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高票房背後的不同點評
又一年春節過去啦。說起今年農曆新年的熱門話題,就不能不提起連日來受觀眾熱捧的國產科幻片《流浪地球》。相信大家即使不去電影院,朋友圈裏也可以頻頻刷到與這部電影相關的段子和評論。而許多影迷看完電影後的評價,都可以歸納為一個詞——“驚喜”。
這部改編自雨果獎得主劉慈欣同名小說《流浪地球》,由吳京、吳孟達等人出演的科幻片,自大年初一上映以來,票房一路飆紅。根據貓眼票房分析,電影當天的票房就達到2億,截至大年初三已成單日票房冠軍。2月10日,《流浪地球》的官方微博更宣佈票房已經突破20億元,超越《變形金剛4》,榮登中國內地票房歷史第14位。
“《流浪地球》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不少內地媒體做出這樣的評價。連美國《紐約時報》的文章都寫道,這部影片將標誌著中國電影製作新時代的到來。
一直以來,中國觀眾對科幻片的印象就幾乎等同於美國好萊塢,而這次《流浪地球》沖出重圍的逆襲或許讓許多影迷看到了中國本土科幻電影的希望。
酷炫特效+史詩題材
《流浪地球》 選取的題材無疑是史詩級的,宏大而悲壯,以太空和全人類的危機為背景,不得不說,這是中國科幻片一次很令人驚喜的嘗試。
故事剛好也發生在農曆新年,不過是在遙遠的2070年代。影片開頭就簡明地講述了地球的“四面楚歌”:太陽系面臨毀滅,即將吞沒地球,地球人口減少30億,而人類為應對危機已經組建了聯合政府,傾全球之力建造了一萬個推進器將地球推離太陽軌道,飛向太空尋找新家園,這項計畫被命名為“流浪地球”。
隨著劇情的推進,地球在飛行過程中,即將發生與木星的碰撞,引發了全片的高潮,幾位主人公也因此爭分奪秒,展開了挽救人類命運的生死之戰。
而其中最令觀眾稱讚的莫過於影片中多處精良酷炫的特效。據悉,影片中75%的特效是由內地團隊創作,製作歷時三年半,電影中宏偉的場景由逾萬件電影道具及搭建的超大型場景構成。導演還專門請教了四位中科院科學家,令不少人看到中國科幻片中少有的嚴謹和誠意。而電影成本約為5000萬美元,雖然仍然低於外國科幻大片動輒2、3億美元的製作成本,但在國內也算得上是個大手筆。
而電影劃出兩條主線,一條是地球救援隊上的兒子,一條是太空飛行器上的宇航員父親,影片在兩者之中相互切換,把生活細節嵌入到宇宙的宏大場景中,無疑令人感到震撼。
國產科幻片何以引爭議
不過,這部影片相比外國的好萊塢科幻大片,仍然能看到許多不同,體現著內在的中國元素。
首先,電影的場景中有許多本土化的細節。像末日來臨前的北京、上海東方明珠等城市地標建築被毀的場景,地下城中的春節、學校、各種方言、交通規則等,都令觀眾倍感親切。
電影中的一句台詞更是迅速躥紅:“北京第三區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這被許多人發佈在社交媒體上。
除此之外,另外較為特別的一點是,《流浪地球》放棄了好萊塢大片的固有套路——一人拯救宇宙,也不再有美國式的“超級英雄”。雖然故事結尾依然是吳京扮演的宇航員犧牲自我,拯救地球,但是突顯的主題卻是一種中國式的文化思維,表現的是一種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最終地球是靠大家一起努力而獲得拯救、渡過難關的。
不過這點也遭到了不少網友的詬病。他們表示因為吳京在《戰狼》中過於充滿主旋律的表演而受影響。再加之不少媒體刻意宣揚影片是為了突出“中國人拯救世界”,還將結局含意“上升”至唯獨中國人才有這種“中國科幻的核心價值觀”,也成為了電影難以獲得全球觀眾認可的硬傷。
對此,微博上甚至出現所謂“含京量”的概念,意思是一部片子若宣揚愛國,宣揚中國人厲害,就等於裏面有吳京。而且裏面吳京越多,愛國程度越高,含京量就越高。
不可否認,《流浪地球》並不是一部無懈可擊的科幻片。部分情節生硬、出場配角數量過多、人物塑造單薄、科學邏輯不夠通俗等種種問題,依然遭到了不少觀眾極端的批評。
例如,原著之所以選擇“帶著地球去流浪”是因為這一設定具有獨特的科幻美感,這是這一作品的核心新奇性,原著中專門討論了要推走地球而不是乘飛船逃走的理由,“流浪地球”這一設定背後有著很濃重的故土情結,正是因為無法割捨地球才促使了這一計畫的誕生與實施。而在電影中,選擇推走地球的動機並未得到闡明。其中展現出的中國人故土情結並沒有在電影中呈現出來。
還有評價稱,《流浪地球》並不夠“科幻”,缺乏對科學技術造成人類社會影響的探討與思索。作為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只是把核心敘事簡單處理為“人類與宇宙帶來的災難相抗衡”。這是一部英雄史詩式災難片,其主線為:人類有難——試圖解決困難——解決失敗——英雄登場——英雄解決失敗——英雄嘗試其他方案,並作出犧牲——英雄拯救了人類,和別的好萊塢電影別無二致,幾乎可以嵌套進任何商業災難片的典型敘事結構。
雖然影片仍存在不少問題,但這並不能影響國人對國產科幻片未來的期待。從目前影片取得的驕人票房成績以及業界評價來看,這是中國科幻片、乃至中國電影發展過程中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中國本土科幻電影或許從此將打開新的篇章。
就像南方科技大學科學與人類想像力研究中心教授吳岩所說的那樣,《流浪地球》讓中國在追趕好萊塢的路上“絕對看到了希望”。但在矛盾衝突、場景創新上仍有一定差距,需要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