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利用中央釋法打擊立法會「播獨」議員,同時通過對暴亂事件參與者的法律訴訟,重挫反對派激進勢力銳氣;市民的政治「熱情」在退潮,政黨呈碎片化,港獨分子的行動轉為隱秘化;香港理應回歸商業社會,面對政治新生態,要把培育新政治隊伍落到實處,搭建「新香港人」平台,培育媒體引導新熱點。

20年來香港歷經風雨,為政改而令社會起伏跌宕的香港需要尋找新的方向,而北京,從「一國兩制」的白皮書,到香港回歸20周年慶典中,國家主席習近平七次講話中看出,中央對「一國兩制」的把握更趨成熟。香港變化中的政治生態,可能已經失去了與中央繼續政改的議價能力。重新回歸原有的商業價值,雖然艱難,不失為重啟香港的一條路。

歷來以商業為重要價值的香港,經歷了2014年政改轉型的衝撀,顛覆了香港重商輕政的傳統,開始捲入日益政治化的漩渦。反對派打著民主旗號,發動了佔領中環、佔領旺角、直至護送港獨激進者進入立法會宣誓「播毒」,一度塵囂甚上。不過,經過中央果斷釋法,香港司法打擊立法會「播獨」議員,通過對佔中及旺角等暴亂事件參與者連串的法律訴訟等,重挫了反對派激進勢力的銳氣。從民調看,香港社會政治化傾向在滑落中,香港市民的政治「熱情」在退潮中;激蕩之後的冷靜,兩大陣營和陣營內分化,香港政黨呈碎片化趨勢;港獨還遠未退去,但隱秘化是其特點,伺機再來。

法庭重判激進違法行為

由於近年一系列社會激進事件的衝擊,令香港社會一度分化,本土激進及港獨搶盡「風頭」,成為香港政治的激進特色。街頭勇士爭鬥,立法會拉布、暴力不斷,直至上演新一屆立法會宣誓「播獨」。隨著中央出手釋法,打擊港獨、嚴懲街頭暴徒不斷加大力度;隨著梁振英宣佈不出選新一屆特首以及林鄭月娥當選特首,香港的政治生態開始發生變化。

一、暴徒受嚴懲 打擊了港獨激進者

不斷有參與去年旺角暴動的示威者被法庭重判!現年32歲、之前沒有案底的電腦技術員楊家倫,因參與旺暴及期間放火燒毀一輛的士,在區域法院被裁定一項暴動罪及一項縱火罪成,再被法官判以監禁四年九個月,為近年與示威活動有關的案件中,判刑最重的一宗。

旺角暴亂發生逾一年,參與者陸續被送上法庭,楊家倫被判監四年零九個月,更是近年由示威及社會運動延伸的檢控中判刑最重的一宗。旺暴被指是六七暴動以來香港最大型騷亂,警方迄今拘捕90人,當中57人經司法程式處理,三男女3月被裁定暴動罪成判囚三年。

另有最少六人因旺暴相關案被判刑,包括熱血公民成員陳柏洋因襲警及拒捕罪成判囚九個月;28歲廚師陳卓軒及20歲兼職補習老師陳宇基則分別被裁定公眾地方作擾亂行為及襲警罪,判囚21日及三個月,正保釋等候上訴;18歲侍應陳浩文被控用磚掟傷警員膝蓋,早前承認襲擊致造成身體傷害罪判感化18個月。

至於本土民主前線成員黃台仰、梁天琦及另八名男子分別被控參與及煽動暴動罪,案件將交高院審理,今年8月預審,明年1月15日開審。而另有16人將在區院接受審訊,全部被控暴動罪。打擊得力,司法彰顯,有助香港伸張正氣。

現屆立法會27名民主派議員當中,近三分之一人有刑事案件在身,分別涉及佔中、佔旺、公職人員行為失當、侮辱國旗及區旗等罪名,一旦被判罪成及判囚超過一個月,可能會被褫奪議席,判囚逾三個月更肯定喪失角逐連任的資格;港府在去年底就社民連梁國雄、香港眾志羅冠聰、劉小麗及姚松炎四人的立法會議員資格提出司法覆核,高等法院裁定四人宣誓無效,取消四人的立法會議員資格(DQ),同時頒令他們要支付政府的訟費,隨時影響整個立法會及未來幾場選戰的形勢。

《基本法》第79條規定,任何人被判刑事罪行而監禁一個月以上,經由立法會出席議員2/3通過便可解除職務,但由於民主派現時仍守住1/3議席否決權,該項條文的實質影響不大。反而是《立法會條例》第39條規定,被判入獄逾三個月人士不得於五年內參選的條文,即是直接依法執行,影響更為深遠。

