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寒冬期 一萬家企業或關閉 文/趙銀嶠
摘要:六月至今的亂局和中美貿易戰,令香港經濟步入技術性衰退。明年農曆新年前,可能累計有超過一萬家中小企業倒閉,令人不安的是,眼前還看不到這場經濟寒冬結束的跡象。
11月8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中國不少地方都迎來了寒冷的冬季。然而,地處南方氣候溫暖的香港,卻早早地迎來了另一個冬天。內憂外患之下,香港經濟衰退的跡象正越來越明顯,已有經濟學家估計,隨着經營環境惡化,明年農曆新年前,香港可能累計有超過一萬家中小企業倒閉。每位香港人都能感受到這股逼人的寒意。
從行業受損情況來看,這場寒冬從旅遊業開始,隨後席捲零售業、餐飲業、物流業,波及教育產業,這種自下而上的影響一環扣一環,乃至各行各業都無法倖免,如今連引以為傲的支柱金融業也危在旦夕,波及香港的根本,更令人感到不安的是,眼前還看不到這場經濟寒冬結束的跡象。
香港或陷入「海嘯級」經濟危機
10月31日,香港政府統計處公布本年度第三季本地生產總值預先估計數字,較去年同期下跌2.9%。香港已連續兩季出現按季負增長,這也表明香港經濟已經步入「技術性衰退」。特首林鄭月娥警告說,2019年香港經濟可能全年出現負增長。而香港上一次出現全年經濟負增長還是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時。當時,香港GPD下降2.7%。
香港經濟的衰退有內外兩大原因,外部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外部需求依舊疲弱,而內部原因則是從6月至今愈演愈烈的反修例示威潮,全方位衝擊香港經濟,使得出口、消費、投資領域的表現急轉直下。
然而,這可能並非最壞的情況,現在的問題是,這樣的衰退還會持續多久。目前,外資大行紛紛下調香港全年經濟目標。ING銀行大中華區經濟學家彭藹嬈預測,香港第4季經濟有機會按年收縮5%。假設香港社會動盪持續1整年,2019年全年則收縮2.2%,2020年經濟很可能為負5.8%,換言之,香港已陷入「海嘯級」經濟危機的風險之中。
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何濼生對媒體表示,一般而言,短時間內有超過3%企業結業,可稱為倒閉潮,而撐不下去的企業,普遍會在農曆新年發放雙糧之前結業,以減低損失。根據現時情況,企業倒閉潮已經逼近,香港失業率將會上升。而根據工業貿易署資料顯示,截至今年六月為止,香港的中小型公司(聘用少於一百名員工)有近34萬間。若按照3%中小企會倒閉計算,即會有逾一萬家公司或關閉。資料還顯示,上述近34萬家中小企,合共聘用約130萬人,佔香港總就業人數(公務員除外)的45%。
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客席教授羅家聰甚至預測,企業倒閉潮將於農曆新年後最嚴重,而破產潮將會緊接在明年第二季出現。事實上,這股倒閉潮並非空穴來風,從香港幾大行業近期的表現便能直觀看出。不少行業均看淡行內的前景,可以說沒有最差,只有更差,沒有人知道何時才能見底。
旅遊業首當其衝受重挫
旅遊業一直是香港經濟的主要動力之一,也為這座城市帶來幾十萬的就業機會。受到持續至今的亂局的影響,旅遊業也是首當其衝受影響的行業。
在8月份,抵達香港國際機場的旅客人就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0%。到了9月,整體訪港旅客進一步下跌至310萬人次,按年下跌34%,過夜旅客下跌了42%。到了「十一黃金周」期間,來自內地的遊客人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5%。而全球所有地區的訪港旅客都出現雙位數跌幅,以跌幅計,最高為韓國旅客,按年大跌近六成。其次為新加坡、越南及泰國,跌幅均超過一半,內地旅客則按年大跌35%。
酒店業因此受到極大的影響,住房因為需求受壓,房價下降。住宿數據供應商STR數據顯示,9月份香港酒店客房平均每晚房價為1,079元,對比去年同期下降25%。
旅遊旺季的聖誕節將至,目前來看,情況也不會出現好轉,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思榮指出,即使示威活動完全停止,旅客亦需要時間觀望,聖誕節訪港旅客量很難迅速改善,今年會比去年遜色。香港專業導遊總工會主席余莉華則稱,香港約有六千名註冊導遊,其中有三分之一人已經因開不了工而要暫時轉行做兼職,如保安及保險業等,餘下三分之二人工作亦基本停頓。
零售業出現斷崖式下滑
遊客是香港零售商的主要消費群體,旅遊業不好過,零售業自然也不會好過,由於受影響地區的商店和購物中心提前或在周末關門,購物活動受到干擾,這顯然也對零售額不利。8月份,香港零售額的降幅為22.9%,是有記錄以來的最大降幅。9月零售銷售額大跌18.3%,令人有些許安慰的是,9月跌幅較市場預期25.6%為低。有業內人士預計,10月跌幅還將擴大,甚至有機會比8月份更差。
