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前陸軍中將吳斯懷[/caption]
亞太地區軍演頻密出乎尋常,軍備競賽越來越熾熱,台灣前陸軍中將吳斯懷也關注到這一現象。他並不認為這是大戰前的跡象,而是軍火商們的「遊戲」,是大國展示武器的「盛會」。不過,吳斯懷擔心,如此頻密的軍演不斷繼續,不斷加溫,必然會增加擦槍走火的機率。
近來各國的聯合軍演產生了一個新的組合,多邊聯合取代了雙邊。吳斯懷接受《超訊》訪問時指出,當今的軍演有幾個特點,真正的多邊是今年開始美軍的環太平洋聯合演習,有40個國家參與。事實上,其他的各國不管是中國、印度的聯合軍演都是這個趨勢,從雙邊變成多邊,規模越來越大,軍演的科目越來越廣泛。吳斯懷說,第二個特點是,最早期的聯合軍演就是以軍事為主,維護海上航行交通為主,這是當初的主軸,慢慢變成有反索馬里海盜、反恐,海上救援、人道救援的運輸,這些部分越來越廣泛,把聯合軍演的戰爭和武力的角色淡化。第三個特點是,演習的區域更具有高度的戰略含義,所有的都是有針對性,但是針對性都意在言外。
雖然,這些年來的聯合軍演,都被稱為不針對任何第三國。但吳斯懷說,大家都知道意在言外,比如中俄九月南海軍演,項莊舞劍意在美國和東南亞各國;中俄聯合在東海、黃海演習,是針對日本;去年中國應邀在地中海配合在俄羅斯的演習,就是展示二者的同盟朋友,告訴中東國家中國和俄羅斯站在一起,這些都是意在言外。「所以從這兩年的演習區域來看,不只是環太平洋、地中海、印度洋、東海、南海等等都有,而且歐洲國家過去比較少參加環太平洋、印度洋區域演習的,這幾年也逐漸開始加入。」
[caption id="attachment_3126" align="alignnone" width="300"] 中俄九月南海聯合軍演[/caption]
這麼多的軍事演習,似乎戰爭氣氛緊張,但吳斯懷認為有幾個因素軍事評論家比較少關注到:一個因素是軍火市場,其實各國的聯合軍演就是軍火市場的國際商戰,大國展示新武器,推銷準備輸出的軍備武器,要讓買家來看一看。甚至主動邀請出售國的科技軍官在新武器裝備上一起參演,有的時候他們採購武器並不是真正為符合需要、所謂商業上的物美價廉為主,而是不得已、有時候付高一點的代價交朋友,展示政治上的選邊效應,這是觀察點。
國際中心仍在中東地區
吳斯懷認為,再要觀察,這些聯合軍演,展現了整個國際舞台板塊的挪移,從之前整個國際中心在中東地區,現在相當比例仍然在那邊,因為ISIS、中東到歐洲的難民移民的問題,「但是美國逐漸從這邊撤手,歐盟的國家發現力有未逮,中國慢慢地往那邊插旗,同樣的泛太平洋區域聯合軍演,衡量起來還是以美中大國競爭為主,可是參與的國家越來越多。」吳斯懷的評價就是小國很謹慎的選邊,不敢太靠美國也不敢太靠大陸,甚至不敢把大陸丟掉,因為保持這樣的平衡他才有下一步的生存空間。「歸結起來不管大軍演小軍演,真正的目的在經濟戰略。這些所有都是表面的動作,不會是真正有一個軍演之後就產生一個相當程度的戰爭威脅,他個人判斷是不太可能。
二個因素是,軍演是不是更有攻擊性的特點,吳斯懷對《超訊》表示,它只是展現各國軍備武力發展成果的一個舞台,各國也展現自己的三軍聯合訓練成效。「正面觀摩大國整合系統性的戰力發展,這個機會很難得,重要是建立多國聯合軍演資訊的平台,因為國與國之間要聯合作戰。「大國秀肌肉,小國交朋友的成分居多,真實的戰力、尖端科技的發展,各國都會有所保留,所謂的攻擊性應該不會在聯合軍演裡面彰顯出來。」