警方早前已落案起訴現任公民黨議員陳淑莊及社福界議員邵家臻,在佔領期間涉嫌干犯公眾擾亂相關罪行。另外幾名現任民主派議員,包括香港眾志羅冠聰、民主黨黃碧雲、教育界葉建源、人力陳志全及社民連梁國雄等,同屬曾被警方「預約拘捕」的48名佔中搞手之一,隨時等待被起訴。

除了現任議員,多名有意參加下屆立法會選舉,以及預計在今年暑假舉行的新界東及九龍西補選的民主派人士,也有不同的刑事案件在身。因「未夠秤」(年齡小)而無法參加去年立會選舉的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因涉嫌違反佔旺法庭禁制令被控藐視法庭,同樣被控該罪的熱血公民副主席鄭錦滿,早前即使認罪亦被判囚三個月,若黃稍後也被定罪及判囚三個月以上,他在2020年參選立會的大計便會泡湯。有意參加暑假補選的工黨李卓人、民協馮檢基及新同盟范國威等,亦隨時會因佔中案件被起訴,極可能影響他們重返議會的計劃。

事實上,這一輪的嚴懲,亂了反對派原有的陣腳,大大削弱激進派的猖狂,同時也令溫和民主派失去攻擊方向。前些日子,民主黨主席胡志偉提出要求林鄭上任後特赦違法佔領行動參與者,涉濫權同打人的七警同退休警司朱經緯等,以換取大和解修補社會撕裂。這一方面說明民主派在尋求退路,希望以退為進;另一方面,胡志偉的言論也受到民主派內部的攻擊,批評這樣的「和解」只是認命。反對派的分化,整體力量在弱化中。

二、碎片化是香港政黨政治的新特點

不敵七年之癢,新民黨副主席兼立法會議員田北辰(田二少)連同六名區議員,宣佈退黨。田二少與一起創黨的主席葉劉淑儀「分手」,最直接的影響是該黨的立法會議員由三變二,政治版圖亦隨之變小。加上葉劉也上了年紀,未來誰接葉劉的班成為該黨傳承的大事。田二少與葉劉分道揚鑣雖然是一個個案,卻也是政黨更為細化的一個趨勢。

另外一個事實是,在立法會內代表政黨的力量日益在變為小眾化甚至不受黨派影響的獨立議員,無論是建制派還是反對派都有這樣的趨勢。以往政府搞定一二個大政黨就可以掌握全域的狀況不太靈光了。

香港政壇過往「建制」和「反對」二大陣營,是有多個政黨組合,現在這樣的狀況比較上屆政府面對政治狀況更為零散。

香港政黨政治碎片化

現時的政黨架構分成四大塊:

1、本土自決派

熱血公民 – 青年新政 – 本土民主前線 – 香港眾志

2、泛民主派

民主黨 – 公民黨 – 人民力量 – 社民連 – 工黨 – 職工盟 – 街工 – 民協 – 新同盟 – 公專聯

 3、中間派

新思維 – 民主思路 – 專業動力

4、建制派

民建聯 – 自由黨 – 工聯會 – 新民黨 – 勞聯 – 專業會議 – 經民聯

而每一派系內部的政黨之間又絕對不是鐵板一塊。在新一屆特首選舉中,建制派相對團結,成為新一屆政府的好開端。值得關注的是泛民中的溫和派,從大局看,泛民這幾個月的變化是很大的。在釋法前,泛民是被本港的本土派及港獨牽著鼻子走。梁振英宣佈不連任,改為集體支持曾俊華。曾俊華雖然沒有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援,但也是建制派,建制人士都可以接受,說明情況有所緩和。

民主派這次沒推自己的候選人,是很大的變化。未來對建制的支持是否也會從支持建制候選人到其它領域擴大?需要觀察。泛民從少數到關鍵少數。他們的票數有增加,希望可以造王。積極參與企圖有改變,他們認為,參與才會有改變。建制派夠團結,少數就不可能變成關鍵少數。但專家也認為,「政黨越碎片化,可以行使否決權的力量就越大,就越不利於行政權的行使。」

三、港獨勢力隱形化 明獨走向暗獨

雖然,香港支持港獨者原來就不多。但由於港獨偏於激進,在街頭抗爭、在網絡發聲、在校園動員,發酵很快。有一定的支持,但絕非主流,而且有調查表明,這種支持度在下降中。

即使港獨,原來支持的人就不多,只是現在是網絡路世界,傳遞時聲音會很大,發酵很快。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去年7月底,公佈一項用隨機抽樣方式,訪問了1,010名15歲或以上操粵語的香港巿民的民意調查,其中問到市民對2047年後香港前途的看法,近七成市民支持維持「一國兩制」,13.8%支援全面由中國大陸直接管治,支援港獨的則有17.4%。

