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老齡化嚴重 考驗港府施政
香港社會老齡化速度加快,長者佔人口比例達14.5%,人數逾100萬。為了保障長者退休生活,港府不斷增大開支投入長者生活津貼保障計劃。但對於最貧窮的長者來說, 每個月雖可獲最高三千多元津貼, 但在香港時下的物價水平,難以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如果到香港各區的公園走走逛逛,就會發現鏖集在公園裏的大多是上了年齡的退休老人,他們三五成群,有的在閑聊有的在打牌,也有的在做運動。尤其在中下階層聚居的地區,老人在公共場所的存在問題特別令人矚目。
說是問題,那是因為這些老人已經從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很多老人的積蓄無法維持日常生活所需。而政府目前的福利支出, 其實無法令老人的退休生活得到保障。
為了保障老人的退休生活,港府正不斷增大開支投入長者生活津貼保障計劃。該計劃覆蓋約50萬長者。通過這個計劃, 資產低於32.9萬元的長者每個月將獲得2565港元津貼;資產低於14.4萬元的則有資格每月獲3435元津貼。而年齡70歲或以上的長者不需要接受經濟狀况調查, 每月可以獲1325元津貼。
2017年社會福利預算支出為805億元,佔政府總支出16.4%。照顧長者開支, 佔港府整體社會福利支出相當大的比例。
因為香港老齡化速度正在加快,香港總人口接近720萬,年齡為65歲或以上的老人佔人口比例達14.5%,人數逾100萬。預計2050年此一比例將升至30%,即屆時老人人口可能逼近250萬。
兩大原因造成以上問題,一是香港人越來越長壽。日本人長期都佔據長壽榜前列位置,而香港人則位居其後。九十年代初期,香港人平均壽命約78歲, 是世界亞軍,僅次於日本, 但兩年前,這個情勢出現了變化;去年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2015年全球人均壽命排名,香港人的平均壽命超越日本成為全球之冠。香港女性平均壽命87.32歲,擊敗平均壽命87.05歲的日本女性;香港男性平均壽命81.24歲,也擊敗平均壽命80.79歲的日本男性。
二是香港人生育率低, 在獨立經濟體中墊底。一個香港女人一生只生一個小孩,加上這一代越來越多女人選擇不生育,導致年輕人在人口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低。人口普查顯示41至45歲的女人有三成多沒有小孩,而且比率上升很快,新移民也改變不了這個趨勢。
香港人越來越長壽,固然應歸功於香港社會優良的軟硬設施。但如何讓這批以百萬為單位的長者活得有尊嚴? 無論在目前或將來,都是香港社會和公共健康的巨大挑戰。
民間爭取全民退休保障
不少西方先進經濟體, 採取不論貧富的全民退休保障方案, 去解決老人退休問題。而在香港,民間爭取全民退保已有近半個世紀歷史,但港府始終都沒有採用。
早在六十年代後期,全民退保已成為香港社運人士討論議題。當其時,來自中國大陸的新移民不斷進入香港, 帶來勞動力, 香港是一個年輕的社會, 尚沒有受到老人問題困擾。
作為全民退保呼聲的回應, 時任港督麥理浩於是推出高齡津貼 (Old Age Allowance),為年滿75歲的長者提供每月55元的津貼,不設入息或資產審查,時為1973年4月1日。不過,高齡津貼金額少,只足夠老人買水果吃(又被稱為「生果金」),可以說只是表達了「敬老」之意,而非退休保障。
後來,隨著香港經濟起飛,政府收入水漲船高, 給予長者的高齡津貼也不斷向上調整。但民間爭取全民退休保障的聲音,並不因高齡津貼的成立而減少。1993年,距香港回歸中國大陸尚有四年, 時任港督彭定康突在施政報告中建議設立老年退休金計劃,在社會上引起爭議,當年中方代表陳佐洱批評計劃會導致香港支出巨大,最終會「車毀人亡」。於此同時,近百名香港學者發表聯署信,反對老年退休金計劃,認為將為香港帶來巨大財政負擔,拖慢經濟發展。
社會的主流倡議於是由初期的全民退保,演變成要求政府成立中央公積金(新加坡模式)。
全民退休保障遙遙無期
1995年,政府通過了強制性私營公積金制度 (簡稱強積金) 的相關法例,並於2000年正式在香港推行強積金。
強積金每月由僱員及僱主各付僱員薪酬的5%,即共10%組成。低收入人士每月供款不足一千元,一年工作下來強積金增加只有約一萬元,加上還要從中扣掉一定比例的管理費,如遭遇股市不景氣的年份, 強積金戶口金額不增反減。
因此之故, 民間爭取全民退保的聲音,並沒有因推行強積金而減少。
2013年,港府扶貧委員會委託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周永新,就民間提出的退休保障方案做一研究。2014年8月,周永新提交《香港退休保障的未來發展》研究報告,建議透過新增專項薪俸稅,設立無需經濟審查的全民老年金。
發表研究報告前, 周永新向傳媒表示,研究有充分數據分析,應是最後結論,不需再諮詢,因為退保是政治決定,「要麼做,要麼不做」。
結果,港府指社會對周教授團隊提交的研究報告「意見分歧」,擱置了全民退休保障建議。梁振英政府在2015年的施政報告中只是這樣表示:「政府認同應改善有需要的市民在退休後的生活保障。」
2017年初,梁振英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正式宣佈不論貧富的「全民退保」落空,全民退保改為高額援助的長者生活津貼。
《施政報告》新增對老人的社會保障, 加上現有的「長者生活津貼」,連同綜援及不設經濟審查的「高齡津貼」和「傷殘津貼」,首年將覆蓋約91萬名(74%)的長者。
港府計劃用多管齊下的不同方案,解決退休長者的生活問題,而非用一個大的方案,即不論貧富的「全民退保」,而是「按經濟需要」處理退休保障。周永新對港府的決定感失望,認為退保不應只以照顧貧窮和無依無靠的長者為重點,「有需要」的市民應包括有數十萬積蓄,但難確保退休後穩定生活的長者。
多管齊下的退休保障方案
政府在老人退休保障方面開支龐大,但對於最貧窮的長者來說, 每個月雖可獲最高3千多元津貼, 但在香港時下的物價水平,卻難以談得上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因此,在老人津貼以外,港府亦嘗試另外的退休保障方案。
4月10日, 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主席兼執行董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及副主席兼執行董事陳德霖會見傳媒,公布終身年金計劃,預計在今年6月底公布有關細節,並於2018年中推出。
終身年金計劃向長者提供多一種退休保障選擇,即一次過存入一定保費後,保障逐月領取年金,直至終老。
年齡在65歲或以上的長者可以投入保費金額為5萬至100萬元享受終身年金計劃,預計回報率為5%至7%,這與私人市場上已有的產品只有約3%的回報相比十分優惠。更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推出的年金計劃不收管理費用和退保費用。
該計劃的對象主要是中產退休長者,讓他們在強積金、長者生活津貼和個人儲蓄上有多一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