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美國宣佈退出《伊核協議》,向伊朗發起兩輪制裁,豈料遭遇伊朗強烈的「抵抗經濟」,美國已感力不從心,實難讓伊朗的石油出口歸零。

今年5月,美國宣佈退出《伊核協議》,並向伊朗提出12條談判條件,包括放棄核活動、停止彈道導彈開發、撤出敘利亞和伊拉克,停止支持哈馬斯、真主黨和胡塞武裝等。這個全面投降的要價,伊朗斷然不能接受。對此,美國於8月啟動了對伊朗第一輪制裁,主要集中在鋼鐵、汽車、軍工等非能源領域。 根據美國對伊制裁時間表,11月5日美國如期對伊朗開始第二輪制裁,涉及領域包括:石油、金融、運輸和造船行業,伊朗國家銀行在內的50家伊朗銀行及其子公司,超過700個個人、實體、飛機和船隻都在制裁之列;繼續購買伊朗石油的國家和企業也將受到美國制裁。美國還把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這一國際合作組織作為監控對象,如發現伊朗通過該系統進行原油交易,將一併受到制裁。 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美國、伊朗成為近40年的宿敵。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產油國,自2015年美伊及英、法、中德六國達成《伊核協議》以來,石油出口達到伊朗全部出口的80%,能源收入佔全部財政收入的60%。制裁伊朗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切斷它的石油出口。 美國官方多次放言,要讓伊朗的石油出口歸零,以此壓垮伊朗經濟,伊朗政權要麼倒台,要麼屈服。然而,隨著第二輪制裁的臨近和開啟,美國卻發現讓「伊朗原油出口降為零」,將是一項完成不了的任務。

伊朗有抗壓性

伊朗波斯人有著獨特的文明傳承,是一個從不屈服且組織動員能力極強的民族。伊朗長期受到美國的雙邊或多邊制裁,在與美國的鬥爭中,積累了應對西方政治、經濟制裁的經驗。依靠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和農業生產,在制裁條件下,伊朗會實行過「苦日子」的「抵抗經濟」,保證國家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 美國第一輪制裁,已給伊朗經濟造成了較大的衝擊,石油出口由原來的每天250萬桶,下降到每天160萬桶,伊朗貨幣里亞爾出現斷崖式下跌,市場公開價由當時的4.5萬里亞爾兌1美元跌到14.4萬里亞爾兌1美元,貶值幅度超過300%。一些西方大公司如法國的道達爾等退出了伊朗市場。對此,伊朗政府相繼出台措施,嚴控外匯市場,穩定物價,保證了社會穩定。 伊朗堅持留在《伊核協議》,站在了道義高點並拉住了歐盟。為打破石油封鎖,伊朗和歐盟協商建立擺脫美元交易的能源供應管道,建立國家能源交易所,通過非美元結算或以貨易貨的方式銷售石油,被伊朗媒體稱之為是一項里程碑式的戰略。 伊朗還給私企發放了經營石油的許可證,啟動民間能源交易,在非常時期為長期存在的地下能源市場提供一定保護。伊朗已和俄羅斯商定,每年由俄代銷500萬噸石油。另據有關報導,伊朗還向中國運輸了2000多萬桶原油代為存儲。上述措施,讓美國無法有效監控和阻止伊朗的石油出口。 美國嚴厲制裁伊朗,目的是製造經濟困局,讓伊朗政權失去民心,引發內亂,事實上卻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每年11月4日,伊朗都要組織「1979年伊朗學生佔領美國大使館」紀念活動,今年的這一天是聲勢最浩大、人數最眾多的一次,伊朗有千座城市爆發了反美群眾遊行,彰顯民眾支持政府反對制裁的決心。

歐盟與美國背向而行

伊朗是歐洲能源供應的第六大來源國,伊朗市場在歐洲對外貿易中也佔有相當大的比重。伊朗實現和推進工業化,主要靠引進了歐洲的技術、資金和設備。同樣,歐盟是伊朗目前最大的貿易伙伴,對歐出口佔伊朗出口總額的三分之一左右。 歐盟很清楚,如果《伊核協議》解體,將直接損害歐洲的經濟、政治和安全利益。對此,歐盟堅持不退出《伊核協議》,並推出了「團結的歐盟」方案與美國抗衡。6月啟用了「阻斷法令」,依此法令,美國對伊制裁殃及歐洲的企業,涉事企業無需遵守美國的制裁規定。8月,歐盟向伊朗提供了1800萬歐元的經濟援助。9月,歐盟著手建立特殊金融管道,借助這一管道,歐洲企業可用歐元合法地與伊朗展開經貿活動,規避美國制裁。 歐盟不退出《伊核協議》,除了堅持自由貿易的理念、保護歐洲經濟不受美國單邊主義衝擊外,還在於要維護歐洲的政治、安全利益。難民問題是導致英國脫歐的重要原因之一,歐盟主要國家右翼勢力也因此而迅速崛起。如果對伊全面制裁導致中東新的動蕩、動亂,歐盟會再次面臨難民潮,恐怖活動也會隨之高發。那時,歐盟的存續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美國已感力不從心

和美國以往借助安理會制裁伊朗不同,特朗普制裁伊朗,不具備國際合法性,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制裁措施面臨多方面的掣肘。在第二輪制裁開始時,美國給予包括中國大陸、印度、韓國、日本、希臘、意大利、土耳其和中國台灣等八個國家和地區為期半年的豁免,可繼續進口伊朗石油,反映出美國的無奈心態。 美國清楚,中國、印度、土耳其不會聽命於安排。印度總理莫迪已宣佈印度將繼續進口伊朗石油,土耳其公開反對制裁伊朗,曾不拒美國禁令,用盧布結算購買俄羅斯S-400反導系統。而日本、韓國、意大利、希臘都是美國的忠實盟友,長期依賴伊朗石油。由於伊朗石油含硫量比較高,這些國家都建有適合伊朗原油的冶煉企業,如果不能獲得伊朗石油,設備報廢損失會十分巨大,因而抵制情緒強烈。 美國啟動對伊制裁以來,造成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一度上升到每桶80美元左右。高油價有兩個後果,一是俄羅斯、委內瑞拉等敵對國家的能源收入大幅增加;二是美國企業的成本上漲。這不是美國願意看到的。為此,美國已要求歐佩克增加原油生產,但如果產油國開足馬力生產以填補禁運伊朗石油的空白,也有造成國際油價下跌的可能,如果油價回到50美元以下,會讓特朗普上台後大力開發的國內頁岩油產業受到打擊。 更嚴重的後果是,如果國際社會與伊朗石油交易棄用美元結算,還將直接衝擊美國金融霸權,白宮實為進退兩難。從地緣政治博弈的角度看,如果通過石油禁運把伊朗逼上絕境,伊朗或重啟核武計劃,或孤注一擲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美國將不得不面對一場殘酷的局部戰爭,世界政治、經濟形勢將會因此出現大動蕩。高昂的成本,讓美國沒有膽量聽任中東局勢失控。■]]]]> ]]>

(Visited 56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