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加坡人」融入新加坡
《超訊》曾做過「新香港人」專題,相比之下,發現「新新加坡人」更具融入社會,參與社會建設的積極性。這與新加坡政府的關注、社會團體的積極參與以及個人的需要有關。新加坡政府特別設立「新加坡國民融合理事會」,撥一千萬新幣用於推動新移民跟社會「融合」的活動。
和香港同屬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還有一個相同的特點是新移民所佔比例較高,新加坡710平方公里土地上,常住人口約530萬,其中公民和永久居民約380萬。2013年新加坡全面規劃未來人口政策白皮書指出,新加坡長期出生率低,令人口老化問題惡化,人口萎縮將會危及國家經濟發展。為保持人口增長與競爭力,白皮書建議:未來17年內增加30%人口,目標在2020年將國家人口從目前的531萬人增加至580萬到600萬之間,並於2030年達到650萬至690萬人。令外來人口比例在2030年增至近五成,在地人口則由目前62%降至55%。和香港有新香港人(新移民)一樣,新加坡也有新新加坡人融入社會的問題。
和香港的新移民比較,新加坡的後來人,或者說是新到者,他們對社會的融入和參與度明顯要高。這不是因為新加坡是國家,香港只是一個地區。這可能與政府的關注、社會的積極推進以及個人的需要都有關。
人才是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小國的發展之本。新加坡是個島國,地理空間狹小、資源短缺,吸引外來人才成為新加坡的立國之本。在新加坡人看來,「新加坡什麼都沒有,只有人才」。1990年的資料顯示,每10個新加坡居民中只有大約一個不是本地人,到2000年時就達到了5∶1,2012年為3∶1。新移民增加,成為「新新加坡人」,關鍵是如何融入到新加坡社會中,他們不做過客,而是要成為其中一個主人。
他們不做過客 要做主人
目前新加坡餐飲、酒店、建築等藍領工作主要靠佔人口1/3的外來移民來完成。也有一些移民從事金融、投資等高端行業,成為新加坡保持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資本。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新新加坡人如何融入社會,成為主人而不是客人。《超訊》曾經做過專題「新香港人」,與「新新加坡人」比較,兩者都是新移民,不過,「新新加坡人」更具融入社會,參與社會建設的積極性。
過去十多年,外國移民無疑是推動新加坡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周兆呈現任職新加坡報業控股集團副總裁、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會長。1998年,周兆呈來到新加坡國立大學念碩士,1999年畢業之後加入聯合早報,擔任過高級新聞編輯到助理主任再到副主任。那一年,聯合早報新增「新匯點」欄目,他出任主編,「新匯點」是早報設立的一個專門報道新加坡新移民的專欄,一周一期。
記得2009年4月出刊新匯點專刊第一期,新加坡領袖李光耀前往擔任特別嘉賓啟動發布儀式,出席者很多是新移民,李光耀還專門前來跟新移民做了一個對話。那時候,新加坡政府對「新匯點」,對整個新移民的問題就特別關注。
作為新加坡的新公民,周兆呈在新加坡生活、工作多年,不僅從媒體角度,同時擔任的社會公職多個角度都與新移民相關。
他是新移民,他也為新移民服務。周兆呈擔任新加坡中央會館聯合總會的理事兼社會事務委員會的主任。中央會館聯合總會就是新加坡所有的不管是血緣還是地緣相關的華人社團,現在有兩百多家會員團體。如按照地緣有廣東會館、福建會館、海南會館等。還有按照姓氏血緣的,如說馬氏總會、紀氏總會或者是周氏總會等等,按照大家都是共同的血緣組成的社團。社會事務委員會所做的就是要幫助新加坡社會中尤其是華族為主的新移民跟本地的社會的融合,然後推動了華人社群跟其他族群之間的往來。即使媒體事務繁重,但每一份社會職務周兆呈都認真去做,因為,這都跟「新新加坡人」有關係。
