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要給台灣不一樣的政治命運 紀碩鳴
12月21日,台灣選舉在高雄展開一場激烈的「撕殺」,支持和反對國民黨台灣「總統」候選人韓國瑜的八十五萬民眾聚集高雄,聲勢浩大的喊出各自主張。29日,在大選前唯一的電視辯論中,蔡英文、韓國瑜先禮後兵,就兩岸問題激烈交鋒,火藥味頗濃。臺灣的民主幾乎就是藍綠對決,就是國民黨和民進黨兩大政黨你死我活的爭鬥,除此似乎沒有其他小政黨的事。有一定政治影響的臺北市長柯文哲,曾經說不組黨,就是看不慣臺灣這樣的政治生態,今年八月也拉起大旗組建民眾黨,要凝聚「白色」力量走出第三條路來,改變臺灣的政治生態。
走進臺北民眾黨黨部,正對著大門,二個並排高過人頭的對幅,醒目的告訴每壹位來客:「藍綠推兩邊 民眾擺中間」。這是民眾黨的政治站位,也是擺脫臺灣一直以來藍綠之爭,統獨之戰格局,爭議民意的希望。
民意希望什麼?根據美麗島電子報今年7月對臺灣政黨好感度的調查,臺灣20歲以上成年人對民進黨有好感的占37.2%,反感的51.1%;對國民黨有好感的34.4%,反感的51.2%。以臺灣的政治地位為分野的藍綠體制開始走向衰微。去年的「九合壹」選舉印證了無色選民的崛起,民眾戲稱當今島內第一大黨為「討厭民進黨」,第二大黨為「討厭國民黨」。
臺灣兩大政黨的體制老化、意識形態色彩過於濃厚的「藍綠」惡鬥、族群對立撕裂臺灣社會等等政治弊端,使臺灣社會動蕩、經濟滑坡,社會資源浪費、行政效率低下等等負面狀況盡出,這都是臺灣民意希望改變的。
柯文哲察覺到了民眾中的這種求變思潮,早在競選臺北市長的時候就喊出「推倒藍綠高墻」的口號,經典的「垃圾不分藍綠」言論更是大力嘲諷顏色政治,並炮轟民進黨是「沒有價值的政黨,所以無法讓科學專業實現」。
柯文哲接受《超訊》採訪時介紹,臺灣民眾黨主張多元開放等「臺灣價值」、政府秉持民意、專業、價值施政,落實開放政府、全民參與及公開透明的運作方式,並以清廉、勤政、愛民為從政守則。
過去二十年來,臺灣政治就被統獨的力量籠罩,所以臺灣壹直沒有辦法誠實的去面對每天該面對的問題。有一次在議會上,柯文哲講,民進黨跟國民黨去掉統獨以外,你能不能告訴我他們有什麼不一樣? 他說,所以我們的初心不同,第一個叫國家治理,科學、數據、對話、務實、效率,而不是每天打嘴炮;第二個叫財政紀律,講財政紀律,要永續經營;第三條是公開透明。我當臺北市長最驕傲的是什麼?貪污都不見了。很明顯,臺北市政府因貪污被起訴的人數降了到了1/4,而且沒有科長以上的。
當過17年外科主任,看慣生死,看懂人生這個過程,柯文哲在過程當中尋找生命的意義,他對世俗的榮華富貴無所謂,「過簡樸生活的」。要改變臺灣的政治文化,除了臺北市長,他又多了一個黨主席的職位。柯文哲說,政治其實很簡單,只有三件事:對的事情做,不對的事情不要做,認真做。他欣賞「人因有夢想而偉大的」這一理念。
柯文哲認為臺灣民眾多年以來厭惡兩黨之間的鬥爭,要提供藍綠體制外的另外一種選擇,「臺灣就是我們,我們就是民眾,臺灣在藍綠以外要有另一個選擇機會」,他希望打破藍綠體制,成為「第三力量」共主。
那天去臺灣民眾黨黨部採訪,都過了晚上七點,黨部門口靠右的壹個會議室,幾十個黨員正擠在一起,接受臺灣選前培訓。剛組建的政黨,年輕的立委候選人面臨著大選的考驗,備戰味頗濃。有民調顯示,臺灣半數民眾是中性選民,還有57%的民眾希望有新政黨取代民進黨及國民黨。這次選戰,民眾黨是否可以脫穎而起,也從另一個角度決定了臺灣的政治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