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尖沙咀海港城裏被鎂光燈與櫥窗櫃精心裝飾的歐美奢侈皮包、或是銅鑼灣百貨裏糅合精緻與奇思的日本日用品、還是旺角女人街邊學生裝扮年輕人聚集的韓國美妝店,「國際化」的香港,一直都被貼上「時尚尖端」的「快」消費標籤。每一天,都有數不清的人穿梭在香港街頭,買出了一個世界購物天堂。

位於佐敦的裕華國貨總店

然而,許多外來購物者有所不知,在尖沙咀與旺角中點的佐敦,坐落著這樣的一座商場:它出售的商品並非最炙手可熱,但卻包羅萬象;它的裝修雖不是金碧輝煌,但卻將區域規劃得緊湊有序;它的定價絕非高不可攀,但卻樣樣精挑細選。這座從老一代香港人記憶中就一直存在的商場,就是「裕華國貨」。

50年代的裕華國貨

58年前,創始人懷著「富裕中華」的赤誠熱情,創建了「裕華國貨」。經歷了近一甲子的歲月變遷,「裕華國貨」仍不忘初心,為心中對國貨信賴、支援、堅守的消費者提供最優質的商品選擇。

香港國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五十年代。1955年,香港第一家純民營的國貨公司開業,隨之也開啓了國貨公司的黃金時代。在最高潮時,香港共有超過300家國貨公司同時營業。裕華也是這樣順應著時代的潮流開業了。

逆時代前進的裕華國貨

開業之初,裕華國貨僅是一間小型百貨店,而到今天,裕華已極具規模,不僅在香港擁有多家分店,在海外也有業務經營。近60年時光,裕華國貨陪伴香港,見證了城市的經濟騰飛、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確立、回歸祖國懷抱等最重要的發展歷程。

香港早年的國貨公司大多都是為沒有能力購買「洋貨」的香港基層民眾提供商品服務,早期香港的國貨公司因明碼實價又物美價廉受到民眾的喜愛。但隨著歷史變遷,受到經濟、政治等多方面的衝擊,大多數的國貨公司已經銷聲匿跡。裕華國貨依然在衆多國貨公司中脫穎而出,保持高水準的經營狀態,甚至逆時代的越來越旺,這與裕華國貨的經營理念、企業文化都有不可分離的關係。

裕華國貨的顧客群體相當龐大,許多外地老顧客飛機落地香港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裕華選購商品。以裕華國貨的佐敦總店為例,總共7層樓的商場沒有浪費一尺的空間,從食品、藥品到服飾、日用品,甚至是傢俱、工藝品都合理地分布在百貨大樓的各個角落。

與一般的百貨不盡相同的是,是裕華國貨裏裝滿了來自國家各個地區的特産精品。食品區擺放著最頂級的金華火腿、藥品區存有最名貴的冬蟲夏草、紡織區掛滿了最精緻的手工服飾、工藝品區排滿了最華麗的藝術作品。裕華彙集了全國、甚至全世界範圍內都最頂尖的國貨,商品種類繁多、數量龐大但卻都經過精挑細選。網羅了舉國的精品,再加上香港有關部門嚴格的上市審核,使得裕華的品質得到了更多的保障。

踏遍中國土地,尋最優質的國貨

食品部的陳經理,是裕華有名的品茗高手。在裕華的茶葉部門,擺放著上萬種自全國各地精選的茶葉,當中很多都是陳經理親自挑選的。陳經理告訴《超訊》,裕華有專門負責全國採購的人員,他們踏遍全國的土地,尋找最優質的國貨,想盡所有的方法讓它們能在裕華上架。中國的地大物博超越一般人的想像,雖然裕華無法做到集合所有的國貨,但是卻可以將國貨中最精華的部分集中呈現。

在裕華的每一個貨櫃前,都有一位專屬的購物顧問。裕華的購物顧問與一般商場的專櫃服務員不大一樣。裕華的每一個購物顧問,都是相關産品的專家。他們不僅有產品的專業知識,更有對於每一件商品的熱愛。對於他們來說,在裕華的每一天不僅僅是工作,更是在與顧客交流自己的珍藏寶物,傳播國貨的文化。

香港的國貨公司都有一種融合在基因裏的奇妙情節,就是導購與顧客如親人般的情感聯繫。裕華國貨的顧客,很大一部分都是光顧多年的熟客。

一位陳姓的顧客告訴《超訊》,自1979年以來,他就已經是裕華的顧客了。陳先生表示,他個人對於中式傢俱情有獨鍾,而全港能讓他信賴,品質最好、種類最齊全的中式傢俱産品只有在裕華找得到。除此之外,他認為裕華的優質服務才是鎖住顧客心的原因。

