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首中醫藥版《生僻字之歌》在網絡走紅,引起大家的熱烈討論。不少網友看到歌詞驚呼“整首歌一半的字都不認識”,“中醫藥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深到讓我懷疑人生!”
“蘿艻蕪菁 茳芏茯苓 日晡燠暍 肉瞤齛齧 榅桲硇砂 赤瓟靰鞡……”不知道這些生僻的漢字,大家都認識幾個?


其實,這首歌曲由山西省中醫院創作,歌詞主創、山西省中醫院宣傳部部長趙惠峰表示,鑒於中醫藥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日漸增強,但是中醫學中有很多生僻字或者多音字,因此想通過歌曲的形式來傳播中醫藥文化。
讓人沒想到的是,憑借著高難度生僻字組成的歌詞和朗朗上口的曲調,這首《生僻字之歌》瞬間成為了走紅網絡的“神曲”。
趙惠峰介紹說:“這些字對中醫人而言並不陌生,它們涉及中醫基礎理論、中醫病癥名、中藥名、人體穴位、針灸使用器具等多個方面。”在創作過程中,除了常規歌詞,還做了註音版以及註音註釋版,並讓醫院內中醫專業的老師指導審核。
據了解,由於歌曲的主創人員並非中醫文獻類專業人士,前期創作時間較長,需要翻閱大量中醫藥書籍,通過大量篩選選出了118個字,作為副歌部分。
這首中醫藥版《生僻字之歌》的演唱者同樣是山西省中醫院的一名醫務工作者。他名叫張淩雲,是一名腦病科的臨床醫師。他談到自己演唱這首歌曲的初衷時表示:“中醫文化雖然博大精深,但也可以通過一些有趣的方式進行傳播,讓人們更喜聞樂見,深入人心。”
對於歌曲在網絡上的走紅,主創者趙惠峰表示:“就像歌詞中寫到‘沈屙力拔縱危瀾也不懼,勤求古訓博采眾方故成醫’,我們不是為了‘蹭熱點’,而是希望讓更多的人走近中醫藥,了解中醫藥,熱愛中醫藥。”

生僻字之歌背後的中醫思維

隨著這首中醫藥生僻字之歌在網絡上大熱,也在一些醫學業界人士中引起了討論。不少專家認為,在中醫藥生僻字背後,反映的實質其實是現時的中醫思維。
事實上,中醫語言是伴隨著漢語的產生而出現的,當人們生命規律有了認知,並產生了相應的各種幹預方法,就形成了中醫的理論。將中醫的理論付諸於漢語言和隨後產生的文字,就建立了中醫的語言思維體系。
時代變遷,漢語言也在不斷變化,語言變化也意味著思維的變化。漢語發展到今日已經是現代漢語,而承載中醫思維內涵的依然是古代漢語。中醫業界人士也在這一議題上有了分歧。
一種觀點認為,中醫賴以發展的一大根基就是繼承傳統。本來中醫界就有一股很強的力量,要堅持恢復“傳統中醫”。這派觀點也認為,隨著中醫在全世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更應該最大化地遵循古典醫籍,盡可能地繼承古代中醫,在中醫語言和思維上要保留傳統,才能恢復中醫思維,並將此發揚光大。
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中醫語言應該隨著時代的變化而革新,更加現代化。雖然《生僻字之歌》在網絡上火了,但也折射出中醫界現實存在的問題:如果我們要在現代思維慣性下解讀傳統的語言,必然會使現代人對中醫思維理解的深刻性和準確程度上大打折扣,這也會造成中醫思維與外部其他思維的截然差異,這種差異將導致普通公眾越來越難以理解中醫。
而有學者認為,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中醫語言就會發生愈演愈烈的異化,而語言的異化則意味著思維的異化,其結果就是導致中醫理論和實踐陷入失去自我的困難局面,變成中醫的“語言-思維”困境。所以,中醫語言應該通過溯古傳承後的革新,長期目標是將其內容清晰地時代化。把中醫思維中特有的內容,用符合時代特征的語言明確地表達出來,使之便於普及與交流,變成普遍的信息與共識,進而成為人們共有的思維。
雖然這兩個觀點都各有道理,但可以肯定的是,中醫想要在今天繼續葆有頑強的生命力,必須要和時代結為一體。而一首《生僻字之歌》,也更加引人思考,如何讓公眾對中醫語言和中醫思維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而不僅僅停留在感性認識層面,也是中醫未來面對的一個重要議題。

(Visited 86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