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大學李明江副教授:建立安全網絡 化解中美衝突
中美去簽署互信機制諒解備忘錄[/caption] 以亞洲安全為主題的香格里拉對話會,近年基本上就集中在中美之間的意見分歧。今年也不例外,中美兩個大國的軍方代表在主旨發言中你來我往,互不相讓,大家看到的是針峰相對且越演越烈的火藥味。不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李明江教授卻在中美香格里拉對話會的角力中看到了兩個大國合作的全新機遇。 接受《超訊》專訪時,李教授表示,「雖然美國國防部長卡特演講內容與他過去相比並沒有什麼新的內容,但有意思的是提出了一個『有原則的安全網絡』(principled security network)的概念,這讓中美合作有了新的空間。」
安全網絡概念 思路具創意
在新加坡召開的第15屆香格里拉對話會以美國國防部長卡特的主題演講拉開序幕,卡特講到要建立「有原則的安全網絡」,李明江認為,這個提法是卡特演講的主題內容,「這是美國政治領導人或軍方領導人以前不太強調的一個概念,有點新意。總體來說是積極的,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好的事情。卡特好幾次強調中國能以積極的心態參與這個網絡。希望中國能夠加入、參與進來。」 雖然,卡特講的安全網絡,不完全是嶄新概念,但他在做一個系統的、對東亞、地區未來的走向,從區域安排來說,是有創意的思路。李明江對《超訊》表示,卡特講了這個安全網絡包括幾個成分。第一個是現存多邊的安全磋商機制,像東盟地區論壇,還有東盟國防部長擴大會議,當然還有像東亞峰會等。還有一些非正式的,像中國與東盟國防部長非正式會議。「只要是多邊的,安全磋商這種機制,他都把它包括在這個網絡裡面。」 [caption id="attachment_1822"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廿多年來, 中美關係時起時伏
不過,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與會者還是感覺到中美兩國針鋒相對的意味濃厚。李明江認為,美國軍方和政治領導人在涉及亞太地區的安全問題上一直這樣,對中國的批評、打壓和威懾一直都沒有變。但另一方面美國一直想和中國能夠對話、溝通,不希望有矛盾就把交流和對話中斷了。「過去20多年中美關係是時起時伏,有時候因為台灣問題暫時終止交流。過去五六年以來,有一個新的趨勢就是,儘管美國對台灣和南海等地區有軍事活動,但是中美之間的軍事交流沒有中斷和暫停過,這個主要是因為中國比較積極,中國政府還是希望軍事交流和磋商能夠繼續延續下去。」 儘管現在南海等問題看起來很複雜,但是兩軍的軍事交流還是不斷的在往前走。李明江表示,甚至是說已經有了比較明顯的積極的進展,卡特講到中美簽署了「兩個互信機制」諒解備忘錄(分別是《中美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諒解備忘錄》和《中美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信任措施諒解備忘錄》),這個是很好的是非常具有積極意義的,以前沒有這些,中美的軍機軍艦發生擦傷走火這樣的事故是隨時存在的,很難避免的。有了這樣的交流呢,最近兩年的時間,雙方出現這種對峙情況時,各自的行為更加職業化了。最近在南海,美國幾次航行自由、巡邏自由,中國的反應其實還是比較克制,美國也比較克制,發生軍事行動意外的可能性大大減少了。■ 專訪人物介紹 李明江,波士頓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中國項目協調員。 主要研究中國外交史、中美關係、亞太地區安全以及中國外交政策等方向。]]]]> ]]>(Visited 199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