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caption]
很早以前寫過一篇關於健力寶和李經緯的文章,現在大家知道這是一場雙輸的悲劇,李經緯早逝,健力寶跌出孫山外。
不希望格力電器重蹈覆轍,但在現有的格局下,董明珠恐怕無法施展所能,她不得不受控於現行體制。
一向大聲嚷嚷的董明珠被人代言了。珠海市國資委聲明,上市公司和所屬集團的董事長一般不能兼任,董明珠屬於正常的人事調整,不會影響格力電器的經營。格力電器回復,董總基於國家的相關規定及本人意願,主動辭去格力集團董事長一職。我們無法得知這是不是董明珠的真實想法,只能從商業常識進行推斷,董明珠主動辭職的可能性很小。
11月15日、由國務院國資委主管,國資委新聞中心主辦的《國資報告》邀請江西省出資監管企業監事會主席王成饒從4項“國家相關規定”分析董明珠去職“實情”。一是年齡問題,62歲依然在崗是享受到了正廳級的待遇,已經算是法外”施恩“; 二是員工持股限制:單一個人持股不得超過1%,如果增持後董明珠的持股將達到1.4%; 三是放棄體制身份換市場薪酬; 四是八項制度規定,明星企業家需要一個適應過程。
一個以企業為生命、對於未來有明確預期、精力充沛的人,希望掌握格力這艘大船的未來發展方向,從股權上與許可權上,剝離格力集團這個母體直接裸露於紫外線照射之下,不會是一個明智之選。
另一個原因是,即使董明珠如願提高了股權,也無法與格力集團18%左右的股權抗衡,為了追逐虛無縹緲的股權放棄集團的控制權,再次增添母公司與子公司的摩擦成本,有可能讓格力電器重蹈覆轍,從道理上說不通。珠海國資委安插到格力集團任副董事長的周少強堅持了半年,格力集團、格力電器有衝撞的歷史,只有雙方的董事長高度默契才行,而現在,未必。
由於10月底格力電器臨時股東大會否決了收購銀性並募集資金的整體方案,格力電器14日公告表示,計畫繼續推進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事宜,並調減或取消配套募集資金。《華夏時報》報導,隨著配套募集資金計畫遇阻,格力員工持股計畫也已開始出現退款。換句話說,未來是不確定的,董明珠能否以合適的價格得到1%以上的股權也是不確定的。
如此之多的不合邏輯,把主動辭職強行安插在一個做出貢獻的商界強人身上,這是精神上的作踐,欺人不能欺心。董明珠本人說是”正常人事調整“,所以談不上是否主動。
臨時股東大會是個轉捩點。早在10月18日珠海市國資委既已下發免職通知,直到20多天之後的11月11日才被媒體通過非官方途徑獲知。臨時股東大會董明珠沒有得到掌聲,意味著很大一批股東對格力未來之路的迷茫,以及此前多元化之路的不確定,這可能與大股東的擔憂暗合。隨著臨時股東大會的失利,一切都明朗化了,這才有了董明珠的發飆。
據報導, 現任格力集團黨委書記孟祥凱,從2014年5月起至今是格力電器董事,引人關注的是,今年9月,孟祥凱退出了員工持股計畫。不管孟先生是否會如一些人猜測的那樣成為董事長,現在是過渡期銜接上下的安穩做法。2018年,是格力電器董事會換屆選舉年,如果這兩年格力電器業績糟糕,結果可想而知,董明珠不僅退出格力集團,也將退出格力電器。
董明珠著眼的是民族品牌,是給投資者的分紅,而她對標的是海爾、美的、TCL等企業。在這個商業焦慮的時代,不會給一個人四五年的時間進行試錯,尤其這個公司還是一家國有控股公司。並且,從國企層面看,既有電池也有汽車企業,你格力進入汽車行業,對於格力是否有利暫且不提,起碼看上去完全是個國企佈局的攪局者。
就在上述國資委媒體報導的評論中說,很難相信,珠海國資委格局會小到充分利用制度工具去排擠掉一個行業領袖。當然如果是英雄遲暮,第一大股東考慮接班人的事,則另外有一說了。我們更願意給在攀登路上倒下的失敗者點亮一根蠟燭,而不願給一個胸前掛滿獎章,頻頻出鏡享受榮譽,卻日顯凋零的遲暮英雄一束鮮花和一片掌聲。這句斷語說明了一切。
有人認為,董明珠具有企業家才能,另一些人認為董明珠並非一流,如果格力電器是董明珠的個人企業,她將有足夠的時間來證明自己的才能。而現在,沒有這樣的空間。她歷數的分紅,投資者視為既有收穫,她所說的未來,一些投資者並不認可,她希望增強話語權,因為攤薄了股本而失敗。她的發飆,是向投資者說的,也是射向認為她凋零的一顆橡皮子彈。
從這個角度,我希望董明珠有一家真正屬於自己的企業,跟李東生一樣,有涅槃的機會。■
]]]]> ]]>
(Visited 43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