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斡旋之下的日韓歷史和解
日韓-慰安婦達成協議[/caption] 長期困擾日韓關係的就是對歷史的認識差異,而這些歷史遺留矛盾中最突出的就是慰安婦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1993年,日本政府當時的內閣官房長官河野洋平發表相關講話表示謝罪,并成立「亞洲女性基金」來解決經濟補償問題,並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緩和雙方矛盾。 但是這種方式從一開始就遭到了日本國內保守勢力的反對。現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當年第一次當選為眾議院議 員,成為自民黨內一個名叫「考慮日本前途和歷史教育的年輕議員會」的事務局長,到現在依舊是顧問。這個議員會的宗旨就是支援那個要修改教科書的「新歷史教科書製作會」,所謂「新歷史教科書」最主要的目的是想刪去日 本現行歷史教科書中關於「侵略戰爭」和「慰安婦」的記載。2005年他擔任自民黨幹事長時更是公開指責強徵慰安婦是捏造,但是在2006年10月出任首相之後就將此事封印,先後多次在不同場合明言踏襲河野談話。 2007年下台之後,沒有「首相」這個政府職位約束的安倍公開表示沒有在任職期間去參拜靖國神社是最大的痛悔之事,有關如何否定河野談話就更加不在話下了。2012年重新就任自民黨總裁和內閣首相之後,安倍立即指示成立了驗證河野談話的機構,一時間仿佛真要翻案了,對慰安婦問題持同樣見解的大阪市市長橋下徹甚至在公開場合 發表了這類言論;雖然後來在美國政府以及傳媒的批判下,安倍內閣表示「不修改河野談話」,但是包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內的政府官員都反復指出「沒有任何日本官憲參與強征慰安婦的證據」,對河野談話的論證也在各種 層次上開展,實際上除了「不修改河野談話」這句話之外,河野談話已經在本質上被完全否認了。
安倍讓步的原因在於美國
然而這次安倍內閣為什麼又承認慰安婦問題涉及了軍方呢?這個承認顛覆了安倍政權上台三年來的努力,而且 公開同這一在日本國內得到普遍認同的結論唱反調,不少右翼保守勢力表示不滿或者無法接受,何況安倍內閣的這 個表態同安倍本人的認識就不符合。 [caption id="attachment_543" align="alignnone" width="500"]
韓國的反日原教旨主義
棒球和足球在日韓兩國都是最具人氣的體育項目。但這兩國都一樣,能輸給別人,唯獨不能輸給對方。有人甚至這樣形容韓國的民族感情——「反日原教旨主義」。我們可以想像韓國人聽到了日本右翼的不滿之後會採取怎樣的行動。 對於日本人最關心的慰安婦銅像問題,這次的協議也遺留了很多技術性難題。韓國政府說服國內的民間團體來拆 除首爾日本大使館前的銅像就已經困難重重了,更不要說現在在美國的類似銅像了。而且在韓國國外設立慰安婦像的根本就不是韓僑而是韓裔,本身韓國政府就沒有很大的協商空間,設立銅像的過程很可能還有其他國家僑民參加了。 所以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慰安婦仍將是日韓兩國間牽扯不清的問題,完全可能導致日韓關係再度緊張。 也就是說,即便這次兩國領導人是真心努力想達成日韓和解,但是堆積如山的感情和技術上的障礙也會使這種努 力無功而返。■]]]]> ]]>(Visited 101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