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局勢仍在惡化,近日又傳出新動態,有緬甸軍方聘請的一名說客透露,軍方將領希望政變後能退出政壇,並尋求改善與西方關係,希望與中國保持距離。對此,中方釋放信號,表示願為緩和緊張局勢發揮建設性作用。但有西方媒體認為,在當下的局勢之下,緬甸軍政府或不會明顯傾向中國,這或對中國產生不利影響。

緬甸軍政府欲向西方靠攏

緬甸自從政變以來,引發了遍及其全國的示威活動,軍政府加強應對,根據聯合國的數據,自緬甸軍方近日升級武力之後,己導致超過50人死亡,聯合國特使在本月5日呼籲安全理事會,針對緬甸軍方殺害示威者採取行動。同時,在社會騷動、人員罷工的背景之下,緬甸2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由前一個月的47.8大跌至27.7。示威持續、政變代價愈來愈高,軍政府很顯然應對得有些吃力。

另一方面,西方的制裁對軍政府也產生了作用,有外媒報道,緬甸軍方在2月4日以緬甸中央銀行(Central Bank of Myanmar)名義,試圖轉移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FRBNY)約10億美元的資產,差一點就可以成功,但最後一刻遭到美官員阻擋,待拜登10日簽署行政命令,授權無限期阻止轉移該資產。美國還祭出貿易制裁,對緬甸國防部、內政部和與軍方關係密切的兩間公司:「緬甸經濟公司」(Myanmar Economic Corporation)和「緬甸經濟控股有限公司」(Myanmar Economic Holding Limited),加強出口管制。

壓力之下,緬甸軍政府對西方的態度也有了轉變。3月6日,一名受僱於緬甸軍政府的的以色列-加拿大籍說客賓梅納什(Ari Ben-Menashe)告訴路透社,軍方將領希望在政變後可以全面退出政壇,並尋求改善與西方國家的關係,與中國保持距離。

這名說客還稱,軍方對昂山素季不滿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她的立場太過親中,他指出,緬甸軍方想要親近西方和美國,而不是中國。賓梅納什表示,他之前曾與緬甸軍政府的國防部長妙吞烏(Mya Htun Oo)簽署一項協議,內容是,若能讓西方國家解除緬甸的制裁,將獲得一筆酬勞,但沒提到具體數字。

對於這個說法,緬甸軍政府並未發表相關回應。

緬甸形勢開始對中方不利?

目前,還不知道這個信息的是真是假,不過,中方對於緬甸的態度也有了改變。早前中方的態度一直比較謹慎,這次則釋放出願意幫忙的信號。

3月7日,中國外長王毅表示,希望緬甸各方保持冷靜克制,從緬甸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堅持通過對話協商,在憲法和法律框架下解決矛盾分歧,繼續推進國內民主轉型進程。當務之急是防止發生新的流血衝突,儘快實現局勢緩和降溫。他在人大新聞發布會上回答涉緬甸問題時還表示,緬甸是東盟大家庭成員,中方支持東盟秉持不干涉內政和協商一致原則,以「東盟方式」從中斡旋調停,尋求共識。中方也願在尊重緬甸主權和人民意願基礎上,同各方接觸溝通,為緩和緊張局勢發揮建設性作用。

外媒認為,有跡象表明,如果緬甸局勢惡化下去,對中國將會形成不利影響。雖然早前有看法認為,鑑於西方反對推翻民選政府,緬甸軍方將不得不倒向中國尋求支持。但分析認為,西方的制裁和干涉要麼令緬甸軍政府知難而退,交出政權,昂山素季再次執政,但很可能會因為某些信息”誤導”而認為中國在她和軍方的選擇中偏向後者;要麼軍政府頂住了這個壓力,但迫於國內的局勢會有所妥協,不管什麼結果,緬甸都會想着和西方改善關係。

其實,緬甸軍方心中一直都在打小算盤。2011年,有軍方背景的緬甸前總統吳登盛終止了密松大壩項目,並逐漸對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開放,期望通過政治開放向西方國家示好,其背後的一大動因就是擔心國家日益孤立,不得不過度依賴中國。

西方也想積極介入,尤其華盛頓不想把緬甸重新推向中國。此次對美國來說也是一個機會,可以藉此介入緬甸的內部事務,從此在中國的西南多了一個制衡因素。中方應當保持足夠的警惕。

不過,中方的機會也不少,對於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民主世界來說,讓他們放下身段,接受緬甸軍方的難度還是很大,同時似乎也是不符合緬甸的政治現實的。更何況,採取積極行動,維持緬甸的局勢穩定,對東盟各國、日本來說都很有必要,否則勢必嚴重威脅投資建設的安全。中方可以聯合這些國家,在背後施加壓力,推動緬甸局勢走向穩定。

(Visited 75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