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敦義是國民黨黨主席不二之選
今年5月20日的第七屆國民黨黨主席選舉爭奪戰,因洪秀柱、吳敦義、郝龍斌、詹啟賢、韓國瑜在內五人的表態,成為這個百年老黨歷史上最熱鬧的一場黨主席之爭。多數分析人士認為,作為黨內本土派第一把手的前副總統吳敦義在這場角逐中勝選機會較大,其中包括香港台灣工商協會副會長陳自創,他曾蒙受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重用,出任幕僚協助處理兩岸及國際事務,也在「九七」之前來到香港工作,在中港台三地政、商、學三界遊走。
陳自創對《超訊》表示,吳敦義是國民黨未來的希望。 「放眼看,目前國民黨高層沒有一個有能力把黨拉起來或者在2020年打敗民進黨的真正高手,他是最適合黨主席之位的人選。」
25歲出道當選台北市議會議員,33歲時擔任南投縣長時成為台灣最年輕的地方首長,當了八年的高雄市市長,又在馬英九執政時期出任四年的行政院長,再到第十三任副總統,讓吳敦義積攢了豐富的行政經驗以及較為完整的黨政資歷,這顯然成為他競選國民黨黨主席得天獨厚的優勢。數十年的從政路上,他幾乎可謂是「常勝將軍」,除了1998年高雄市長那一役因「錄音帶事件」以些微差距而惜敗謝長廷。
98年那次敗選,是出乎吳敦義意料的,他萬萬沒想過會輸,更未意識到台灣的選舉除了要講究宣揚理念等策略之外,竟有對手採取以「技巧」招數取勝的地步。之後,他便回到家鄉南投縣擔任救國團團委主任,陳自創曾前往拜會。據他回憶,那次吳敦義開著太太的紅色小車載他及同行友人去吃飯,並說:「落難的時候也要有點志氣,人要稍微沉潛一下,只要有事做,都能實現我的抱負。」
蔣經國執政期間強調提拔青年才俊,不分省籍,用人唯才,後來被國民黨引申為「催台青」,即重用台籍青年政策。正是在他的賞識與提拔下,出身農家、沒有顯赫家世背景的吳敦義走上了台灣政壇。他在台灣本土出生、成長、受教育,並發展個人政治生涯,被視作不折不扣的國民黨本土派人士。
洪秀柱當主席不夠務實
在陳自創看來,當下國民黨必須要保留一些本土化的主流價值,不然難以與民進黨競爭。「現在的黨中央與過去國民黨長期走的路線不太一樣,洪秀柱主席不夠務實,她強調『一中同表』。如果能講『一中同表』,馬英九早就講了。國民黨最重要的『媽祖牌』,就是孫中山,核心是『中華民國』四個字。你現在在台灣,就要爭取大多數的台灣百姓的支持,這是現實。」
省籍情結在台灣政治中有不容忽視的作用,歷史上,曾多次左右政黨政治的發展與走向。無論國民黨抑或民進黨都曾打過「族群牌」,將省籍資源平衡的因素納入政治考量範疇。陳自創對《超訊》說,國民黨黨主席不能再有「外省人」意識了。現在黨內的主流派,其實是會說台語、在地方有影響力的、類似陳水扁這樣的「我們家的孩子」。 「馬英九、洪秀柱都是『外省人』、不夠本土化,雖然會講些台語,但都講得不夠好,沒辦法打成一片。」
從過去經驗來看,台灣的選舉要靠地方樁腳及群眾的支持,而國民黨在南部顯然缺少這種基礎。就吳敦義在這方面的優勢而言,陳自創說:「至少吳敦義在南部長期待過,他有機會啊。」作為「本省人」的吳敦義,具備包括南投縣長及高雄市長在內共將近20年的南部任職經歷,而且依靠斐然政績贏得民意的認同,這讓他在如今儼然「藍天變綠地」的中南部地區也擁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及地方派系的大力支持。
