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表示新加坡是多元民族國家,整體政策比較包容。一方面鞏固對新加坡身份的認同,認同你是個新加坡人,這才是真正融入,但也不會削弱各個不同的文化,這就是新加坡特色。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吳偉教授移居新加坡整整20年了。他的兒子當年在中國出生後不久去了美國,又跟着父親從美國來到新加坡讀書,現在在軍校學習,畢業後就是上尉職業軍官。

新加坡男孩子都要服兵役,第一代過了服兵役的年齡,即使是新移民的第二代,你在17歲之前可以選擇離開,大家好說好散。資料顯示,新加坡新移民第二代,有三分之一會參加國民兵。

吳偉教授的兒子在美國長大,到16歲時,吳偉問他,你要不要回美國,不然就要留下當兵。兒子說沒關係,我留下來當兵,當兵很苦,他不在乎。兒子跟吳偉講出心裏話,「他說新加坡不是我的祖國,但它是我的國家,我有責任保衛它。」

新移民具強烈的認同感

17歲的年青人先去了部隊,後來成為新加坡公民,被部隊挑選為軍官,入學院受訓,成為一名職業軍官。體現了這一代新加坡新移民強烈的認同感。吳偉對《超訊》說,他在中國出生,嬰兒時期去了美國,然後在新加坡開始上小學,是在新加坡成長的新移民。新加坡給我們非常好的生活環境,他還拿到軍隊的海外獎學金到美國留學,所有的費用都政府給,是新加坡政府培養了這批年輕人。對新加坡有一種感恩的心,所以有責任保衛它。還簽約成為了一名職業軍官。

近20年,新加坡的新移民增加了一至二百萬,中國來的也約有七八十萬人。新加坡的新興移民潮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個體大量的過來。那時候新加坡政府需要吸引人才,包括從中學開始給中國中學生獎學金,把高中生或者高中畢業生那些尖子吸引不少過來,政府包了所有的費用。唯一的條件就是大學畢業之後在新加坡的公司或者新加坡的海外公司工作六年,完成這個合同就可以了。

依此計算,如果在新加坡念到高二高三,然後大學接著念又工作了六年,那基本上就種下了新加坡基因,甚至都安家入戶了。

吳偉教授是直接從海外聘請來的,他表示,當時90年代初聘請了很多外來人,「這批引進的是人才,跟早期的移民不一樣,因為新加坡95%的華人中那些老移民,就像李光耀曾經說的,他們的本地華人主體是福建船民與苦力的後代,那個時候是下南洋,就像闖關東一樣,是被生活所逼。而現在的新興移民是新加坡用人才招聘吸引,都是企業家、科學家、大學教師、企業的高管等,所以不太一樣。」

吳偉指出,新加坡是一個很獨特的多元民族的國家,跟香港不太一樣,因為香港是相對單一的華人社會。多元民族的國家,整體政策就比較包容。雖然新加坡跟香港以前都是英國的殖民地,但是走的路不太一樣。吳偉說,英國殖民地是分而治之,要把每個民族分開,這樣會比較容易管理。但在新加坡政府獨立以來,李光耀的政策就是要給它融合起來,加強融合,它不願意形成一個孤立的地區,如華人區、印度區、或馬來人區。

新加坡的祖屋政策,還有一個政策是按照種族比例來分配的,政府監護區在批准時有一個考量,就是這個區域裏面幾個民族的比例情況,一般就是不能太過集中,這是政府的一種舉措。

「國民融合理事會」幫助新移民融入社會

2009年2月,新加坡政府成立了「國民融合理事會」(National Integration Council), 設立的委員會有25個人,7個是部長,其他的都是各界的領袖。比如說中央會館的主席、國立大學的常務副校長、大銀行的老總等。政府撥款一千萬新幣成立融合基金,資助那些能夠幫助新移民融合進新加坡社會的一些項目。吳偉教授記得,開頭三年,領頭人是新加坡總理公署部長傅海燕,三年就已經資助了將近300個項目。

社會團體要舉辦幫助新移民融合社會的活動,申請經費最高好像可以報到80%,用1萬新幣搞一個幫助新移民融入新加坡社會活動,那中間最高給8000元就可以申請政府經費。

新加坡政府是真心實意想幫助新移民融入社會,「國民融合理事會」旗下成立四個小組委員會負責不同方面的工作。社區小組委員會由社青體部、國家發展部、建屋發展局、人民協會、本地社區組織及主要的外國人協會的代表組成,主要工作包括鼓勵新移民參與基層組織活動;學校小組委員會由教育部、新加坡旅遊局、私人學校及外國學校等機構的代表組成,將探討如何促進本地學生與外籍學生之間的交流;媒體小組委員會由新聞、通訊及藝術部及主流媒體的代表組成,任務是透過傳播媒介正面推廣本地的多元文化;職場小組委員會由人力部、全國職工總會和雇主代表組成,促進本地工人與外籍工人之間的認識與交流。

新移民融合的三個層面

吳偉指出,新加坡政府讓新移民融合有三個層面的,一個是最基本的,就是你能夠自食其力的融入這個社會,可以找到工作,可以生存下來,這是最基本的;第二層層面是你能建立一定的社會圈,跟其他的團體、種族能夠建立起朋友關系;最高層次的融入是在你情感上已經認同新加坡,那就是新加坡最想達到的。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吳偉

新加坡政府最終目的是要新加坡身份的認同,你要認同新加坡。吳偉說,從李光耀開始,他也不願大家把自己的種族身份給丟掉了。李光耀當初在他的回憶錄裏面就提到過一次,說學英文的基因就是要求說我們所有的民族應該把自己的方言放棄,只說英語,他說這不行,我們還是要保留這個民族的自己的一些獨特的文化。比如說中小學裏面都是有上帝的母語,這個都是一定要的。雖然中小學都是英語教學,但是學生都要上自己的母語課,華人就要上中文課,馬來人就要上馬來語課。「政府就說一方面要鞏固對大家的新加坡身份的認同,認同你是個新加坡人,這才是真正融入,但是也不會削弱各個不同的文化,要保留這個文化,甚至還要深化這個文化。這應該就是新加坡特色。」

不久前,新加坡政府成立了新加坡華族文化公司,要通過這個來保證傳承新加坡華人文化傳統。政府一方面在推動,讓大家有認同感,融入感會比較方便,另一方面,新加坡社會,各個方面的優越性綜合也是一個很大的吸引力。吳偉說,新加坡被評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移民國家,超越美國、英國、日本,它的吸引力多元也是強項。

(Visited 87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