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開通儀式現場(攝/馬超)[/caption] 隔了兩年多,繼滬港通互聯互通的1.0版,被稱為互聯互通2.0版的深港通,12月5日在全球關注下正式開通。之所以舉世矚目,是因為深港通是滬深港三地互通標誌,雖為中國金融國際化大戰略一小步,為香港未來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開啟了一大步。筆者親臨深交所深港通開通儀式現場,深深感受互聯互通的歷史感。內地和香港,一邊是巨大經濟腹地,一邊是金融開放橋頭堡,深港通長遠戰略意義遠遠大於當下市場的小波瀾。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秘魯利馬會見特首梁振英時,希望梁振英繼續帶領團隊施政,廣泛凝聚社會共識,著力推動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堅決維護國家統一,保持社會政治穩定。某種程度上說,深港通是落實習主席要求的重要一步。 香港近兩年多,經濟每況愈下,需要新動力。從香港目前經濟走勢看,三季度實質增長1.4%,最新預測全年GDP增長為1.5%,CPI微弱下降,總的來說香港經濟基本面仍處在偏弱區間。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面臨著國際上諸多不確定因素,諸如美國年底前加息預期,以及特朗普上臺後不確定的貨幣和財政政策,新興經濟體增長緩慢,香港周邊經濟體的金融不穩定性增加等等。這勢必對香港經濟發展和增長造成阻礙。

為香港經濟添加新希望

深港通更有政策優勢,為香港擴充了資本市場的容量。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涵蓋約417只港股,比滬港通下的港股通新增了近100只小盤股(包括恒生小盤股指數成份股及深市A股對應的H股)。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會長譚嶽衡認為,深港通開通後,內地香港市場資金聯動,有效提升港股偏低的估值和交易量。他預測,在深港通開通一段時間後,港股估值有向上15%至20%的修復區間,交易量可能增加25%到40%,日均交易量可能達到800億港幣。在此基礎上,深港通還提高了香港資本市場背後實體經濟的科技含量。目前,深交所上市公司1848家,總市值超過23萬億元,主要市場指標位居國際前列。上市公司群體創新創業特徵明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占比超過70%,服務於內地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同時,更加體現中國經濟的新活力。 正如港交所總裁李小加所講,兩年前的滬港通是互聯互通1.0時代,深港通作為互聯互通2.0,深股通為海外投資者開放一個全新的市場──深圳股票市場,作為中國創新之都,深圳聚集了很多高成長的創新企業,深股通涵蓋的大約880只深圳市場的股票,將與滬股通投資目標形成良好互補。 [caption id="attachment_3682" align="aligncenter" width="565"]0c892a16a59a8972d913f745e2c2e4b9
港交所總裁李小加[/caption]

體現中央的重視和支持

深港通比滬港通更有優勢。因為,內地改革開放以來,香港和深圳就有著非常密切的互補互利共贏的合作關係,三十多年來,合作方式不斷創新,合作範圍不斷擴大。開通深港通不僅是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升級版,還是港深兩地合作的升級版。內地經濟體量大,大有大的好處;香港經濟體量小,小有小的作用。大小互補,多少共濟,正是兩地共同躋身世界強大經濟體的優勢所在。 深港通比滬港通更具得天獨厚優勢。從地理上,不受主觀意志左右,深圳都是香港最直接的經濟腹地。從經濟上,兩地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有購物、娛樂、貿易等方面已經互聯互通的強有力的基礎。從文化上,兩地大多數人都講粵語,習俗等都幾近相似。 深港通是一項互惠共贏安排。深港通有助內地資本市場在風險可控情況下進一步對外開放,並有助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讓香港繼續為內地的金融改革貢獻力量。另一方面,深港通將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經由香港更全面地投資內地市場,從而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過去有內地資金來香港買香港的投資產品,今後要把世界上不同的投資產品放在香港的「貨架」上,以吸引內地投資者經香港進行全球化的多元資產配置。並預計可能與內地在IPO和債券方面建立互聯互通機制。

「風物長宜放眼量」

也許,由於滬港通表現沒有預想的好,加上深港通開通當天的市場疲弱表現,給了許多港媒和專家更加看淡深港通的評論理由。但是,深港通開通後第二天兩邊市場一路高升,猶如一劑強心針,給了深港通一個積極的市場回應。看待任何戰略,不可短視。切莫一時低谷而氣餒,更忌小挫而放手。看看最後成大事,或者取得大成就,就是捱得住寂寞。 深港通和滬港通,無論市場暫時如何表現,前進、融通、整合的大勢,勢不可當。改革升級的道路勢必曲折,歷史大勢浩浩蕩蕩,只看當下必定沒有前途。香港的市場體量小,人口數量少,資源管道乏,勢必離不開內地這個巨大的經濟腹地。而資本的整合,體制的發揮,才能真正發揮「一國兩制」真正使命。長期來看,兩地經濟共同前進,必須放下狹隘和短視。]]]]> ]]>

(Visited 28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