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艦又想穿越台灣海峽,輿論怎麼看? 黃盛楓 綜述
昨天,路透社引述了幾位美國官員的話,爆了幾條消息,其中欲派軍艦穿過台海的消息瞬速引發輿論關注。
- 美國正重新考慮派遣一艘軍艦穿越台灣海峽。早前曾討論過一次,但因擔心激怒中方而被擱置。
- 美國有意改變對台售武的模式,從捆綁式銷售改為個案模式(case-by-case )。
- 美國可能不會派高級官員出席美國在台協會(AIT)新館的落成典禮,因為日期(6月12日)與金特會出現衝突。
歷史回顧:每次美艦穿台海都是「危機」時刻?
20年來,美國航母曾兩次穿越台海。 1996年,美軍尼米茲號穿過台灣海峽,原因是台海的飛彈危機。 當時台灣即將舉行首屆民選總統投票,中方在此時進行飛彈演習,報導稱傳聞中方會攻佔台灣一個外島,駐守官兵甚至寫下遺囑,故美國隨即派遣航母經過台海,展示武力,用意是支持台灣及警告中國,雙方劍拔弩張,但最後中方並無超越演習預設範圍。(朝基隆和高雄外海發射飛彈) 2007年,美航母小鷹號通過台灣海峽,當時兩岸並無嚴重軍事對峙。至於小鷹號為何要穿越台海,美亦秘而不宣,僅表示小鷹號行經台海是在公海正常的航行通過。 當時分析認為,小鷹號因遭中方拒絕停靠香港,故刻意「示威」,因而取道台海返回日本駐防地,但在行經台海途中,發生意外插曲,即小鷹號被解放軍宋級潛艦盯上,一路尾隨,小鷹號為此異常地在台海停滯,雙方對峙長達28小時,危機才告解除。 至於美軍水面艦經過台灣海峽,外界所知最近的一次是在2017年7月。遼寧號航母編隊由香港經台海回航,除台灣派了多艘軍艦監控之外,美國海軍勃克級神盾艦也駛入台灣海峽偵監。 美國官員在這個時刻向路透社放風,炒作台海問題之餘,亦有意測試各方的輿論反應。官方回應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官員的爆料在截稿前並未得到官方證實,而五角大樓亦拒絕就未經證實的消息作出回應。 台灣外交部发言人李憲章對此表示:「关于外媒報道美國軍艦通過台海及改變軍售方式,此為未經證實的報道,不予證實。」台國防部发言人陳中吉亦回應,這是未經證實的訊息,不予評論。 美國與台灣均拒絕回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問題。美方應切實恪守一個大陸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慎重處理涉台問題,以免損害中美關係和台海地區和平穩定。」 中國則提醒美方行動要慎重。各方評論
路透社在報道中認為,正值中美陷入貿易爭端,朝鮮半島核問題又處敏感時刻,此舉可能會引起中國強烈反應。同時引述美國官員指出,特朗普政府有意炒作台海問題。 報道稱美國政府還考慮另一個較為不挑釁的選項,是改派航母以外的美國海軍船隻,定期但不頻繁地穿越台灣海峽。 特朗普上任後,一度大打「台灣牌」,包括簽署《台灣旅行法》,鼓勵兩地各層級官員互訪,並對台售武逾14億美元,這些舉措均引起中國反彈。 不少分析稱,美軍重新考慮派戰艦通過台灣海峽,是由於中國解放軍在台海的行動頻繁,包括出動軍機繞島巡航,並派遣遼寧號航母通過台海等。 中國國務院參事時殷弘在接受傳媒採訪時表示,若美艦真的開進台海,中方絕不會坐視不理。 「雖然大陸軍艦不會真的開火,但肯定會尾隨監視,或是迎面警告,對其喊話要美艦離開。同時大陸肯定會採取反制措施。」 《環球時報》今日社評稱「中國人肯定對此不高興」,並警告「美國軍事力量最好還是離台海別太近,尤其是別主動來攪這裡的渾水」,不然的話會「將美國拖入一場與中國軍事對抗的風險中」。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認為,中國對消息感到不安,反映在《環球日報》「絲毫不加掩飾的憤怒」,以及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接連以兩個「最」字並列。 「中國海上勢力近年日益擴張,南海、台海、東海,船艦並發,然而,隨着中國海洋軍事野心的膨脹,美軍如影隨形,在南中國海中國人造島周邊,不斷有美國軍艦戰機出現。中方宣示這裡是中國的海域,美國宣布,這樣做是適時地、定期地、長期地在這片國際水域維護巡航自由的體現。」 「這一消息如果最終落實,無疑給北京当頭一棒。這意味著美國正采取更多行動來限縮北京的海洋野心。」 台灣有評論認為,台海多年未見美航艦蹤跡,中美兩國從南海鬥到台灣海峽,不是好事。 香港有評論認為,美國在台海、南海吹皺一池春水,提升南海緊張,同時拉近與台灣距離,對美國來說才能配合其在朝鮮議題解決后所需退出的空間,維持其東亞影響力。 《人民日報》旗下公眾號俠客島亦發表題為「美軍艦若穿台海,小英該哭還是笑?」的分析指,美方雖然想打台灣牌,但留了一手,隨時可以踩剎車。 如果特朗普政府繼續打「台灣牌」,試探大陸一個中國原則的底線,無疑會給兩岸關係乃至台海穩定帶來陰霾,而台灣當局的誤判與加緊「台獨」的舉動,亦會使兩岸關係步入危機邊緣,這同樣不合乎美國利益。 中美對抗的背後是兩種價值觀之間的碰撞。 美國在南海動作頻繁,現在又放風說想派軍艦穿越台灣海峽,唯恐天下不亂。 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多次強調:「中國不惹事,但也不怕事。」黃盛楓 綜述
]]]]> ]]>(Visited 107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