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大陸人」的「本土民主前線」
參與者主要是90後
2016年的2月8日,農曆新年的大年初一,旺角發生了激烈的警民衝突,事件造成包括警員、記者和示威者多人受傷,數十名示威者被警方拘捕。當晚被指曾在現場指揮的黃台仰,事後一度失踪,其後他在網上發表題為「寧為玉碎,不作瓦全」的宣言,2 月21 日,黃台仰遭到警方拘捕,罪名是「煽動他人參與新春旺角暴亂」。
在這場官方定性的「暴亂」中,黃台仰領導的「本土民主前線」政治組織備受矚目。這個在2014年「佔中」運動後成立的政治組織,主要成員約有60 人,都是「佔中」期間在旺角街頭抗議中相識的,而且其中百分之九十都是「90後」。
[caption id="attachment_712" align="aligncenter" width="700"] 本土民主前線發起人黃台仰[/caption]
1993年出生,23 歲的黃台仰是「本土民主前線」的兩位發起人之一。
黃台仰在佔中結束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他曾經相信利用溫和手段能達成目標,但在「雨傘革命」期間的經歷讓他轉向,因此,在他看來,「以武制暴」才是正確策略,要以武力與警方抗衡,保護自己及其他示威者。
黃台仰曾經向傳媒透露說,自己曾就讀於香港鄧肇堅維多利亞官立中學和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平日他是室內設計師,但每逢週日就變成帶領群眾參與反水貨客行動的社運人物。他還向媒體坦言,表示自幼反叛,喜歡獨立思考,討厭「坐定定」上課。中三時曾曠課半個學期,獨自在家閱讀和學習,最後卻考獲全班第一。到了中五會考,由於分數未達升學要求,所以後來選修了室內設計副學士。
也有報道說,黃台仰出身於中產家庭,父親是工程師,母親在貿易公司工作。但「自幼無心向學,行為激進,與父母關係極差,更曾一度離家出走,至今無改善家庭關係」。在他就讀室內設計副學士的最後一年時,因與老師意見相左而退學。之後,他便以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形式從事室內設計,收入不穩,客源主要來自朋友推薦和客人介紹。報道說他經常在社交網站轉載時事新聞,並發表自己的立場和意見,「語言比較激進,行文夾雜粗口,相當低俗」。
深受《香港城邦論》影響
黃台仰說自己花了大量的時間閱讀了跟政治有關的書籍,在眾多的書籍中,陳雲的《香港城邦論》影響自己最深。由於「城邦論」的概念在當時十分新穎,因此,黃台仰認為自己的政治觀受到了這本書的影響,但他認為城邦論在香港的可行性不高,「其實(陳雲)都只是把願景說了出來,但沒有提出實際推行的方法。」 相比之下,他認為港大的《學苑》提出的「民族自決論」,讓港人先建立本土和民族意識,更值得參考。 在黃台仰和「本民前」的另一位發起人梁天琦看來,「雨傘革命」是「完完全全」的失敗。他們甚至認為,「佔領中環」根本從來沒有發生過。理由是,「雨傘革命」源於2014 年9 月28 日市民自發聲援衝進政府總部的學生,與原來的「佔領中環」組織者無關。 在「佔中」行動以失敗告終後,「本土民主前線」的成員們繼續組織和參與了其他社會運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針對走私「水客」的「光復行動」,其中包括2015 年1 月24 日的「光復上水」,2015年2 月8 日的「光復屯門」和2015 年3 月1 日的「光復元朗」等行動。期間,「本民前」的示威者與水貨客對罵、衝出馬路等激烈行為,使不少民眾反感。面對質疑聲音,黃台仰認為「日久見人心」,深信勇武抗爭才能夠取得成效。黃台仰本人在數次的「光復行動」中先後5 次被香港警方拘捕。 對於「本民前」所提倡的「勇武」,黃台仰說,「過往用和平方式例如簽名、請願、遊行,針對這些問題,政府都是不聞不問,甚至有些官員走出來叫香港市民包容、坐地鐵多等一趟車。」他認為是政府漠視中港矛盾導致了示威者轉向一些高風險的直接行動。香港文化比中國大陸文化更優越
梁天琦,1991年出生,目前還在香港大學哲學系就讀,目前正在參與立法會新界東補選。「我相信,即使面對幾強大既對手,只要我地不再懦弱、勇敢挑戰極權,香港終會係一個屬於香港人既香港。」這是梁天琦在自己的Facebook 上的留言,他接著寫道:曾經和你我一樣,梁天琦亦對香港舊有的抗爭模式感到乏力、對香港社會運動感到前路茫茫。但在雨傘革命期間,與香港人並肩作戰,在無所畏懼的香港人身上終於看到希望。 [caption id="attachment_713" align="aligncenter" width="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