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幾天前,人們還沉浸在嘲諷、憤怒與悲情的情緒中。好面子、愛攀比的我們,嘲諷巴西的不靠譜。敏感脆弱的我們,被一個澳洲年輕人的口水刺激得出離憤怒。渴望世界肯定和關注的我們,因為「憾失首金」而陷入無度的悲情。 好在,今早孫楊200米金牌再一次給奮勇爭先的中國軍團披上榮光。畢竟,獎牌是我們繞不過去的一個坎,一直都被賦予體育競爭以外的太多意義。可是,傅園慧的銅牌贏得喝彩無數,則是中國奧運史上一個不可被忽視的進步。 8年哭了14回的孫楊,與半決賽第三仍然狂喜的傅園慧,更像是體壇兩種價值觀念碰撞的縮影。 Img462977325
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視奧運為展示國家形象與綜合國力的舞台,奧運會像一場全民戰爭,所有運動員都背負著民族榮譽的沉重包袱,帶著「軍令狀」走上運動場。在這種宏大的背景下,運動員大多不苟言笑,冠軍形象更是「臉譜化」,接受采訪總離不開「團隊與國家」的套路式關鍵詞。 從國家大手筆投入的角度來看,期待回報也不難理解。通常,一個運動員的培養大概需要10年時間。起步階段由家長投入財力,而進入專業隊之後的費用,全部由地方或中央財政支持。一個奧運冠軍的誕生之路,至少鋪墊了數百萬的培養成本。 反觀國門外的世界,體育並不被附上國家概念的分野,通過奧運會贏取國家榮譽的時期早已成為過去,享受競技體育帶來的樂趣與愉悅才是主流。記者拋出刻板問題「是不是對明天的決賽充滿希望」,傅園慧直言:「沒有,我已經很滿意了。」 回顧舉全國之力興辦的08年北京奧運,主辦城市的井然有序、奧運場館的恢弘氣派,都讓國人臉上有光,這一次中國成為奧運史上第一個登上金牌榜首的亞洲國家,儼然上升到「東亞病夫站起來了」的民族主義宏大敘事層面。類似於拋物線的頂點,國民沸騰的奧運情結所勾起的腎上腺激素,在那時已經到達了最高點,中國的體育政治化也攀上頂峰。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不同於1984年要用金牌來展示體育強國的風采,如今的中國不再需要急切地透過金牌向世界證明中國的存在與發展,運動員也不必背負著國家榮譽與民族主義的壓力參與奧運盛事。勝敗乃兵家常事,褪去政治化甚至一些軍事意味,競技體育才能回歸到最初的軌道上。 9dHW7xAcvb9GSkTAMrvtIjfjPjU027%3DZWPXF7wlK9jVSc1470557669106
1984年,許海峰奪得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枚奧運金牌 20世紀初, 「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提出「更高,更快,更強」的宗旨,傳達的是奧運追求進取、永不滿足的拼搏精神。這種進取,應是廣義上的、具備普遍性的自我進取,而非體育場上狹隘的殊死搏鬥。歷史上「奧運無戰事 」的傳統,也是希望通過體育來教育全世界的年輕人建立一個和平以及更加美好的世界。 從踐行奧林匹克精神層面來看,「使出洪荒之力」 的少女與出言不遜的霍頓之間,隔了十個失金後長哭不止的孫楊。孫楊值得被鼓勵。他的眼淚背後,交錯著壓力、委屈、不甘、渴望成功等等太多難以言說的情緒。但嘻嘻哈哈的傅園慧,在「鬼知道我過去三個月經歷了什麼」的吐槽背後,同樣有咳嗽到半夜、差點得肺炎的挫折與考驗。她說,吃苦太多不想賣眼淚。 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可以想像,倘若傅園慧在鏡頭面前流下熱淚並感謝組織與國家的栽培,人們會記住一個艱辛努力後收穫成功的運動員形象,會給她安慰、鮮花與掌聲。全然不同的是,橫空出世的段子手運動員成為了新晉網紅,半天漲粉110萬,徹底地火了。人們「使出洪荒之力」傳播她的視頻、轉發表情包、談論她、褒獎她,這是互聯網時代盛行的對一個人認可的方式,某種程度上或許代表一種新的體育觀念正在初現雛形。 里約熱內盧和北京像是奧運主辦城市的兩個極端:一個亂七八糟,一個秩序井然。中國觀眾在開幕以前就為巴西操碎了心。一系列盜竊搶劫事件,與相較北京1/20的資金投入,似乎都表明了這個國家的寒酸和「不靠譜」。但是,傅園慧之流在里約表現出了享受體育、共襄盛舉的風範,我想,如果在接下來的賽程中,運動員輸掉比賽后不再淚如雨下地說對不起觀眾期待,贏了也不再筋疲力盡地感謝感謝組織培養,觀眾不再因為比賽結果而血脈噴張,不再抱著民族主義而苦大仇深地罵霍頓,媒體也不再套路式採訪,那麼本屆奧運會一定會成為中國奧運史上該被銘記的特殊註腳。  ]]]]> ]]>

(Visited 71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