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以來,迪士尼電影陪伴了世界各地一代代人的成長,這個全球最知名的動畫電影公司打造了無數經典的銀幕卡通形象,但它也常常被打上種族歧視、性別歧視,政治不正確的標籤。在九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迪士尼影業在飽受批評與不斷修正的路上走得越來越順。

本週四上映的真人版電影《美女與野獸》在上映之前因其中明顯的同性戀片段引起了俄羅斯的抵制和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分級和推遲上映的決定,這是歷史上首部有同性戀角色的迪士尼電影。

曾幾何時,在種族問題無孔不入的美國文化中,迪士尼創造的諸多經典形象都因歧視招致譴責。「北美留學生日報」曾總結過,經典動畫《三隻小豬》中的大灰狼,在影片中是操著猶太口音,有著大鼻子的猶太商販形象。《阿拉丁》中的歌詞,「It”s barbaric, but hey, it”s home.」則露骨地影射阿拉伯人野蠻兇殘。而在《獅子王》中的大反派,老獅子王穆法沙的弟弟,弒兄篡位,殘害手足的Scar, 也因為膚色和毛髮較深,並操有美國街頭黑人青年的口音被扒出來。種種此類,都讓迪士尼陷入種族歧視的麻煩。

除卻種族歧視,迪士尼對女性角色的塑造也引起諸多議論。早期觀眾耳熟能詳的《白雪公主》、《睡美人》和《灰姑娘》都是女性在磨難中被男性拯救或借助魔法被王子發現的例子。在這些經典故事中,白人,異性戀,一夫一妻,上層階級(灰姑娘的父親也是富商)是標配,雖然貫穿了童話故事真善美的核心,但對女性被動的地位和附屬價值的暗示,與性別平等和女權主義的價值觀不符。

《冰雪奇緣》

迪士尼的表現歷來是從善如流,曾經有過爭議的內容如《三隻小豬》被多次修改,徹底去掉了猶太人的特徵,還原狼的外貌。而且自2004年迪士尼內部大改組之後,其作品愈發體現出與時俱進的特點。尤其是近幾年幾部口碑與票房雙高的電影例如《冰雪奇緣》與《瘋狂動物城》,前者講述姐妹親情,推動故事發展的主角是女性不說,連王子與公主的標配都去掉了,真愛出現在公主安娜與採冰人(注:即以採集冰塊為工作的人員)克裡斯多夫(Kristoff)之間,反而王子被刻畫成胸有城府的投機者。而口碑奇好的《瘋狂動物城》其三觀與政治正確性更不用說,既沿襲了小人物美國夢的主題,又以打破動物族群之間的刻板印象直面種族歧視。是一個很好的諷刺與影射現實的例子。

《瘋狂動物城》

艾瑪·沃特森(Emma Charlotte Duerre Watson)的加盟是本次真人版電影《美女與野獸》的一大看點,作為女權主義的代表,艾瑪曾婉拒迪士尼《仙履奇緣》的邀約,但她稱因此次《美女與野獸》中貝爾一角具有好奇心,同情心且心胸寬闊,有著勇於挑戰現狀的勇氣,更為符合女權主義者的形象而接下。

艾瑪·沃特森加盟本次真人版電影《美女與野獸》

迪士尼電影諸多取材於流傳久遠的經典童話故事,因而難以避免安徒生時代價值觀的代入,但在迪士尼系列中同時不乏一些創新的、與時俱進的作品。相信在政治正確炙手可熱的大環境下,迪士尼也會給觀眾帶來更多的驚喜。

(Visited 763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