加入新加坡生活的新移民,不是你需要融入新加坡,政府也希望新新加坡人可以儘早成為新加坡重要的一員。
在社會不同領域服務新移民
新加坡政府特別設立了一個叫為「新加坡國民融合理事會」的機構,而且政府撥了一千萬新幣用於推動跟「融合」有關的活動,這個理事會下面有四個工作委員會,周兆呈是其中社區委員會及媒體委員會這兩個委員會的委員。
周兆呈祖籍江蘇,去年10月,他和一眾新加坡的江蘇老鄉,經政府批准註冊成功新加坡江蘇會,周兆呈是創會會長。
新加坡不同的相關服務新移民的機構,都在不同領域服務新移民,形成一個龐大的社會服務系統,讓這個社會滿是溫暖。新加坡聯合早報設立「新匯點」專刊,目的是構建一個信息交流的平台。在「新匯點」版面上,新移民應該知道的新加坡相關的法律、醫療、教育、婚姻等新移民需要了解的實用信息。「新匯點」也會分享新移民的故事,並提供一些交流活動的信息。
周兆呈向《超訊》介紹,新加坡相關社團的活動比較直接,比如中行總會的活動中,每年都會舉辦比較有代表性的活動,一個稱為走進新加坡的參觀活動,帶新移民和本地人一起去參觀新加坡的文化古蹟,一些具歷史意義的紀念地,加深對新加坡的了解。新移民與新加坡社會相關的系列講座,也是新新加坡人了解融入社會的必備課程。
事實上,這些年,加入新加坡社會的新移民,學歷、社會層次都比較高,對新加坡文化接受很快,參與、融入社會的需求與方式不一樣。新加坡江蘇會有500多個會員,其中40%以上都有碩士、博士以上學位。教育程度很高,英文能力也很強,適應及應變快。他們有技術,生存能力強,他們更需要的是到一個新棲息地所缺乏的精神需求,需要有價值、有內涵的活動,更需要與本地社會的社交。周兆呈說,其實很多人新加坡的新移民或者說是「新新加坡人」,他們很願意參與到新加坡的公益活動裏面,「這點我覺得挺有意思。坦白講,過去我們中國大陸的傳統裏面其實對社會公益參與度是不高的,不管是有錢人還是沒錢的人,有錢的是擔心捐款,他就變成了炫富,變成別人仇恨的目標,他不願意高調。那麼沒錢的就更不用說了。其實公益不一定非要出錢,從每個人日常生活的坐言起行開始。新加坡人做公益或者做慈善,中國大陸來的朋友到了新加坡之後會非常有感觸,也很願意參與。很多會館也願意幫他們提供這樣一個平台。」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吳偉教授指出,老一代的會館以鄉情尋找互相照應,現在不一樣了,現在這種新移民團體有的甚至吸收不同地方的人才,比如說天府會吸收了一些不是四川人參加,大家能夠可以相互交流一些信息,除了聯誼,對社會關注度就更高。
新移民有民主投票權
新加坡還有一個特點,儘管有待完善,但它強調是一個民主國家,國民有民主投票權。在取得了新加坡公民權後的新移民,參與社會的熱情較高。周兆呈表示,「來自中國大陸的,因為在中國大陸沒有直接投票的機會,也沒有見到過競選。新加坡每五年一次的大選有反對黨,有執政黨跟反對黨之間的互相批評和互相的競爭,也有群眾大會、競選大會,所以那個場面不僅僅是新公民或者新新加坡人看的比較新鮮,而本地人其實也都是很喜歡去參與的,所以從政治關注的角度是很高的,大家都很關注政治的這方面,如果說有一些反對黨出來,大家都很關注他們會怎麼表現,這是政治關注。」
新加坡實行強制投票,只要是選區有競選,所有在這個選區裏面的選民都必須站出來投票,是強制性的。周兆呈認為,即便沒有政治上的這種強制要求,新加坡新公民其實都還是很珍惜自己手中的這一票,都會很有意願,很積極的去參與。
李顯龍出席新公民宣誓儀式
新加坡政府對「新新加坡人」的社會參與也給予鼓勵,李顯龍總理還會經常出現在他那個選區的新公民宣誓儀式中並講話鼓勵。新移民成為新加坡公民,新加坡會在他的選區舉行集中宣誓,通常是由這個選區的議員或者選區的部長出席給新公民頒發證書,儀式隆重。李顯龍有自己的選區,所以他也會出席他的選區的發布儀式。周兆呈記得,著名影星鞏俐好像就在李顯龍的選區。
