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央行行長馬里奧·德拉吉[/caption] 量化寬鬆(Qualitative easing,簡稱: QE)是中央銀行的一種貨幣政策,被用來在常規貨幣政策失效時刺激經濟。「量化」是指增加貨幣供應量,而「寬鬆」則是减少銀行的資金壓力。   2014年9月,歐央行已將歐元區利率降至0.05%,但經濟仍不見起色。爲了進一步向市場注資,歐央行行長德拉吉打出了最後一張王牌。2015年1月22日,他仿效美聯儲、日央行和英央行,正式宣布推出QE。   歐央行决定在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期間每月用600億歐元來購買國債和其他資産,QE總規模達11400億歐元。2016年3月10日,歐央行再次將歐元區利率降至0.00%。德拉吉並宣布,從2016年4月起,把每月購買國債和其他資産(包括企業債券)的金額從600億提高到800億歐元,且QE的實施時間被延長6個月,至2017年3月底止。QE總規模由此而增加至17400億歐元。   更有甚者,在2016年3月10日舉行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當被問及「直升機撒錢」時,德拉吉曾表示,這是「一個令人感興趣的想法」。此言一出,語驚四座,激起軒然大波。   這是因爲人們擔心,一旦歐央行按已故美國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直升機撒錢」理論來運作的話,勢必會再次擴大QE規模,從而使局勢變得不可收拾。該理論的核心就是央行繞開銀行業而讓流動資金直接進入經濟循環。央行可以大量印鈔,並把錢贈送給民衆,以推高通脹。對後者而言,這錢就像是直升機撒下的鈔票,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德拉吉推出QE的初衷是要通過向歐洲市場注資來促使經濟復甦,並提高通脹率。按照德拉吉的觀點,過低的通脹率將會危及歐元區的經濟復甦,因而必須防止通縮的發生。歐央行爲歐元區設立了小於且接近2%的通脹率目標,但自歐央行推出QE以來,歐元區的通脹率並未出現明顯起色。與上一年同期相比,2016年2月歐元區的通脹率甚至出現了負值(-0.2%)。按歐央行自己的預測,歐元區2016年度的通脹率只有0.2%,遠遠低於所設定的目標水平。   歐元區通脹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歐債危機、經濟不景氣以及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引發動蕩所造成的嚴重後果。緊縮政策限制了國家支出。一些國家爲提高競爭力壓低工資又制約了私人消費。在這種大環境下,企業根本無法提高其産品售價。由於經濟不景氣,企業不願投資,因而也不肯借入貸款。這樣就造成惡性循環。   另一方面,自歐央行2015年正式推出及實施QE以來,大量印鈔所造成的嚴重後果正在逐漸顯現出來。如繼續加碼,再用「直升機撒錢」,結果將不堪設想。   QE加劇了歐洲的貧富差異 其一,大量資金已成房市和股市的上漲推手,加劇了貧富差異。富有階層從房市和股市的暴漲中獲利豐厚。而另一方面,由於歐央行推行低利率甚或零利率以及QE政策,一般老百姓從儲蓄存摺和人壽保險中的獲益已大大縮水,少得極爲可憐,已引發民衆的養老保障問題。德國《圖片報》(Bild)依據郵政銀行的計算報導稱,在過去五年中,德國儲蓄者因利率低下而損失的利息收入逾1000億歐元。媒體據此認爲,歐央行推QE的一大惡果是加劇了貧富差異。   其二,歐央行版QE在開始階段曾使歐元兌美元匯率大幅貶值,從而危及國際金融體系穩定性,並引發了貨幣戰爭。對歐元區的出口商而言,歐元兌美元貶值當然是一大福音,因爲歐元區各成員國藉此可用更有競爭力的價格向世界其他地區推銷自己的産品。但歐元區現已擁有巨額貿易順差,歐元貶值,貿易順差勢必進一步攀升,從而已經並將繼續招致世界其他地區的抨擊。作爲世界第一大貿易順差國,德國成爲衆矢之的就是一例。美國財政部曾指責德國所擁有的巨額順差將會危及國際金融的穩定性。甚至歐盟委員會也對德國的巨額貿易順差表示强烈不滿。但德國却把其節節攀升的貿易順差歸咎於歐央行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在實行零利率78個月後,美聯儲已於2015年12月首次加息,市場預期美國2016年12月將再次升息。而歐央行雖暫未再次擴大QE的規模,但仍在實施這一政策。世界上一些國家也在繼續推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大量印鈔,一場無硝烟的貨幣戰爭實際上早已打響。德國媒體認爲,這場戰爭最終將無勝者。對此,至今仍在推QE的日、英、歐等央行將難脫其責。   其三,歐央行版QE有可能會延緩歐元區內法、意等國的結構改革。一旦法、意等國過分依賴歐央行版QE而延緩或放棄結構改革,則將會對歐元區的經濟增長造成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   在歐元區內經濟一枝獨秀的德國不應只是一味抨擊德拉吉,德國一些大銀行也不能把其業績低下的主要原因歸咎於歐央行的低利率政策。德國應以實際行動來爲歐央行早日收緊銀根創造條件。實際上,這個歐洲最大的經濟體之所以能達到聯邦預算爲「黑色的零」這一目標,在相當程度上正是得益於歐央行的上述政策。按照德國財政部的統計,由於利率水平低下,在2008至2015年間,德國節省利息開支達1220億歐元。因而,德國理應追加對基礎設施、學校等的投資。   10月6日,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秋季年會召開前的新聞發布會上,IMF總裁克里斯蒂·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點名要求若干國家增加投資,其中就包括德國。這個歐盟頭號經濟强國應爲振興歐元區乃至全球的經濟作出貢獻。 [caption id="attachment_3279" align="alignnone" width="300"]imf%e7%b8%bd%e8%a3%81%e5%85%8b%e9%87%8c%e6%96%af%e8%92%82%c2%b7%e6%8b%89%e5%8a%a0%e5%be%b7
IMF總裁克里斯蒂·拉加德[/caption]   歐央行與德國幾近翻臉 自8年前爆發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歐央行的權限已遠超「把防止通脹作爲既定奮鬥目標的自我定位」。2012年6月底,德拉吉曾宣布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來支持歐元。   話音剛落,歐央行未動用一個歐元就阻止了針對歐元區國家的投機行爲。但這次他推QE,規模逐步擴大,時間被一再拉長,在收效甚微時甚至把「直升機撒錢」稱爲「非常有趣的想法」,走到與德國幾近翻臉的地步。兩者形成的鮮明對照確實應讓德拉吉深思!   當然,德拉吉也有他的難處,這位歐央行行長必須顧及整個歐元區的經濟。在今年一次歐央行會議後的記者會上,針對來自德國方面的詰難,德拉吉回應道: 「我們的使命是要保障整個歐元區,而不單單是德國的價格穩定。」 他並有所指地表示,我們遵守法律,而並非聽命於政客。9月28日,這位歐央行行長在柏林與德國聯邦議會議員會面時仍堅决捍衛零利率政策,並强調歐央行的措施「正在促進發展,德國和整個歐元區的儲蓄者和退休者最終也會從中受益」。   而另一方面,德拉吉也必須考慮到QE帶來的負面效應。在其掌管下的歐央行有必要對QE的規模和實施時間進行重新審視,並作出相應調整。這同樣符合歐元區的整體利益。■]]]]> ]]>

(Visited 27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