當中以高價貨品及鐘錶珠寶下跌最多,9月的數字顯示,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跌40.8%;服裝跌26.3 %;百貨公司貨品跌25.6 %;藥物及化妝品跌21.7 %; 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跌16.6%; 汽車及汽車零件跌16.1%;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跌13.8%。
當然,零售業受到的影響不止體現在數字上,香港以往人來熙往的商場已經變得十分冷清、黃金購物區商舖提早落閘,租戶生意額大跌,又要維持高額的租金,一些店鋪已經倒閉,剩餘的商家也只能勉強維持。
有旺角露天市場的店主表示,生意大幅下滑,可能幾個月內便要倒閉。
有銅鑼灣的藥房店主表示,因為藥房的顧客主要來自大陸,現在客戶數量已經下降了80%。而其本土客戶也同樣大幅減少。很多店鋪都在等死。
餐飲業恐爆倒閉潮
七一回歸、中秋及十一黃金周,這些都是傳統旺季日子,但是這期間的香港餐飲業卻遭遇前所未有的低迷,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過往4個多月來,香港餐飲業生意額下跌了超過35%,損失達105億元。
餐飲業的低迷造成了7至8月有200間餐飲業關門或資遣員工,數以千計員工失業,情況比2002年SARS時還嚴重。業內人士預計在第三季,餐飲業還會被迫裁減3,000至5,000個職位。餐飲業為香港就業一大支柱,如倒閉潮導致大批人士失業,香港失業率恐急速上升,情況不容樂觀。
一些食肆和小商戶仍想竭力苦撐,希望生意有改善,可是如果動盪亂局仍未平息,恐怕大量商戶會選擇「投降」。香港餐務管理協會會長楊位醒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如果目前社會狀況持續,恐怕明年農曆新年後將會出現「災難式的倒閉潮」,估計倒閉的餐廳最少達1800間,超過兩萬名員工受影響。
在這危急關頭,李嘉誠出手了。根據李嘉誠基金會官網的消息,基金會早前宣布捐款10億元資助當前香港中小企業的應急錢計劃,第一期將先動用2億元支持香港飲食業,到11月底,合資格的餐飲業中小企將獲贈現金6萬港元,預估3000個店家受惠。但業內也有聲音表示,持續數月的社會動蕩不結束,哪怕李嘉誠出手,餐飲業的困境也難以真正改善。
根據勞工及福利局10月數據顯示,香港零售、住宿、餐飲行業合計失業率已升至4.9%,為兩年多以來最高水平,其中餐飲行業失業率更高達6.0%,成為六年高位。
香港支柱產業恐受衝擊
當然,受影響的不止這些。作為香港四大產業之一,貿易與物流業也受到極大衝擊。一家從事轉口貿易及跨境電商的企業表示,因為持續的激進暴力行為,幾度造成機場停運、交通堵塞,物流時間的不確定因而大大增加。
香港教育行業也受到影響, 2016至2017學年,在香港高校求學的內地學生約有2.6萬人,內地學生已經是香港高校中最大的非本地學生群體。但隨著香港亂局的持續,這一數字預計將會下跌。已經有多所香港高校的院系負責人也表示,今年報考的內地學生人數較往年少。
但最令人擔憂的是,當產業鏈的一環受損,影響勢必一環扣一環地向上游延伸,最終受到衝擊的,是作為是香港的支柱金融行業。目前,滙豐控股已經表明,已就可能出現的信貸損失作出準備。這預示着銀行業正為經濟寒冬打底,估計拖欠、壞帳、破產等情景會接踵而來,形勢甚為嚴峻。企業倒閉和工人失業的規模難以想像。
已有香港媒體指出,內地有企業認為香港的亂局沒有停止跡象,且不斷升級越演越烈,正減少來港上市的洽商。並且已經有最少3家民營企業暫放棄赴港上市的考慮。市場擔心若局勢持續轉壞,明年下半年提交的上市申請數量有可能按年下跌五成。
事實上,接連的暴力抗爭,令香港股市氣氛轉淡,影響國際投融資。彭博社報道指,首次公開招股(IPO)的企業大減。自6月初以來,香港IPO市場僅集資51.5億元,較去年同期大減74%。自6月以來,集資額超過10億元的IPO僅1宗,而夏季上市的新股更逾一半跌破發行價。
香港的社會至今已經出現了嚴重的資金外流情況,高盛的一份報告顯示,僅在今年8月,香港銀行的港元存款總額急跌1110億元,當月港元存款流出的同時,香港仔亞太地區的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則錄得外幣存款凈流入。該報告還估計,今年6到8月,有30-40億美元的投資從香港轉移到了新加坡。可以看到,更大律師事務所、全球銀行和貿易公司一直在為最糟糕的情況制定應急計劃。報告還指出,即使香港銀行體系仍有充足的流動性,但未足以減輕投資者對資產流失的憂慮。
此外,過去金融業的蓬勃發展,帶旺不少行業,如地產、餐飲、會計、法律、娛樂消閒和奢侈品消費等。若大量資金撤離,勢必百業蕭條,引起惡性循環,整體就業和內部需求將受重大打擊,嚴重削弱香港競爭力。更何況,現在香港的情況極有可能繼續維持,到了年末有多少中小企可以生存?勞工失業情況會不會惡化?還很難說,未來已經充斥着太多不明朗因素。
在2018年3月,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顯示,香港作為僅次於倫敦和紐約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在亞洲排名第一,在亞太區內舉足輕重。但如今海內外開始對香港金融中心能否還能維持應有功能已產生大量疑問。一旦金融中心地位受損,這已不是一個城市,或是7百萬人的事,還是將發展成影響全球經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