值得注意的是,調查結果顯示,年紀愈輕的受訪者,支持港獨比例愈高。在15至24歲群組中,近四成人支持港獨。而民主黨去年11月底公佈的民意調查顯示,18歲以下及18至29歲的年輕人有接近62%認為,如果2047年沒有「雙普選」香港應該邁向獨立。

而今年香港回歸20周年慶前夕,香港中文大學又一次最新民調顯示,香港年輕人對「港獨」支持率大幅下跌。

針對香港在2047年後的前途問題,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在5月23日至6月2日隨機採訪了1,028名15歲及以上香港市民。

民調結果顯示,超過70%的受訪者支持香港維持「一國兩制」,14.7%的受訪者支持全面由中央政府直接管治。

對於「香港獨立」,11.4%的受訪者表示支持,比2016年下跌6個百分點。

若按照年齡細分,15歲至24歲有約15%的受訪者支持「港獨」,比2016年大減24個百分點,反對者增加17個百分點。

港獨支持度下跌

對於維持「一國兩制」,15歲至24歲的受訪者中有74.7%的人表示支持,這一比例高於25歲至39歲,以及60歲以上的受訪者。

早前,民主黨調查亦顯示,如果2047年前,香港已經實行特首及立法會全面「雙普選」,18歲以下及18至29歲的年輕人,主張港獨的比例減少20個百分點,由近62%下降到接近42%,而整體主張港獨的受訪者,也由19%下降到14%。

由前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湯家驊擔任召集人的智庫「民主思路」,去年5月初公佈他們委託「政策21」,在今年2月15日至4月5日期間,進行一項名為「新時期香港政治文化研究」的住戶調查結果。訪問以兩階段抽樣方式,成功入屋以「面對面」方式訪問了1,016名18歲以上的香港市民,受訪成功率接近62%。

針對如何看待保護本土,調查結果顯示,接近61%的受訪者認同,保護本土是「保護香港的生活方式、文化和歷史」;53%認為是「香港資源、香港人優先使用」;接近47 %認為是「落實《基本法》、保障香港的高度自治」;只有10%左右的受訪者認同,保護本土是「香港獨立」,反映主流民意不認同本土等同港獨。

主流民意的港獨支持退潮中,在立法會選舉中被取消資格的梁天琦在接受媒體訪問時,也表示出後悔當年的做法,認為不能夠沒有底線。

中央釋法,法律上會有反對聲音在所難免,但在政治上,反對的人不多,因為絕大多數人認為,港獨的做法過分了,是污辱了華人。如果當年他們的主張自主、自決命運,有那麼多人支持的話,這次被取消議員資格,應該會引起很大的反彈。事實沒有出現,說明香港激進者根本沒有那麼大的政治基礎,沒有真實民意的支持。

港獨是政治虛火,但不能忽視的是要求自主者會多些。自主是本土概念。港獨會以自治、自決的面目出現。如黃之鋒之類自治派,不公開支持獨立,改以要求自治。這有迷惑性。他沒有說要追求獨立,卻把追求獨立作為一個選項,希望將來以公投來實現。

這樣的本土概念很容易走上港獨,與傳統的民主派接近,爭奪市場。現實是越年輕的人越支持自決派、本土自主派。現在立法會的光譜不是很明顯,預料沒有正確引導,但下一屆會緩慢地變成一個議題。

港獨的勢力從街頭到議會,再從議會退出,現在連街頭都沒有市場。主要集中在個別的校園、學生會中。港獨就是從校園走出來,在街頭零散的存在,退回到校園。

立法會選舉中顯示,本土加港獨的選票約20%,包括一些落選人的票。期望這些人可以慢慢地往泛民處回走。

香港理應回歸商業社會

四、香港社會的政治熱情在退潮中

這對新特首林鄭來說既是機會,又是挑戰,因為年輕人接棒,未來五年的政治發展是不確定的。黃之鋒的自決訴求可快可慢。快的話是推到港獨方面,慢的話給林鄭機會。

香港人的政治熱情在佔中時到達頂峰,到立法會風波後,香港人的政治熱情在滑落。剛佔中結束時,泛民們的情緒很低落、失望。把責任交給年輕人,他們退了下來。上屆選舉民主黨、公民黨交班很徹底,其中一個考量就是如此,不願戀棧。另一方面,香港市民也覺得這個社會太亂了,要平靜下來。泛民沒有候選人,大家投入的精力就不多。