在聯合軍演中,依據中國古話叫「各懷鬼胎」,大國合縱聯合各有所指,不管是美中、美蘇、中日、中印,小國是等距外交,保持戰略平衡,吳斯懷說,但是「西瓜偎大邊」的效應始終是存在的,但是我判斷最後依然是以國家經濟發展為主要考量。現在美國大選這種複雜度,讓歐洲、中美國家非常擔心,不管是哪一位出現,整個國內政治、尤其是對國際外交的氛圍已經轉變,是不是顯示美國對外的軍事外交會有所調整,這個其實是歐洲大國包括東南亞各國非常擔心,尤其是日韓兩國,如果真的像特朗普說的從此以後美國不再無償的保護你們,要保護需要付費,要不然美軍就撤回,我賣你武器裝備你自己防禦自己,要我的聯合艦隊去就要付費。這是一個整個國際戰略格局的改變。「假想敵就是崛起的大國而已」。
對於西方社會最近有一些文章說第三次世界大戰會在亞洲發生,吳斯懷覺得如果會發生只有兩個地方,一個是中東,一個是亞洲、環太平洋地區,還不見得是在亞洲的陸地上。
[caption id="attachment_3127" align="alignnone" width="300"] 中俄海上聯合軍演[/caption]
中東地區在歷史上就是世界文明史上的火藥庫,是地緣戰略上的關係,是歐亞大陸橋、歐亞海上交通等交匯區域,另外又是全世界所有重要能源生產的一個集中區域,中東包括北非這些國家是各種古文明宗教發源地,幾千年來因為宗教、文明的發展征戰不停。吳斯懷指出,20世紀之後,研究國際戰略都會說,中東地區是大國進出的舞台,也是大國失敗的墳場。如果三戰會發生,別看現在敘利亞停火,ISIS停火,其實根本問題在文明和宗教,用戰爭和武力是解決不了的。
亞洲發生大戰機率不高
吳斯懷個人判斷,大戰在亞洲的機率不高,他從地緣戰略的角度來分析,指出環太平洋區域的國家,中間有這麼大的太平洋,各國之間的戰略距離和戰略縱深都局限著各國用兵投射能力,這是一個現實問題,比如說美國要在太平洋地區投射,必須確保現在強大的海空運輸能力,但是二戰時期的太平洋戰爭形態已經過時了,那個時候的武器、戰爭科技與現在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所以過於那種航母戰鬥群的兵力投射方式,很快會被淘汰。
吳斯懷說,根據美國國防部報告,航母戰鬥群出動一天包括空中海上水下兵力,大約是六百萬美金,兩個戰鬥群在南海巡弋三個月,那是多少萬美金?因此,美國國防部爭議大得很,國務院沒有什麼回應,很簡單就是國防預算的問題,你去那邊巡弋花幾十億美金得到的戰略效果或者對國家來講,國家利益在哪裡?只是遏阻了中國大陸填島造礁動作慢一點嗎。「其實只是在總統即將換屆之前,向美國民眾、世界各國儘量展現鷹派的態度,保留戰爭的危機感,要向下一任總統,不管是誰上台,爭取更多的預算,確保他的地位。這些都是桌面下的一些思考活動。」
專訪人物簡介:
吳斯懷(1952年-),生於台灣,中華民國陸軍中將,畢業於陸軍官校43期,曾任陸軍副司令、參謀本部聯準室主任、陸軍六軍團指揮官、陸軍教準部指揮官、參謀本部作戰及計劃參謀次長、陸軍澎防部司令、署長、師長。中國國民黨籍,退伍後出任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秘書長、陸軍官校校友總會副會長。■
]]]]> ]]>
(Visited 44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