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延長了對沙特地阿拉伯的軍售出口禁令。但這一禁令還影響到一些與法國和英國的合作專案。為此,這兩國大為不滿。為了顧及法國等國的利益,德國不得不在這些合作專案上適當放鬆禁令,以確保「德法軸心」的運行。


在沙特阿拉伯記者賈邁勒·卡舒吉 (Jamal Khashoggi )2018 年10月遇害後,德國隨即頒佈了禁止向沙特阿拉伯及其他參與也門戰爭國家出口軍火的命令,旨在對沙特阿拉伯王室進行制裁。 該禁令原本於2019年3月31日到期。 3月28日,德國政府決定把這一禁令延長6個月至9月30日。

德國在軍售禁令問題上意見不一

此前,據媒體報導,德國大聯合政府內各黨在延長軍售禁令問題上意見不一。社民黨要求延長半年。而基民盟和基社盟則認為半年時間太長。 當時,媒體人士估計,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黨可能會達成妥協,只將禁令延長1至3個月。但大聯合政府內的社民黨最終頂住了基民盟和基社盟的壓力而達到了自己的目的。社民黨領導人安德裏婭·納勒斯(Andreas Nahles)聲稱,這裏有著「明確的規定」,德國的軍事貨物不得用於葉門。納勒斯相信,這一武器出口禁令應該發出一個和平信號。 據稱,利雅得不久前還出動戰機轟炸了也門的一所醫院。
當然,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黨早在這次的《組閣協議》中就已商定, 「只要有國家直接參與也門戰爭」, 就不准向其出口。這肯定適用於沙特阿拉伯。但當時並未得到認真執行。而在2018年10月沙特阿拉伯記者卡舒吉遇害後,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才採取了強硬措施。前不久,社民黨議會黨團副主席羅爾夫·米策尼希(Rolf Mützenich)則聲稱:「作出當時決定的理由至今依然存在。」因而,大聯合政府內社民黨一直在敦促總理默克爾不要改變方針。從目前來看,社民黨在延長對沙特阿拉伯軍售禁令方面已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但德國上述禁令不僅涉及自己向沙特阿拉伯的軍售,而且還影響到一些與法國和英國的合作專案。比如為法國製造的直升機提供德國公司生產的導彈預警裝置就是一例。德國的中型企業經常是一些特殊產品的供貨商,而這些製品在國際市場上往往佔據頂尖地位。據稱,由於德國相關部件供應商因禁令而拿不到批文,因而法國企業可能將會無法履行近50個合同。而對於英國來講,則會因德國的禁令而無法向沙特阿拉伯提供48架「颱風」戰鬥機。因而,德國的上述禁令引發了德法和德英之間的衝突。

英法深感不滿

法國政府至今一直在與阿拉伯半島做軍火生意。因而,德國政府在軍售問題上的固執態度使其頗為惱火。在德國政府這次延長對沙烏地阿拉伯軍售出口禁令前夕,法國駐德國大使安娜-瑪麗·德科特(Anne-Marie Descôtes)在為德國聯邦安全政策學院所撰寫的一篇討論文章中聲稱,她有這樣的印象,「即德國的出口管制系統不是限制性的,而是令人難以捉摸的」。她為此並介入德國的內政,警告柏林要提防「給我們在防衛領域內的雙邊合作帶來嚴重後果」。
在過去數十年裏,法國在工業方面的技術領先地位已遜色不少。但軍火工業依然是法國頗具競爭力的工業部門之一。 此外,軍火工業至今在很大程度上還掌握在國家手中。這就是德國和法國在軍火出口問題上態度不一的重要原因之一。
法國人在武器出口方面較為寬鬆,較少受到制約。要讓法國人接受德國人更為嚴厲、更具約束力的規則則是一種幻想。此外,軍火出口是法國另一種手段的外交政策,這種出口對於維持法國的國際競爭力起有決定性的作用。
在巴黎,人們已慢慢因德法軍備合作運轉不靈而感到焦慮。法國國防部長弗洛朗絲·帕利(Florence Parly)不久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眼下我們正著手為軍事裝備編制重要規劃,這就需要就未來軍備出口能力取得一致意見。」她並間接指責德國政府道:「我們不能在單方面作出決定的基礎上建設歐洲。」對於武器出口,「對於已經簽署的合同」,必須闡明「穩定的規則」。這位法國國防部長對德方的不滿之情已溢於言表。
對於巴黎來講,德國對沙特阿拉伯的軍售禁令已使許多專案懸而未決。空中客車就是一個合資專案,而在軍備領域裏,戰鬥轟炸機、坦克和無人機這三大面向未來的專案也都有德法合作背景。
此外,德國對沙特阿拉伯的軍售禁令不僅影響到法國,而且還損害了英國的利益。法英均是軍工強國,且軍火生意均是其外交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英國外交大臣傑裏米·亨特(Jeremy Hunt)不久前在給其德國同事海科·馬斯(Heiko Mass)的信函中批評道, 德國的做法縮小了歐洲對沙烏地阿拉伯這個阿拉伯王國的影響。英國人並擔心,沙烏地阿拉伯會轉向中國、俄羅斯或美國訂購軍火。

