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斷交 台灣叫囂三個月可製核彈
台灣政治評論員胡忠信在一個電視節目上掦言以目前台灣核武知識,三個月就可以製造出核彈;他更表示這是從中山科学研究院相關人員那裏了解到的結論。
巴拿馬六月中旬跟台灣斷交, 台內部一片嘩然, 除了譴責巴國背信棄義,台當局更高調向北京喊話,表達對限縮台北國際空間的不滿。而在民間, 更有人主張台灣製造核彈防衛。
被稱為名嘴的台灣政治評論員胡忠信在一個電視節月上掦言以目前台灣核武知識,三個月就可以製造出核彈;他更表示這是他從中山科学研究院相關人員那裏了解得到的結論。
胡的言論引來兩岸三地網友熱議。有網友表示:「台灣核廢料太多 適合做髒彈」也有的說:「台灣要北韓化了嗎?」大陸網友則回應:「這麼棒?我大力支持,真的我捐款。不過怕是三個月沒過就被核平了」
不過, 胡忠信的核彈論並不算無根無據。台灣的確曾經具備製造核彈的技術能力。
蔣介石決定研製核武
1964年10月16日,中國大陸試爆第一顆核彈,台灣為之震動, 搬遷來台的國民黨政府首腦蔣介石於是決定發展核武,要對大陸形成威懾之勢。
當時的以色列原子能委員會主席伯格曼(Ernst David Bergmann)給了蔣介石很大的幫助。伯格曼是國際核能界公認的「核彈之父」,他推崇蔣介石,認為蔣是二戰偉人,加入英美盟軍打敗了以納粹德國為主的軸心國。
蔣介石誠邀伯格曼來台訪問, 二人一拍即合。伯格曼建議台灣模仿以色列,先設立核武研發機構。蔣即指示成立中山科學研究院,開始研發核武。中科院目前是台灣重要科研機構, 業務是研究發展國防科技及主要武器裝備。
購入重水式核子反應爐
1969年,台灣中山科學研究院成立,向加拿大購買一座40百萬瓦的重水式核子反應爐,用來生產核彈所需的鈽原料。接下來幾年, 台灣開始儲存核武材料, 台灣的重水式核子反應爐幾乎24小時不停運轉。核武尚未煉成之時, 蔣介石病逝台北,時為1975年4月。巧合的是,協助蔣發展核武的伯格曼,也在蔣過世第二天病逝以色列。之後,蔣經國繼承父志,續研核武。1988年1月,蔣經國病逝前幾天,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張憲義叛逃,把台灣發展核武一事全盤向美國供出。
美國拆除台灣核武設施
88年1月15日,美國要求台灣拆除與發展核武有關的所有設施,並强行灌漿封閉其核實驗室。張憲義叛逃前的身份是中華民國陸軍上校以及核能物理學家。台軍方調查發現,張憲義早爲美國中情局收買,已當了廿年間諜。
台灣核武研製功敗垂成,但在長期研發核武的過程中,台灣無疑累積了相當多的經驗,也掌握了這方面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