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設立「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由習近平主席擔任主任。會議決定,「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是中央層面軍民融合發展重大問題的決策和議事協調機構,統一領導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向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負責。

中國改革的新「攻堅戰」

2017年6月20日「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習主席主持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强調,「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爲國家戰略,是我們長期探索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規律的重大成果,是從國家發展和安全全域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應對複雜安全威脅、贏得國家戰略優勢的重大舉措。」習主席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軍民融合的戰略機遇期,也是軍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過渡、進而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期。有關方面一定要抓住機遇,開拓思路,在「統」字上下功夫,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見實效,把軍民融合搞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並强調「拆壁壘、破堅冰、去門檻,優化制度環境。」習主席提出的「統、融、新、深」,以及「拆壁壘、破堅冰、去門檻」,儘管是針對「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而言,但細細品味何嘗不是對今天推進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總要求。

開闢國防現代化的新途徑

新中國建立後,儘管經濟十分困難,但是爲了保障國家安全,仍最大限度地彙聚起有限的資源,在國防軍工産業做出了重大突破。美國在「二戰」中爲了戰爭的勝利同樣投入了大量的資源發展軍工産業。據統1944年美國的國防開支在國民生産總值所佔比例竟高達44%。這是在特殊歷史條件下形成的獨特經濟格局。可是,和平年代是重大戰爭的間隙期,如果繼續保持强大的國防軍工投入就容易因大量佔有資源而導致國民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而且同等規模的資源投於軍工所産生的效益,更會大大低於投入市場化企業産生的效益。於是如何保持國家安全所需的必要戰爭威懾力,同時又發揮既有資源的最大效益,便是和平年代國防軍工産業面臨的矛盾。

從世界各國發展的總體趨勢看,走「平戰結合」的路,對戰時所需的大量國防軍工産業實施轉移,融入國民經濟系統,實現國防軍工産業與經濟社會資源在更加合理有效的基礎上進行重新配置,從而使戰略資源發揮出最大效益,便是國防軍工産業在和平年代發展的必然途徑。這就形成了「軍轉民、民參軍」的「軍民融合」新産業結構。所以,中國的「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既是當下改革的亟需,也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的選擇,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爲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提供豐厚的資源和可持續發展的後勁,也爲當下的改革注入新的活力。既是興國之舉,又是强軍之道。

軍民融合加速駛入「快車道」

1、實施規劃快速出台

在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後兩天,國家國防科工局發布了《2017年國防科工局軍民融合專項行動計劃》,明確了六個方面30項年度工作任務。在强化頂層設計方面,要求繼續推進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發展相關政策和規劃印發實施。在深化「民參軍」方面,要圍繞投資、稅收、准入等領域,優化政策環境,力促資本的「民參軍」。在推進軍轉民方面,將大力加强軍工技術成果轉化,調動社會積極性發展軍工高技術産業。在促進軍民資源共享方面,將重點推進航天資源軍地共享共用,開放一批軍工計量儀器設備,繼續開展國家公共服務平台建設、軍民協同創新機制建設和軍民標準通用化等工作。

2、奠定中國製造業升級新基石

軍用技術民用化和核心部件國産化是推進中國製造業升級的兩個基石。自中國實施「十三五規劃」的短短一年餘,便圍繞軍民融合産業深化發展戰略,研討並制定了多種類型的規範文件。如多部門共同組織編制《國防科技工業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十三五」規劃》,快速將「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與「中國製造2025」相結合,共同爲打造更高層次的「製造强國」創造産業技術發展的新環境。同樣,在《軍隊建設「十三五」規劃綱要》中也提出,鼓勵民營企業携技術進軍軍品市場,引入軍工企業還沒有研製的新興「黑科技」。

3、健全軍民成果轉化的政策法規

同時,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發展軍民兩用技術,要健全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法規,建立定期降密解密制度,推進國防知識産權權利歸屬與利益分配改革。要積極採用先進適用於民用的技術成果,加快軍民通用標準建設,破除「民參軍」的技術壁壘。美國的「軍民融合戰略」形成,也十分强調軍轉民,實行軍工科研資料解密,鼓勵將國防科技成果和人才轉入民用企業。在軍工科研所中成立研究與技術應用辦公室,幫助軍工科研所將國防科技成果轉向民營企業。

4、建立專項資金投入運行機制

迅速成立了多家産業基金,如中融産業升級混合基金、國投瑞銀國家安全混合基金、前海開源大安全混合基金、華夏軍工安全混合基金等等,規模都在10億人民幣以上産業,這是以「中國製造2025」爲核心實施製造强國戰略的必要路。分析認爲,隨著政策逐步完善,軍民融合催生的萬億級市場正在形成。

5、改革創新精神的重塑

中國在卅年改革中曾抱著「以市場換技術」的戰略思想發展經濟,結果讓出了市場,原有的自主産品却丟失了,至今製造業仍在低端領域徘徊著。中國改革既需要體制上的突破,也需要結構上的轉換,但實現目標均離不開自我奮鬥精神的塑造,創新能力的提升。這種精神和能力幾十年來始終在中國的國防軍工産業中閃耀。「航天精神」正是中國産業創新精神的時代寫照,中國改革亟需注入這種遺忘久遠的精神力量,「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將會重新點燃中國企業本有的奮鬥創新精神!

(Visited 38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