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深度報道大會:別讓假新聞成為真理 轉自:香港01
當假新聞成真武器
法國「黃背心」運動的假新聞事件只是一冰山一角。最近數年,假新聞不只影響歐美多場重要選舉,也可能成為政權操控輿論、鞏固名聲的工具。 「經常重複的謊言,會變成真理。」菲律賓新媒體網站Rappler的調查報道編輯Chay F. Hofileña在分享會指出,當假新聞或虛假消息日漸被散播至不同的網絡平台之中,便能夠影響現實,新聞產業及民主也會面臨風險。
Hofileña舉例說,對菲律賓人而言,facebook已成為互聯網的代名詞,因此利用facebook與人民互動、發放假消息已成政府逐漸控制社群的工具,他們通常會透過在社交平台有影響力的人士發放信息、由親政府媒體及專欄作家分享、從政府發言人甚至總統的口中說出,藉此傳播訊息,這些有影響力人士及網站受眾多,例如女演員烏松(Mocha Uson)與支持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的網站Thinking Pinoy ,兩者facebook關注人數合共逾600萬,通過單一信息便可接觸數百萬人。據Hofileña的觀察及分析,自2016年起,當地的宣傳機器已經常分享近4,000個網站,當中包括合法新聞網站、政府網站及假信息網站,而且虛假的社交網站帳戶有明顯增加,發布不少具政治性質的誤導內容,某些假新聞還會牽涉教會及媒體,關註一些具爭議性的議題,如反毒及戒嚴。
社交平台缺乏分辨正確資訊的能力,淪為假新聞或失實消息的源頭。面對如此情況,Hofileña強調要加緊監察,例如建立可疑網站的數據庫及推動公民監察,不能讓他們佔有社交平台,「假新聞不會停止,但我們要努力清除它。」
衛星圖像 跨越時間地點限制
當假新聞日益氾濫, 利用網上資源查核事實固然可取,但當查核地點範圍遠在天邊,甚至無從稽考,記者從何入手?地理空間媒體與通信公司Geospatial執行編輯Anusuya Datta分享了一個例子。
今年7月,一段影片不斷在網絡被轉發,片中一群軍人押着兩名被蒙眼的婦女和兩名幼兒,四人從村莊走了一段路便跪下,遭軍人連開22槍近距離射殺。當時有兩種聲音:有人認為暴行是發生於馬里,有人指是喀麥隆。喀麥隆政府隨即否認,反駁影片是假新聞。從影片所見,行刑地點是許多國家很常出現的地貌,根本難以分辨地點,遑論到場查證。 BBC的Africa Eye團隊在美國商業空間圖像和地理空間內容供應商DigitalGlobe的幫助下,翻查了六年的衛星圖像,終於找出案發時間及地點。
影片中顯示槍殺地點有山脈,團隊利用片中的山脈稜線,對比喀麥隆境內的山脈,發現它與鄰近喀麥隆極北區小鎮Zelevet的山脈脗合。研究人員再利用衛星影像對比道路、樹木、房屋數目等細節,得出了確切地點,其後從槍枝型號、士兵的軍裝衣着、影子角度等等,找出案發時間及施暴者。 BBC隨後將調查報告交給喀麥隆政府,政府回覆指會展開調查,已將七名懷疑涉案士兵收押。
Anusuya指出,現時有1,900個人造衛星圍繞地球,科技進步令使用小型衛星的成本降低,而且圖像品質愈來愈好,如DigitalGlobe的所提供的衛星可以拍攝在地上超過30厘米的物件。善用衛星圖像不單可以觀測位置,讓真相水落石出,還可以用作接觸難以接近的區域。
在同一埸分享會上,路透社圖像編輯Christine Chan舉例說,媒體可透過比較圖像的前後變化發現,中國在南海南沙群島的渚碧礁(Subi Reef)上大興土木,已興建了接近400獨立建築物,未來或用作軍事用途。記者可藉助衛星圖像了解衝突地區、天災事故等難以抵達地方的情形,報道事件走向,不再因地理距離限製而令真相變得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