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一次的歐洲議會選舉(European Elections)周日(5月26日)投票,選舉結果已陸續揭曉。根據出口民意(exit poll)調查結果,在全球反建制浪潮下,歐洲議會的「建制派」聯合黨團,在此次選舉失去眾多席位,需要與其他黨派再組新的聯合黨團才能在新議會中佔據多數。高舉民族主義、反建制的右派民粹政黨席位則大幅增加。


此次歐洲議會選舉投票率創下20年來新高,接近60%。歐洲議會共有751個席次,主導歐盟政策走向,歐盟許多法案須透過歐洲議會表決。
分析指出,極右派將來如何影響歐盟的移民與難民政策,以及歐盟內部面臨「反歐盟」的民族主義政黨挑戰,成為新議會關注的新焦點。歐盟面臨移民以及經濟疲軟困境,內部分歧極大,本屆歐洲議會將在塑造未來5年歐盟中扮演關鍵角色。

建制派主流政黨大敗

初步選舉結果顯示,之前主導歐盟政治的主流建制派黨派,在歐盟大國如德國與法國的席位大降。中間偏右的建制派歐洲人民黨(European People’s Party)預計贏得178席,仍是最大黨團,但所得議席數目比上屆大減43席。
在法國,主張反移民及反穆斯林的極右派勒龐(Marine Le Pen)領導的國民聯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贏得最多選票,壓過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的中間派政黨。
歐盟第一大國德國則是以關注環保與社會福利、主張為移民提供保障的左派政黨綠黨(Green Party)在此次選舉異軍突起,拿下22%的選票,比上屆席位增長了一倍。但是,現任總理默克爾(Angle Merkel)領導的建制派,中間偏右政黨基督教民主黨(CDU)在此次選舉失利,是默克爾執政以來最差的得票率,只有27%,比上次選舉下降了8%。
而脫歐前夕的英國,法拉奇(Nigel Farage)領導的脫歐黨(Brexit Party)在出口民調上有出色表現,得票率居冠。但在英國脫歐後,英國在歐洲議會的席位將被取消。
英國的鄰國愛爾蘭把多數票給了親歐派。
綜合各界評論,對歐盟持反對態度的「疑歐派」在幾個大國都有好成績,譬如法國,意大利以及英國。前兩者甚至呼籲極右派政黨在歐洲應該建立「極右聯盟」,抵制他們認為歐盟過於寬鬆的難民以及穆斯林政策。歐盟如何在未來面丟歐洲大陸興起的反歐盟浪潮,已成為必然。

極端民族主義興起

此次選舉結果亦顯示出,在難民危機以及恐怖主義威脅下,歐洲突然高漲的民族主義影響歐盟內部政治,建制派的中間政黨,不分左右皆遭受打擊。
根據BBC統計,歐洲民族主義政黨近年來在各國都發展壯大。這些政黨對歐盟之質疑以及對難民與移民政策的嚴厲批評,成為歐盟現行政策的挑戰者。
選舉結果另一焦點是,憑借環保理念興起的左翼政黨在歐盟大國皆有所斬獲。譬如德國綠黨拿到22%的得票率,法國歐洲生態—綠黨贏得 13.2% 的選票, 獲得12-14席。這類政黨的共同特徵是,標榜社會福利保障,追求環保,主張以人道精神接納難民。它們在反建制派浪潮中突圍,得到支持。

對華政策分裂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皮薩里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之前向華文媒體解釋,歐盟的核心問題在於南歐國家與西歐及北歐國家之間的經濟增長差距過大。皮薩里德斯強調,比起英國脫歐,現在不斷擴大的地區差距才是歐洲最需關注的問題。他解釋,南歐國家(譬如希臘或意大利)確實在經濟增長方面落後,在全球債務危機後,它們需要更融入到歐盟當中。
外界分析,此次選舉,南歐國家質疑歐盟聲音漸大,民族主義政黨得票數增加,亦表現了對歐盟決策核心國德法的不滿。南歐國家意大利與希臘已經自闢蹊徑,歡迎中國「一帶一路」在該國的投資。
2019年初,歐盟發佈《歐中戰略前景》,在稱中國為天然合作伙伴之際,同時稱中國為經濟和體制性競爭對手,並威脅要收緊針對中國在歐投資的規定。《歐中戰略前景》體現出歐美對華政策的相同價值觀,這或許會減緩未來歐中合作,但在歐盟各國經濟復蘇緩慢的窘境中,沒有足夠資金和經濟增長作為資本,歐盟未來如何應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影響?以華為事件為例,歐盟如何影響今後本地區的5G戰略?值得觀察。

(Visited 90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