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受損對香港將是災難性的
超過四個月暴行抗爭引發的香港亂局,減少了來港的遊客,也減低了香港人外出購物餐敘的意欲,讓旅遊、零售、餐飲等業首當其衝受到沉重打擊,結業、失業潮起,即使仍在營業的,不少鬧市區也時常遭遇暴亂而要關門拉閘,苟延殘喘。不消停的抗爭,越演越烈的暴行,令香港經濟遭遇的沉重打擊正向其核心延伸,金融產業開始受到衝擊。香港一直以來引以為傲的國際金融中心會發生動搖,一直受到內地民營企業青睞的上市集資地,開始受到質疑,亂局損港正衝擊金融業核心。
截至2018年12月底,以市值計算,香港股票市場在亞洲排名第三,全球排名第五,上市公司數目達2,315家,總市值達3.82萬億美元。活躍的的市場在於其流動量,如果缺少不斷提供無論是資金還是企業往來的流量,香港受挫的金融市場會成為一潭死水。
有香港媒體指,「內地民企來港上市煞停,明年申請恐跌5成」。報導指,內地有企業認為香港的示威沒有停止跡象,且不斷升級越演越烈,正減少來港上市的洽商。並且已經有最少三家民營企業暫放棄赴港上市的考慮。「市場擔心若局勢持續轉壞,明年下半年提交的上市申請數量有可能按年下跌五成」。
這樣的預估並非沒有道理,而且事實上正開始。前不久,香港的中資金融企業在香港中國企業協會的支持下發起「蘇港金融論壇」,請了香港中國金融協會副主席李山作主題演講,向內地的金融和民營企業介紹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這個時候中資金融企業到內地舉辦金融論壇,就是擔心香港國際金融優勢被傍落,希望通過論壇以增加內地企業的信心。
果然,江陰市上市協會的一位與會者詢問,江陰有五家正準備赴港上市的企業陷入觀望,不知還該不該繼續赴港的程序?在一個縣級市,就有五家企業對香港上市持觀望態度,全國範圍的情況可能更為糟糕。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亞洲的主要資本市場,金融服務業一直是其最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佔2017年本地生產總值(GDP)18.9%,提供約25萬8,500份職位。截至2018年3月,根據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香港是僅次於倫敦和紐約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在亞洲排名第一,在亞太區內舉足輕重。一旦國際金融中心受影響,不僅香港,全球金融都會受波動。
2018年,香港資本市場招募了218家新上市公司,其中內地赴港新上市101家,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2,727億港幣,內地新上市企業佔半壁江山,集資額卻大大超過一半,內地企業是香港持續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有力支持。
事實上,因為反修例引發的暴力抗爭,令香港股市氣氛轉淡,影響國際投融資。據《彭博》發表評論香港局勢的文章指,首次公開招股(IPO)的企業大減。自6月初以來,香港IPO市場僅集資51.5億元,較去年同期大減74%。自6月以來,集資額超過10億元的IPO僅1宗。而夏季上市的新股更逾一半跌破發行價。更因為受到近期香港大型示威事件影響,原本集資1500億的阿里巴巴要推遲了到香港作第二上市。
一個只有700百萬人口的彈丸之地,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2019年世界投資報告》,香港於2018年吸納的直接外來投資達1,157億美元,全球排第三位,亞洲排名僅次於中國內地(1,390億美元)。
在對外直接投資流出方面,香港在亞洲排第三位,金額達852億美元,僅次於日本(1,432億美元) 及中國內地(1,298億美元)。
2018年,以外來直接投資存量計,香港作為投資接收地的金額居全球第二位(19,972億美元),僅次於美國,而作為投資來源地的金額居全球第四位(18,701億美元)。
國際結算銀行三年一度的調查結果顯示,2019年,香港是亞洲第二大和全球第四大外匯市場,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由2016年4月的4,366億美元,增長44.8%至2019年4月的6,321億美元。
香港是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的資料,2018年,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結算中心,佔全球人民幣支付交易約79%。
香港無法止損的風波持續不斷,直接衝擊金融產業的香港核心價值,這些亮麗的國際榮耀都如一道光逝去。
無可否認,愈來愈多國際媒體、銀行分析員和財經評論員在關注著香港局勢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這個行業涉及香港上市中介人如投行、律師及會計師行還包括財經媒體等,經常安排內地企業來港參加上市推介會,最近受社會暴亂影響亦停頓下來。涉及上市相關的專業人士該擔憂了,一旦他們加入到失業大軍,那麼香港整體經濟遭受的打擊將是毀滅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