雖然,這些年來,中國大陸的新移民中還沒有直接參與競選的,但在基層裏面活動中,比如參加政黨、參與社會活動的還是蠻活躍的,包括在基層活動,幫助議員或者幫助部長負責基層選區的一些社區活動。
張中懿三歲時從中國大陸移民新加坡,一直讀書至中學,中學後一半直至高中都是到上海完成的,後又回到新加坡當兵、讀大學。他就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電子電氣工程專業,成為新加坡公民之後大部分時間在新加坡。
不到30歲的張中懿在2013年加入了人民行動黨,因為當時他當義工服務社會時,周圍都是黨員,受影響入黨了。他對《超訊》表示,加入人民行動黨,是與為人民服務的初衷有很緊密的聯繫。「剛好了解一下這個組織到底是怎麼樣的,然後學習一下他們的理念,然後看一下是不是與我自己的理念符合。」張中懿現在是新加坡貿工部前高級政務部長李奕賢選區的人民行動黨青年黨部的主席。「主要在青年黨中關心、討論如何讓黨的理念在青年群眾中有更多的接受度。」
一個來自中國大陸的年青人,會對新加坡社會公共服務產生興趣,主要是因為在大學的時候,張中懿是學生會的財政部長。即使這樣一個財務部長,也是選舉產生的,這讓張中懿在大學時就產生了強烈的競爭及服務的意識。不能想像的是,就是這個學生會的財政部長,讓張中懿產生了價值觀。「當時在我當財政部長過程當中,因為我的行動造成了別人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就讓我覺得很開心,我會覺得我做的事情好像還有點意義。」
張中懿舉例說,一些組委會成員由於處理不善,導致他們的財務失算。「我會幫他們去向廠商溝通,要求多些減免,或者是給予多些贊助等。達到目的,就讓你有一種社會參與的成就感。」張中懿有時也會與學校溝通,要求多一些經費,讓學生活動寬餘些。這樣的成就足以讓張中懿有滿足感,以致增加了參與感。
新移民的滿足感與參與感
大學畢業,張中懿在銀行工作了一段時間,做併購項目,「在這種企業大家都是公事公辦,沒有多少人情味在,我就想著去做社工,可以體驗一下幫助人的感覺。」做社工讓張中懿找到了幫助社會,協助人的感覺,也讓自己成熟和學到了經驗。
現在,張中懿有自己的投資事業,還有一個志願者的身份,大概有五六個社會職務。每個月大概有一個禮拜的時間是花在社會活動上面。他有固定的社會活動日程安排,每個禮拜一會見群眾;每個月的第三個禮拜四需要有一個會議,是公民諮詢委員會的會議;他是民眾聯絡所管理委員會成員;還是青年黨的成員,這些林林總總加起來每個月起碼要有一周的時間用於公共事務上。
從政是張中懿的目標,但「人民行動不是撿到籃子裏來的,需要付出和積累。」
新加坡是一個能者至上的社會,你有能力你就能上。如何證明自己的才能,張中懿認為,在新加坡成功有兩個標誌,一個就是做生意成為成功商人,還有一個就是高級公務員。張中懿不是公務員,那就必須證明自己是優秀人才,黨才會選擇他。「所以我現在還在處於證明自己有能力的過程中,如果以後我有幸成功了,證明了自己是個優秀的人才,那麼我當然希望為新加坡的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因為生意關係,張中懿在世界各地跑了不少地方,他覺得,新加坡的制度是全世界一個比較完善的制度,又是一個很平穩的制度,所以以前有人問過張懿中,如果是以後從政,你希望改變什麼?張中懿回答,我其實最希望的就是現在新加坡清廉高效穩定的政府能夠保持下去,不需要新加坡變成那樣了,能長久保持現在新加坡狀態其實就挺不錯了。「新加坡所政府所做的一切行為應該都是為了新加坡整體國民的利益,為了新加坡國運昌盛的利益,而不應該考慮政治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