這一現象可以在戴耀廷發起「公民聯合行動」的民間投票慘澹收場得到驗證。戴耀廷滿打滿算要收獲100萬人投票的結果。但結果參與投票者不足6萬人,與目標相差甚遠。

上屆特首選舉也搞所謂的「民間全民投票」,五年前還有20萬人參與,政改公投時更達到80萬人參與。事實是,被佔中鼓動起來的社會政治熱情,在旺角暴亂、港獨立法會播獨後讓大多數香港市民認清了,香港到底要什麼?這是新的思考。

政治化的香港令港人無法幸福。聯合國《全球幸福指數報告》顯示,2016年香港幸福指數在全球排名第75位,較2015年的第72位下跌3位,雖比2012年的81位「幸福多一些」,但其實在亞洲主要地區中,香港人最不幸福,遜於日、韓、台,以至泰國;最幸福的則是台灣,位列35位。

香港應努力搭建「新香港人」平台

香港人幸福指數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幸福指數排名中,香港、新加坡和日本都並列81位,而新加坡和日本4年間明顯多了幸福感,新加坡幸福指數排名22位,日本升至53位。有研究報告指,高樓價造成大量市民無法幸福地在香港生活;而收入不均導致兩極化,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裏,也偷走了香港人的「幸福」。

由樹仁大學經濟與民生研究計劃袁偉基博士和朱蘊齡博士統籌下,於今年2月20日至3三月10日間,進行了一項香港人生活困苦度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3%市民認為今年香港人現在生活痛苦,較去年同類調查的84%微調1%;當中60%認為頗痛苦,較去年的59%微升1%,同時亦有23%認為非常痛苦,較去年的25%下降2%。但綜觀過去五年(2013至2017)同類調查的結果顯示,認為香港人現在生活痛苦的比例亦由2013年的71%,上升至今年的83%,累計升幅為12%。

綜觀現屆政府同類調查(2013至2017)顯示,痛苦指數呈持續上升的勢頭,由2013年的2.85,升至2015年的3.00,2016年更進一步升至3.07,累計增幅為0.19。今年整體的痛苦指數(加權平均指數,1代表肯定不痛苦,4代表非常痛苦)是3.04,較去年的3.07微跌0.03。香港人生活困苦度,今年終於停止持續惡化,反映市民盼政府換屆,新施政能改善民生。

雖然有不少評論認為,社會撕裂是現今香港面對最嚴重的問題,但調查顯示,住屋才是最嚴重的問題。受訪市民按生活痛苦程度將七個民生問題排序,結果顯示最痛苦的第一位是住屋,有41%,其次是物價,有17%,就業和貧困同樣有13%,社會和諧有10%,環境污染和老齡化同樣各有4%。

香港政治光譜發生變化,政府如能抓住港人想要的,解決百姓疾苦,社會可以從越來越政治化變回商業。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才是香港的未來。

未來重在培育新熱點

面對香港的政治生態新情況,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培育新熱點。

1、培育社會新熱點。社會政治化傾向退潮,香港需要培育市民關心的新熱點,回歸商業社會是重要選項。

香港最大功能是商業,和市民最切身的利益還是商業利益,新政府著墨經濟發展,要拓展新思路,一方面跟著中央向外展示的「一帶一路」,真正找到可以切入的點結合香港還有的金融、基建等優勢。比如,可以在香港的金融領域,比較明顯的形成「一帶一路」板塊等;還有,粵港澳大灣區,香港要明確自己角色,讓其充分發揮作用,趁機融入內地經濟。

另一方面,香港要著力開拓本港市場,比如大規模搞發展,港珠澳大橋建成以後,把大嶼山的開發放入議事日程;香港周邊有大大小小的島嶼好幾百,都可以放入開發議程。需要注意的,這些開發政府要作主導,而不能把主導權交給地產商。

2、培育政治隊伍新熱點。一直有人提出「新香港人」,這是因應香港回歸祖國,香港要融入國家出現的一個有凝聚力的團體。這個群體基數大、基礎好,政治上成熟,尤其是可以在各個領域與內地對接。港交所的李小加就是一個現例,這個位子,香港回歸以後,李小加做得最好,一方面是他個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的背景,懂得與內地合作發展。

現在是要把培育新的政治隊伍落到實處:搭建「新香港人」的平台;聯合已有的相關組織,開展一些配合政府的相關活動;成立「新香港人」的組織,關心香港發展,關心底層民眾的生活。

3、培育媒體引導新熱點。香港已經進入碎片化時代,連媒體都是碎片化的,《蘋果》時代已過去了。政治碎片化,讓新聞也無從聚焦。雖然香港年輕人還是喜歡《蘋果》,那是因為還沒有替代品。香港需要類似《頭條》這樣的新聞品牌以吸引年輕人。

(Visited 117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