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許驥[/caption]

六四紀錄片改變了許驥

這種強烈的自尊心使然,讓初來乍到的許驥也帶著某種自己也說不清的偏見,但是,改變他對香港的認識的是一部叫《人民不會忘記》的紀錄片。 「我的整個世界觀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幾乎是要崩塌了。六四事件在我們的歷史書上只是很輕描淡寫地記錄:『1989年春夏之交,有一場政治風波。』老師也不敢多提,誰能想到是這麼大一件事。於是我開始對整本歷史書充滿了懷疑。」 許驥開始意識到,「不能再在受意識形態影響如此嚴重的土地待著」,他說,「那個時候我的心已經出去了,我的身體在哪裏其實不太重要。」 在杭州的四年大學時光裏,一般內地學生甚少關注的港台文學作品,成為許驥的興趣所在。他看香港的電視節目,對港台作家如數家珍,畢業論文寫的是關於台灣作家李敖的研究,他的身份證名字是英文Hui Kei。不論身邊的人是否認同,他開始慢慢以香港人自居。 近年來內地與香港的撕裂愈發嚴重,每當爆發某個話題性事件,許驥總會站出來,自覺不自覺地表現出對香港的偏心。但是身份認同問題同樣也讓許驥苦惱。 許驥在文章裏批評自由行的遊客,被內地網友罵;他在蘋果上發文章罵香港不爭氣,又被本地民眾指責。在中港矛盾爆發的近兩年時間裏,他的不斷發聲,使自己成為一個詭異的存在,兩邊都不討好。 「雖然我很認同他們做的事情,他們信奉的價值觀,可我們沒有很多的共同經歷,所以我始終進入不了他們的圈子。」他自我解嘲說,「我住在這座城市,無法擺出一副高高掛起的姿態。正如英國小說家格雷厄姆·格林所說:『你總得選一邊站的,如果你還想做個人的話。』」 許驥覺得人們在Facebook上形成一個個自向性的群組,本土派整天沉浸在本土派的氛圍裏,港漂也只重複自己的主張與論調,大家各說各話,更難相融。 「我不能完全變成香港人那波,但是我很接近他們。我也不能完全是港漂那一邊,但是理性上我能理解他們怎麼想的。」 許驥說自己是個保守主義者,強調承認現實。在他看來,香港過去十幾年日益被綁在大陸這架戰車上面,未來只會有更加 緊密的聯繫。而隨著近年來新香港人以各種形式參政的人數越來越多, 香港的政治生態必將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變。 熱衷討論政治的他,並不直接參與政治運動。許驥說自己最害怕「集體無意識」,他要保持獨立思考。也常常會有一些組織邀請他加入,建制派、民主派都有,他都拒絕了,以一句玩笑話——「我不會加入一個連我這種貨色都肯收的組織」。■]]]]> ]]>

(Visited 174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