陳自創認為,用心紮根地方、服務好選民,是國民黨要實現2020年政黨輪替前必須做好的準備工作。高雄、台南都不是鐵板一塊,並非不能翻天。長久以來,地方派系對台灣政治的影響較為深遠,國民黨與地方派系之間盤根錯節的關係,也被視作其進行黨務改革的最大阻力。自25歲出道至今在國民黨內服務40幾年,又擔任過國民黨秘書長、代理主席的關鍵職務,吳敦義如何避開黑金問題和派系之弊?陳自創表示,國民黨今天會失敗,也是因為地方黨部與這些問題掛鉤,因此,國民黨要黨務改革才能行政改革,將來才有可能重奪執政權。吳敦義倘若當選,在這些方面肯定要有所堅持,不能讓地方全部自己做決定,這也是黨主席的權利。「他很聰敏,有智慧,知道方法、竅門在哪裏。」
2009年就任行政院長之前,吳敦義曾來香港訪問。行前,台灣發生嚴重的土石流災害,馬英九向他說,香港對土石流防治有成效,可去考察一下,他記在心裏,到了香港便找專家取經,試圖找尋台灣解決土石流之道。陳自創也協助他整理相關資料,在陳自創眼中,這是吳敦義很務實的表現,表示他有把台灣百姓福祉及安危放在心上。
吳敦義了解青年問題
近幾年來,年輕世代參與社會議題的熱度及他們對參與政治的影響力,日趨明顯。台灣在教育領域投入不夠,使年輕人對未來缺乏信心,是吳敦義早就看到的問題。從政府投入高等教育的國際比較來看,台灣確實遠低於國際標準。教育行業薪資水平低,大學畢業生22k現象,將會導致人才外流愈發嚴重,台灣的競爭力也會降低。「台灣和香港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教育,他也一直很關心這件事。」
畢業於台大歷史學系,吳敦義精通中國古代詩詞,對中華歷史上下古今都了然於胸,習慣用歷史的宏觀高度去看待當前的問題,也擅長從歷史中學習為政之道。光武中興,首先要找到好的人才。吳敦義稱得上知人善任,尤其是年輕人,包括前文建會主委盛治仁、前青輔會主委李允傑、前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等都是他提拔的人才,很多人跌破眼鏡,以為他們做不來,但後來證明都做得很好。 「這就是吳敦義:『我現在用的人,你們都看錯了,他比誰都有能力。』」
陳自創對《超訊》說,當吳敦義聽到一些成功企業界人士的案例,會主動去認識他們,和他們交朋友。「他沒有官架子的,把我們都當朋友。在他當副總統的時候,我打電話問候他,他也會見我。今天他參選能得到很多朋友的支持,因為他真心對朋友。」
除了用人之道,吳敦義的格局和視野,還體現在他對兩岸問題的態度上。吳敦義認為台灣應該與中國大陸和平相處,而非保持冷漠關係,大陸好台灣更好,大陸不好台灣也好不到哪兒去。台灣需要扮演一個聰明的角色,在中國大陸與美國之間,拿到自己的好處。「為政者就是要有這種智慧,寧可取巧也不要投機。」
同時,陳自創指出,倘若吳敦義有機會上台,他和馬英九的路線必然有些不同,他會在兩岸政策中更以台灣基層民眾的利益為優先考量。舉個例子,之前的兩岸政策的南部漁農簽約契作,讓台南蝨目魚賣到大陸去,可是真正拿到最大收益的,不是那些漁民,反而是一群利益相關的黨籍人士。
陳自創相信,吳敦義有能力讓真正的幹才圍攏過來,因為他是一位一心想為台灣做事情的人。他也懂得如何給台灣年輕世代築夢,讓他們對未來充滿希望。畢竟政黨政治的目的還是要贏得選舉,拿到執政權,「我相信吳敦義做得到,帶領國民黨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