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教育:變了的學制和未變的梳理
香港教育的學制發生了變化,課程也隨之一起變化。但青年人的價值教育,跟九七回歸之前相比並沒有變,甚至有些東西是倒退的。
特區教育其實變的很多,最大的變化肯定是學制。從1999年到2000年啟動的教育改革,把香港過往的整個學制,從大、中、小學都完全改過來了,甚至說連學前教育、幼兒園教育現在也步向改革。隨著學制的變化,課程也隨著一起變化。
但是沒有變的是什麼?青年人的價值教育跟九七回歸之前相比的話,可以當成是不變,甚至有些東西是有所倒退的。雖然在課程教育體系裏面理論上存在公民教育和所謂中國歷史教育,但是這些教育的內涵並沒有隨著回歸而有所改變。
舉例說,今天把「國情教育」改名作「民族主義教育」的話,估計有許多人都會受不了,但是恰恰在1996年的時候包括香港泛民在內的一些教育團體,他們稱呼「國情教育」也是用「民族主義教育」或者用「民族教育」,這可以說是有點倒退。
此外,整個20年以來的價值教育,中國歷史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是被淡化了,內容也跟不上步調。我們整個價值教育,是一種「去意識形態化」「去價值教育化」的價值教育,這個說法好像有點自相矛盾,但是是這樣的。
過去20年以來,我們對國情、中國歷史文化的教育,基本上就是能避免盡量避免,只是停留在一些很淺層面的、一些帶有旅遊觀光性質一些對國情的了解,基本上沒有什麼價值教育的含金量在裏面,我們是一種去價值教育內涵的價值教育。
舉一個例子,九七回歸之前,考大學的時候,中文科全名叫中國語文及文化課,就是有很強的文化教育元素在裏面,但是反而在九七回歸後,教改時這個預科的中國語文及文化課被取消了,這是大家想都沒想到的一件事。第二個例子,回歸之前,普通話是一個獨立的會考科目,回歸之後亦被取消。第三個例子,普通話教中文,成效另當別論,這是一個學術討論的課題。大約在2003、2004年的時候,許多學校都把用普通話教中文語文當作招生廣告語,但今天除了國際學校,一般的官校、津校、直資學校如果這麼說,就是票房毒藥。所以,我們看這些課程、學制的變化,實際上許多價值教育的內涵都會高度地淡化了,這是很奇怪的現象。
青少年找工作容易,向上流動難
然後,泛民的價值教育當然不會在課程裏面體現,但在各種社會教育裏面卻非常充足。大概在2004年,一個很響亮的說法就是所謂的「香港的核心價值」開始冒出來,那麼以核心價值為內涵的一種價值觀教育廣泛流傳在整個社會,乃至到了校園。反過來說,建制派的價值教育基本上就是沒有價值教育,只是停留在很淺層的觀光旅遊。
再就是課程的改變,說到底教育必須要提升香港同學的競爭力。香港不至於畢業等於失業,香港失業率是很低很低的,但是香港的青少年找工作容易,向上流動很困難。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我們的學生競爭力不足,無論是大學教育、專上教育還是中小學基礎教育。
而且除了現在大學教育之外,職業教育也是全面的衰退。
總結一下,我們不變的價值教育,並沒有讓我們的青年學生培養一個正面價值觀,有一個較好的教育前景。從變的學制課程來看,我們學生並沒有因為學制和課程的改革,而相對海內外其他鄰近的地方有一個更高的競爭力提升。所以,我覺得接下來教育的整改應該是大幅度要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