每一位裕華的購物顧問更像是客人的親友,他們相互寒暄,互話家常。進入裕華,隨時都可以找到老香港街坊間的和樂氣氛,而不是外國商店擁擠搶購的浮躁喧囂。

正是這樣, 同時擁有頂尖貨品與高品質服務的裕華,留住了最忠誠的客人。

國貨公司一直被認爲是留住傳統經典的地方,裕華也不例外。裕華的服裝部門可以說是經典最集中的地方。在這裏,顧客可以購買到各式的旗袍與中山裝,甚至也能找到到清朝的傳統旗裝,感受一把「穿越」的樂趣。同時,客人還可以自己選擇布匹,製作一套量身打造的旗袍。 百貨行業的創新先驅 雖然國貨公司並不需要以創新標榜自我,但裕華國貨卻是創新的先驅。香港第一個使用電腦收銀的百貨公司就是裕華百貨,她比許多外國公司都早使用這個科技。在裕華實現電腦化三年後,永安百貨才到裕華國貨取經,尋求電子化的方法。

余鵬春先生為《超訊》介紹裕華國貨

1976年,裕華成為亞洲第一個使用電腦連線收銀機的百貨公司,被稱為NCR (National Cash Register)系統。同時,裕華還是第一家把自動櫃員機串聯的公司。在電算化並未普及的年代,裕華百貨曾經是通過使用算盤進行結算的,開發票都需要經過人工。
現代社會商品種類繁多,如果沒有電腦,很難對商品進行全面管理。在1976年,電腦系統還並沒有存貨清算功能,僅有收銀機。裕華敢於創新,到了1980年,成為香港第一個引進條碼的零售店。在此之前,商店都需要自行編號。
裕華國貨董事總經理余鵬春先生告訴《超訊》,引進這些新的科技,在當年是十分創新的舉動。中國內陸進行改革開發後,香港一下子在技術上進入先進階段。如果當時的裕華國貨沒有與時俱進,光靠自身的堅持並不能發展到今天。裕華的生命力需要內外同時進行的堅持。電子化的出現、普及都經歷了比想像更長的時間。而裕華的大膽嘗試,直接推動了那個年代百貨行業電子化的發展。

余鵬春向《超訊》介紹,在舊時代的百貨,貨物是直接擺放在櫃檯裏面,顧客並不能任意親手挑選的。而裕華國貨則改櫃檯擺放爲開架展出。開架的展出方式對於百貨行業來說也都是革命性的改變。此外,某些創辦時間較長的百貨公司,仍保留著舊時的傳統。在這些百貨公司,想要上樓購物,還是需要一級級走樓梯上樓,並沒有扶梯。裕華雖然是傳統的國貨公司,但是革新傳統,修建百貨扶梯和使商品開架,結算方式電算化都是裕華為推動整個百貨行業發展帶來的改變。

與時並進, 有節制地發展網上購物

當下,電子商務的新浪潮席捲全球。在中國大陸,阿里巴巴已一次次地刷新著電商的奇跡銷售額,但香港的線上購物並不能算完全的「火」起來。裕華公司的管理層也觀察到了「網購」的「魔力」,開通了裕華國貨的網上購物平台。但是卻沒有完全將商業方向轉戰網路。這並不是跟不上時代步伐的落伍滯後,而是裕華管理層經過調研、實踐操作之後實行的公司策略。

「我們不光靠實體店,同時根據不同年代人生活方式不同的特點,也在發展網上購物,這是考慮到年輕人一出生就生活在電子時代的因素。」 裕華國貨董事副總經理李潤基先生說,「但同時,也應考慮較年長的一代還是偏向實體店購物。雖然也有年長的人會在網上買東西,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用這種方式。」「還有一個是商品的問題,」 余鵬春解釋道,「不是任何商品都適合放在網上銷售。比如昂貴的冬蟲夏草,如果把貴重的商品交給物流公司,也許會出現問題。」

裕華國貨線上購物

裕華的商品不僅價格實惠,並且在品質上也有很高的保障,同樣吸引了不少內地客人。由此裕華國貨也累積了很多在實體店中購物後卻無法輕易返港再次回購的顧客,李潤基先生表示,他經常接到來自海南、武漢、西安等全國各地顧客的電話諮詢,希望裕華國貨能派人坐飛機親自把貨品送到他們手中。「我自己也當過一次送貨員,」李潤基先生微笑地說道,「有一次我剛好要去北京開會,還出現了在首都機場現場交貨的特殊經歷。」

