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3.0 科技「讓文物活起來」 孫雅靜
說起《清明上河圖》,不少人會想到2015年故宮博物院80歲生日時展出其真跡時的情景。許多參觀者都有過排隊六小時,看畫五分鐘的經歷。當時還有觀眾為了一睹真跡,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向展廳狂奔,誕生了「故宮跑」的流行語。 時隔三年,由故宮博物院與鳳凰衛視聯合創製的《清明上河圖3.0》高科技互動藝術展演現身故宮博物院,在不到三個月內,已經吸引了超過15萬次的參觀者。 不同的是,這次參觀者們再也不用排起長龍,也不用「故宮跑」,取而代之的是在悠然自得中體驗國寶的魅力。當科技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瑰寶的展示,不僅革新了藝術品本身的傳播方式,也影響著人們對待歷史與文化的態度。
高清動畫重現真跡
想要瞭解《清明上河圖》,就必然要看原作。然而原作往往展出次數極少,而且展出一次又要入庫「冬眠」,至少三年不再露臉。那麼少了《清明上河圖》真跡的3.0版藝術展演,如何讓參觀者領略原作的神韻呢?這時候新科技就幫上了大忙。 此次展演的第一個展廳,就有著高4.8米,長36米的《清明上河圖》巨幅多媒體長卷。長卷根據張擇端原圖以20倍比例放大創作製成,採用了高清動態動畫技術和全息影像的展現形式。原畫中814個人物、83頭牲畜、29艘大小客貨船、13輛交通工具、180多棵樹都再現於巨幕上並且動了起來,連同《清明上河圖》原作的絹帛質感也被最大程度地還原。
科技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
除了巨幅多媒體長卷,《清明上河圖3.0》還設有孫羊店沉浸劇場、虹橋球幕影院兩個展廳。兩個展廳最大的亮點就是為觀眾從各種維度營造觀展的沉浸感和互動性。 在孫羊店沉浸劇場古樸的酒樓建築,身著宋裝的掌櫃、客人,北宋的氣息、光影、樂曲等在360度的全息立體空間中還原。多媒體投影結合音效、舞美以及現場表演,讓觀眾感到恍然真的身處畫中。而極具動感的虹橋球幕影院,為觀眾模擬了乘船的4D體驗,把畫作打造成可以穿越的實景,使觀眾們感受汴河的繁忙以及兩岸的綺麗。

國寶借助科技走向世界
《清明上河圖》畫卷是世界上認知度最高的中國歷史畫作。而《清明上河圖3.0》通過「科技+藝術」,讓8K超高清數位互動技術、4D動感影像融入到了國家文物的表現形態中,將國寶文物開發為可沉浸體驗、可傳播分享的博物館藝術新形態,讓觀眾打破時空的限制,置身北宋的汴京,零距離體會中華文明的輝煌,可謂是真正做到了「讓文物活起來」。但故宮只是《清明上河圖3.0》的第一站。 據鳳凰衛視透露,《清明上河圖 3.0》將回應國家「一帶一路」的倡議,從故宮走出去,赴世界各地巡展,而香港已經被定為10月北京展演後的巡演首站,展演預計在明年春季開啟。 據黃曉燕介紹,《清明上河圖3.0》在接下來每一站的巡展中都會根據展出地區參觀者的文化背景進行調整,加入新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這是科技讓文物在世界各地的展覽成為個性化定制的一次嘗試。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清明上河圖3.0》在香港站會根據原圖繪製的多媒體長卷中增加更多歷史資訊的解釋,整個展廳中也會增加宋代與同時期世界歷史情況的橫向對比,使當地觀眾更好地理解這件國寶級畫作。]]]]> ]]>(Visited 821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