿意,對這壹次制定條例能否消除相關問題缺少信心”“比如長期以來壹些外國人在中國有隱性的‘超國民待遇’,‘外事無小事’的認知在我們社會有挺深的烙印。
正如上文中所言,網民反感的並非外國人,而是外國人的“特權”和“待遇”。網上更多的聲音,是要求壹視同仁,要求壹定要加強審核的門檻,真正做到對中國有益處的外國人才,才會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