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選舉前的中美台三角:謹慎押注 步步為營 轉自BBC中文網
APEC風向標
日前落幕的2018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上,中美兩國難以就經貿政策達成共識,APEC峰會自1993年開幕以來,首次無法整合各國意見並及時發表會後宣言。在這場外交交鋒中,台灣外交部於會議期間發佈其代表張忠謀(Morris Chang)與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會面敘談的現場照片及訊息,這令美中台三方的複雜關係再次浮上台面。 特朗普上台後,美國政府與台灣的多項互動都被評論為台美關係升溫的舉動。今年以來,美國國會通過《台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蔡英文及前任總統馬英九出席美國在台協會(AIT)新辦事處落成典禮,台灣向美國提供擬採購F35隱形戰鬥機的軍購清單……台美雙方的多項新互動,皆讓外界評論特朗普政府對台灣的友好程度似乎前所未見。 特朗普推出的政策中,包含最受各界矚目的《台灣旅行法》,允許台美政府高層官員互訪。這引來中國政府嚴厲抨擊,認為美國干預中國內政,挑起爭端。 之後,美國海軍擁有的科研船艦「托馬斯號」(Thomas G. Thompson)於十月停靠台灣高雄港,又讓美中台三方關係再起波瀾。台灣政府雖然申明此艦到來純為學術研究,但其隸屬美國海軍的「半軍艦」身份仍然引發口角。去年底美國國會通過《國防授權法》時,中國官方代表曾作出強烈表態稱「美國軍艦抵達高雄之日,就是解放軍武力統一台灣之時」。台灣:「商品」或「棋子」
在美中外交貿易對抗中,台灣政府的角色也引來眾多評論。其中,一觀點直指,特朗普對台灣連續釋放的友善政策,並非真正關注台灣的地位,意在中美貿易戰爭,讓中國分心,於氣勢上取勝。台灣只不過是美中貿易戰中,美國外交現實主義上的棋子。 台灣政治明星,台北市長柯文哲接受美國媒體專訪時稱,中美角力已經制度化,台灣不過是其中的商品,只能期盼自己努力增加自己的價值。 [caption id="attachment_23615" align="aligncenter" width="624"]維持現狀還是冒險下注
目前看來,台灣政府在中美外交角力的喧囂當中,沒有太多大動作取悅或激怒兩方。蔡英文似乎對於兩政權拋出的一連串「惠台」措施,沒有太大明確反應,而是以維穩為首要目標。 香港嶺南大學政治教授張泊匯(Zhang Baohui)接受BBC中文網訪問說,台灣政府在中美角力中謹慎維持現狀,是現下最簡單卻也最好的作法。他認為,特朗普政府由一個人決定關鍵政策,因此中美貿易戰也「可能一夕休兵」 。 張泊匯指出,中美貿易外交戰,也有許多簽訂新合約緩和衝突的空間,關鍵在於「要讓特朗普認為他自己幫美國人民贏得勝利,是個英雄,兩方迅速達到和解是有可能性的。」他認為,台灣政府不會甘冒得罪中國換來經貿制裁的風險,貿然把政治資本全數押注美國。 此外,張泊匯指出,由美國鷹派主導的對華強硬政策,要等到特朗普成功連任後才能探測到制度化的可能性。張泊匯表示,特朗普最有可能的挑戰者的彭博(Michael Bloomberg)一貫主張與中國穩定交往。若他當選總統,中美經貿大戰極有可能放緩。]]]]> ]]>(Visited 35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