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覽中國歷史,作為儒家文化圈重要一員,朝鮮半島的走勢,幾千年以來都跟中華帝國的命運息息相關。按照《尚書·禹貢》所塑造的世界觀,朝鮮從秦朝開始就是中國最穩定的朝貢國。朝鮮對中國有朝貢之義務,而中國對朝鮮則有保護之責任。所以,歷史上,中國軍人所參與的境外戰爭,很多次都發生在了朝鮮半島。

現在,朝鮮似乎又有了和或戰的選項,中國該如何應對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還需先回到歷史。在帝國時代,朝鮮對於中央來說,不是一個他者,而是自身的一部分。《尚書·禹貢》的五服制,畫出了一個同心圓式的天下格局,朝鮮屬於五服之內的「要服」番屬國。

每當帝國中央改朝換代之際,除了對國內各州縣要傳檄而定,對帝國邊緣的朝貢國與番屬國,也需順利接管。如此,這個新朝廷才能奠定自身的合法性。如果新朝廷遭遇抵抗,那則必須用武力彌平。這也就是很多朝代,在打敗挑戰者、接管舊朝廷所有領土之後,也必然要與朝貢國進行一場戰爭的原因。中央王朝所重視的朝貢國,最重要的只有兩個,一個是朝鮮,另一個是越南。漢朝取代秦朝,要對越南用兵;隋朝統一中國,很快則攻打朝鮮;明朝建國,到永年年間則對越南用兵。這些都是為了重建自身對於朝貢國的權威。

有時候,也需要為了保護朝貢國而派兵作戰。比如明朝中期,當豐臣秀吉進犯朝鮮時,明神宗則派兵入朝參戰。到了晚清末年,日本進犯朝鮮、法國進犯越南,中央都繼續在傳統帝國思維之下派兵援助。但可惜都以失敗告終。等到1949年國共鼎革,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告別了帝國體制。但是依然在朝鮮與越南兩度用兵。其背後,依然有舊帝國思維的延續。

但是時代發生改變,帝國早已在1911年讓位於民國。《尚書·禹貢》傳所留下的世界觀,在當今世界也已經成了歷史遺產,指望繼續復活帝國傳統,不過是癡人說夢。甚至成了一種陷阱。重新審視朝鮮問題,需要站在今天的地緣政治中考慮,而不是站在舊有的帝國體制內考慮。1950年,蘇聯一方面拒絕在安理會投反對票,放任美國所領導的聯合國軍進入朝鮮半島參戰;另一方面,又逼迫中國出兵朝鮮援助金日成。斯大林利用高超的權術,把世界各方勢力聚集到朝鮮半島廝殺。以此來緩解蘇聯在東歐的壓力。三年多的廝殺下來,朝鮮半島回到了戰爭之前的態勢,南北朝鮮,繼續以38線劃界而治。參戰各方都是輸家,唯一的贏家蘇聯坐收漁翁之利。

現在,金日成的第三代——金正恩,以核武器挑動世界神經,很可能效法其祖父發動戰爭。中國對待朝鮮的走勢,既需告別帝國思維,也需告別意識形態的圈囿。朝鮮儘管與中國接壤,但當代的地緣政治思考,早已與距離關係不大了。在遠程導彈可飛遍全球之際,中國的安危與否,並不需要朝鮮做緩衝。所以,中國重新思考朝鮮問題,首先需要確立一點,朝鮮是一個他者。朝鮮並非中國的一部分。既非帝國的格局的一部分,各非意識形態陣營的一部分。朝鮮只是一個與韓國、日本等等都差別不大的他者。一個「鄰國」。在此基礎之上,才能基於利益來判斷對朝鮮的和或戰的選擇。

(Visited 27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