李潤基先生補充,裕華國貨沒有全面「撲」向綫上市場,還有一點是香港的住宅和人文因素決定的。香港由於人多地少,人們的活動面積普遍較爲狹窄。很多人外出回家後就會選擇直接休息。對於香港人來說,外出除了工作就是吃飯、逛街。所以購物已經變成了香港人一種生活方式,加上香港購物也十分方便,基本上在商業住宅的附近都會見到商鋪。此外,由於香港人的居住面積有限,並不能買大量的東西囤積在家中。

香港人的購物習慣和西方有非常大的差異,香港是真正的購物天堂。歐美國家地廣人稀,即使是採購生活用品,也需要開很遠的車去購物。香港人的習慣,比如像飲食方面,喜歡吃鮮活的魚蝦,就連冷凍的東西都會覺得不夠新鮮。所以香港的街市有許多新鮮蔬菜魚蝦。這些生活方式和觀念影響了香港的電子商務。由於購物習慣,香港人更傾向於到實體店去感受商品和消費。這就造成和內地大規模網購的巨大差異。但是香港人這種習慣也開始慢慢改變,香港的電子商務企業在這十幾年也發展起來了,所以裕華雖然沒有大肆地發展線上購物,也開通了這項服務,對此進行靈活地操作。

裕華國貨屹立不倒的秘訣

裕華國貨從開業至今,已經經歷了58年的風雨歲月。在這58年中,無數的同行退出了與裕華的競爭舞台。裕華在不久前曾在總店進行了一次的全面翻修,使老國貨店也擁有新面貌。

裕華國貨董事副總經理李潤基

為何裕華能堅持這麼多年,到今天依然生機不減?李潤基先生告訴《超訊》,這首先歸功於裕華的核心班子始終對自己的品牌有信心,這是裕華人的信仰和經驗之道。「我們必須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一家公司要是沒有自己的特色和定位是沒有生命力的。當時在輿論上是有壓力的,那時候中資國貨那麽多家,他們很有影響力量,但他們都覺得自己沒有前途。我們卻堅守住了,因爲我們有這個信念,相信我們是有市場的。」李潤基先生感歎道,「我今天回過頭來也是感到很自豪,我們站住脚了。我們對自己的品牌有自信心。」

裕華能夠維持到今天,除了有將國貨做好做強的信念,還需要有扎實的商業策略。不論是百貨公司還是零售業都會經歷起起落落。除了李先生說的對國貨有信心之外,余鵬春先生還總結了幾點裕華能生存至今的因素:首先是國家的改革開放。余鵬春先生表示,如果沒有改革開放,相信裕華是不會存在了。在香港,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國貨相較於進口產品會變得沒有競爭力。市場瞬息萬變,如果還是像計劃經濟一樣固步自封的話,市場的空間就會消失。其次還是因爲有了改革開放。余鵬春表示,當年他與兄長二人都去國外修讀會計,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拿起帳本看有沒有錢可賺。雖然在當時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也要有商業空間去發展。而改革開放則提供這一個契機。作爲一個家族生意,不可能永遠是家族式經營。需要企業化,責任制,需要管理盈虧,同時也需要管理化與資訊化。

裕華如今在香港與海外擁有多處產權,這都表示了裕華爲更長期的發展、投資做準備的決心。與一些海外的財團在香港建設的極具規模卻只做「過江龍」生意的外國人不同,裕華想到的一直是長遠的發展。裕華國貨的國貨二字,本來就是中國的代表。裕華的管理層將産權作爲戰略向遠處看,堅信可以將戰略的意義轉換成有裕華更有前景的發展。

「一帶一路」帶來的商機

裕華國貨作為國貨公司,將中國的精粹以商品的形式分享給顧客。如今,除了香港的市場外,裕華國貨在新加坡的分店使其也成功進軍了海外市場。國貨的海外銷售,不僅實現了商業上的盈利,也更加有利於中華文化在海外的傳播影響。

國家近年來提出的「一帶一路」國家戰略計劃,是改革開放後裕華國貨的又一大契機。裕華國貨本身包含了豐富的中華文化層次的內容,在國家日漸强大的今天,裕華國貨被重新賦予了超越商業意義的文化傳播使命。

(Visited 980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