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環團指工程令海豚數量減 憂數量可能不會再回升 轉自:香港01
鄭家泰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中表示,中華白海豚的數量由2012年的80條,大幅減少至現時只餘47條,形容這個數字是不能接受。他並指出,工程對中華白海豚的分布位置亦有影響,在大嶼山東北水域,中華白海豚的數目於2013、14年都持續下降,而由2015年至17年該水域更沒有錄到海豚出沒的數字,相對工程前該水域有約10條海豚出沒,數字大幅下降。
他解釋,在大嶼山西面、大澳水域等仍有中華白海豚出沒,只有大嶼山東北水域的中華白海豚數量出現戲劇性的下降變化,可見港珠澳大橋工程對海豚生態的確有影響。另外,他指港珠澳大橋打橋樁位置對中華白海豚的移動行為亦有影響,如從北面來港的海豚不敢再來。
[caption id="attachment_21760"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環團:緩解措施無效 海岸公園無海豚出沒
鄭家泰補充,承建商在工程開展前,曾提出幾種緩解措施,又訂立2個白海豚數目水平去做監察,但實際上緩解措施並無效,例如在大小磨刀成立的海岸公園,並無海豚出沒,而當白海豚數目一直觸踫水平界線時,亦無做補救措施。他擔心,中華白海豚的數量已低至可能無法回升的數字。
他解釋,當白海豚數目跌至工程前70%的「行動水平」時,承辦商應做補救措施,如考慮停工,而當白海豚數目跌至工程前40%,便已到達「極限水平」。
「第一季開始已跌破行動水平,之後都跌破極限水平,但他們見到當無見到﹗」鄭家泰表示,環保署負責把關工作,當發現情況與預期不符時,有權要求承辦商做補救措施,但署方並無行動,他批評環評制度有所不足,「我們怎可預期以後機場三跑及填海工程,環評制度可保護環境及中華白海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