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週四(7月18日)引述俄國外交部消息,指俄國有興趣加入英法德三國建立、用以繞過美國制裁與伊朗貿易的「貿易往來支持工具」(INSTEX),並呼籲將原限於人道支援品貿易的INSTEX擴展至原油之上。


配合歐盟外交政策主管莫蓋里尼(Federica Mogherini)週一(7月15日)在歐盟外務會議後指出「非歐盟成員國有可能加入」以及「持份者正討論應否擴展至石油貿易」的表態,可見俄國加入INSTEX似乎真有蓄勢待發之象。
如果事情果真如此發生,伊朗核協議「獲救」之機,可算是以倍數級提升。
如何繞過美國制裁?
首先,INSTEX的用意是讓伊朗可以對外貿易,卻不必透過國際銀行系統作交收,因而有更大可能避過美國對伊制裁。
此等操作的架構在於,除了歐洲國家建立INSTEX的特別支付渠道之外,伊朗亦要建立作為INSTEX鏡像的同類機構——而伊朗早在4月建立有關機構,稱為「STFI」或「SATMA」。
其實際運作可用以下例子説明:當歐洲企業甲想購入伊朗開心果時,INSTEX就會尋找另一家正想出口機械設備到伊朗的歐洲企業乙,然後將兩者湊合,當甲收到伊朗的開心果、乙又將其機械設備運到伊朗之時,甲就將用以購買開心果的款項存入乙的帳户,作為乙出售機械設備的收入。
同時,伊朗的STFI也作出鏡像般的操作,將伊朗開心果出口商與機械進口商湊合,由後者以購買機械的款項作為前者出售開心果的收益。
如此,伊朗與外國就能進行類似「以物易物」的交易,而不必經過國際銀行系統。
INSTEX的重大缺陷
雖然歐盟在6月28日已宣佈INSTEX正式投入運作,不過伊朗卻不滿其規模太少。其中原因,卻是出自INSTEX設計上的缺陷——伊朗的出口貨物價值,必須與其進口貨物價值相當,才能使INSTEX順利運作。例如當歐洲開心果進口商所需支付的金額遠低於歐洲機械出口商所需的出售價時,有關交易根本難以運行。
由於伊朗出口向來以原油為大宗——根據2017年數字,原油出口佔其總出口額的72%——如果原油出口不包括在INSTEX的適用範圍之內,INSTEX的機制幾乎是得物無所用。
問題是,如果伊朗要直接出口原油到歐盟,即使不必經由國際銀行系統交收,後者能進口原油的大企業根本不敢承受美國長臂制裁的風險。因此,如果只有歐洲國家參與INSTEX,即使交易範圍擴展至原油之上,其實效也不容樂觀。
俄國何以成救星?
此時,俄國加入的角色就極為重要。根據2018年數字,歐盟28國每日從俄國入口原油量接近300萬桶,比伊朗2017年未被美國重施制裁前的總原油出口量更高。如果俄國加入INSTEX,不懼美國長臂制裁風險的俄國企業,就可以從伊朗輸入原油,提高INSTEX帳簿上伊朗出口商品的價值,然後將等量同俄國原油向歐盟國家輸出。
如此操作之下,雖然伊朗原油並沒有真的出口到歐盟國家、歐盟企業買到的也是俄國生產的原油,然而經俄國在中間的轉手,實際上卻與伊朗石油出口到歐盟的效果無異。
當INSTEX帳簿上的伊朗出口商品價值上升,伊朗向外進口商品的能力就會增加。如此,INSTEX才能真正有效運作。
雖然此等交易的繁複,加上運輸伊朗石油的風險,將使其交易成本增加,變相減低伊朗原油的售價,不過這樣的安排大規模落實,將能大大減弱美國制裁對伊朗經濟的打擊。
而且,鑒於俄國也是對華的一大原油出口國,同樣的運作也可以複製到中俄原油貿易之上。
歐洲的國際性企業,受制於它們參與美國市場的因素,至此也許仍不會敢於冒險使用INSTEX與伊朗貿易。不過,歐洲各國在美國沒有生意的企業卻無需顧忌,因而可增加對伊貿易的空間,使之逐漸走回美國單方邊退出核協議前的軌道。
由此可見,俄國若真能加入INSTEX,伊朗核協議的一眾簽署國,將更有希望能兑現其對伊朗的經濟承諾,因而更能挽回垂危的核協議。俄國此舉,無庸置疑,將使它成為核協議的救星。

(Visited 40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