德法達成妥協?

當然,德國對沙特阿拉伯的軍售出口禁令據稱並不嚴厲。它只對純粹的德國產品才適用。而對於歐洲合作專案來講,這一出口禁令則有所鬆動。在今年年底前,德國企業可為這些合作專案向法國或英國的企業提供部件,以便能讓那裏的生產繼續進行下去。但這些合作產品通常不允許提供給沙特阿拉伯或阿聯酋那樣的客戶,這樣它們就不能將這些產品用於也門戰爭。
德國總理默克爾當然知道法國和英國對德國的上述禁令深感不滿。她的國防部長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這次慕尼克安全會議上就已要求道,在軍備出口方面人們迫切需要理清頭緒。馮德萊恩並聲稱,德國的最堅決態度是「得不到多數支持的」。默克爾則補充道,一旦「我們在歐洲沒有共同的軍備出口行為準則,那麼自然就會對共同武器系統的研發造成負面影響」。
當然,馮德萊恩同時也提到了很久以前就已達成的協議。2008年,歐盟國家曾正式通過決議,就軍備出口提出了八條準則的「共同見解」。其中就有尊重人權這一條。此外,「一旦明確存在那樣的風險,即擬出口的軍事技術或軍事貨物將被用來實施嚴重違反國際法的行為時」,則不應該頒發出口許可。因而,這次實施向沙特阿拉伯武器禁運的不僅有德國,而且還有荷蘭、丹麥和芬蘭,就是在執行上述決議。


在今年1月下旬簽署《亞琛條約》時,德國和法國曾商定: 兩國要就軍備出口的方式取得一致意見。誰中止出口,誰就有責任「提出替代方案」。 換句話說,就要對錯過的生意進行補償。而一旦一個部件的價值不到整筆生意的某個百分比,那就不能阻止該部件的供貨。但還沒有確定這一百分比。據說是10至20%。法國國防部長現正敦促要加快步伐。她聲稱:「這是德國聯合政府的一個複雜議題。」但「我們現在必須迅速取得進展。」
從目前來看,雖則歐盟就軍備出口有相應準則,但德國仍將會顧及法國或英國的利益並在合作專案上適度放鬆禁令。當然,為了確保「德法軸心」這一歐盟發動機的運行, 德國可能也不得不這樣做。
德國聯邦議會議長沃爾夫岡·朔伊布勒(Wolfgang Schäuble)不久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批評了德國人在所有軍事問題上所持的矜持態度。他表示:「我們德國人有時傾向於教訓我們的合作夥伴,並在道德上拔高自己的地位。但我們不必這樣來對待我們的法國合作夥伴。」一旦巴黎和柏林真正要在歐洲取得進展,每個夥伴都必須「準備好審視自身的立場」。看來朔伊布勒這位馳騁德國政壇數十年的宿將在此還是說了實話,並為德國政府在軍售等問題上提出了務實之策。

(Visited 48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