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排外情緒的抬頭
难民政策迎或转折点 默克尔政策遭质疑[/caption] 在歐洲,不論是排外的民族和被排的民族,在經歷20世紀中葉之前的一場排外之苦後,大為覺醒。民族平等的意識在歐洲生根。二戰前曾被驅趕到挪威的德國記者威廉.布洛特在擔任德國總理時,見波蘭維斯奧辛集中營裏被摧殘致死的猶太人堆積如山的牙齒、頭髮後,噗嗵一聲下跪就是民族平等意識的強烈表現。在總體上消除種族歧視後,也不排斥在歐洲一直有一股小小的排外主義思潮。他們有的被稱為「新納粹」,或者明目張膽地自稱為「新納粹」。這股右翼勢力, 在歐洲吃不開,發言權甚少。 不料,歐洲排外情緒最近有所抬頭。英國「英格蘭護衛聯盟」活躍起來。他們打著「反對激進化」旗號,走上街頭,製造民族仇恨,說什麼「激進化是整個穆斯林社區的特質」。法國極右主義和主流種族主義之間也在合流,互相推波助瀾。他們認為「是難民危機讓一切惡化」。他們製造緊張氣氛,宣揚「巴黎現在像個戰區」。德國「反伊斯蘭化」 每週都在德累斯頓遊行。更嚴重的是法國、西班牙、匈牙利、波蘭、斯洛伐克、英格蘭等國的右翼勢力正緊鑼密鼓地串 聯,揚言「全歐聯合大遊行」。 對歐洲當前的這股排外情緒怎麼看?是世界各國都值得思考和回答的問題。 無風不起浪。排外情緒的滋長決非空穴來風,這與方興未艾的難民潮有直接關係。有難當逃,對百姓來講天經地義,問題是逃到他國後,要入鄉隨俗,要接受再教育,要再社會化。可是,這又不是一朝一夕的。難民在進入接納國後,有做好事的,也有做壞事的。發生在科隆的難民大面積性侵當地女性即是一例。這類劣跡就等於拱手把自己的把柄交到那些排外者手裏。排外者可以攻其一點,不及其餘。還有些難民,在他本國並不是最難的難民。最難的難民買不起船票出不來。這一點,接納國的人是看得出的。因此,接納國中有排外傾向的人就有根據指責難民不是難民,是移民, 是來搶飯碗的。這也就促使本來沒排外傾向的人也加入了排外行列。因此,捷克總理賽門說:「對那些反對移民者不應被稱作仇外者或種族主義者。」從客觀上說,確實不能把參加排外遊行的人都不分青紅皂白地說成是「仇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