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步還是陷阱?傳孟晚舟倘認罪可返華
孟晚舟在加拿大的引渡聆訊持續之際,《華爾街日報》突然爆料出美國司法部正與孟討論一項協議,計劃允許她從加拿大返回中國,以換取她承認部分控罪,但據稱孟晚舟尚未接受。美國的突然行動究竟是讓步還是陷阱?據外媒分析認為,中方更傾向認為這是 一個陷阱。雙方簽訂協議的可能性並不高。
美國提出一項認罪協議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孟晚舟的律師本周與美國司法部協商,希望能夠在特朗普政府1月20日離開白宮前,達成釋放孟晚舟的協議。該報還表示,這一協議同時也有利於釋放被中國扣押的兩名加拿大人:前外交官康明凱與商人斯派佛。但是要達成此類協議的前提條件是,孟晚舟必須承認美國指控的部分罪名。包括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有意欺瞞滙豐銀行等等。
外媒認為,孟晚舟委託律師們在特朗普總統任期將滿時期談判此事,顯然是策略上的重大改變。報道還指,美方建議以「延期起訴協議」(DPA)換取孟晚舟自由歸國等可能,一般檢察官通常只會與公司達成此類協議,甚少是個人;而在此類協議下,孟將要承認部分控罪,但檢察官會同意若她合作,將延緩並稍後撤銷相關控罪。
「延期起訴協議」是美國司法部用於懲處並干預相關企業的有力手段,要求當事企業承認並接受美國監管部門的指控,並願意承擔責任,還要配合美國司法部的調查。如若美國司法部認為簽約者不聽話,則另有懲罰應對。
但該報報道說,孟晚舟截至目前一直拒絕這樣一個協議,她認為自己是清白的,沒有觸犯法律。
孟晚舟未有透過華為發言人評論上述消息,美國司法部及加拿大官方亦未有回應。有記者向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提問時,特魯多拒絕就一協議進行評論。他說:「我不會評論這些信息」。
這件背後交易的真相到底如何,尚有待進一步證實,
中國認為這背後有陷阱
12月4日,在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記者就此詢問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並未正面回答。華春瑩質疑媒體不知道從哪裡得到這個消息,繼而又說這讓她想到法國阿爾斯通高管皮耶魯奇講個人遭遇的《美國陷阱》一書,她對記者說,「你剛才提到的全文細節情節,跟皮耶魯奇的遭遇幾乎是完全一模一樣的」。
皮耶魯齊當時被指在印尼行賄,被美國以海外反腐敗行為法在美國機場逮捕;他因此在美國被長期羈留拘禁,阿爾斯通企業上級為明哲保身,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連代表他的律師也只肯提供有條件服務。羈留期間,美方不斷遊說他作互相協議,承認幾條較輕罪名,以換取較短刑期,皮氏最後與美方達成了協議認罪。到了2018年皮耶魯齊出獄後卻打破緘默,寫書揭露美國挑起這場全球經濟暗戰內幕。因為這個案子,阿爾斯通集團遭到肢解,企業的一些經營突出部門也被美國通用電氣收購合併,令法國失去了重要的工業資產。
從皮耶魯齊的案子看出來,其實協議認罪是美國司法部慣用伎倆。有外媒分析,華春瑩的反應似乎透露中方不可輕易表態,擔心上當。
據BBC引述時政評論家與獨立撰稿人鄧聿文分析,孟晚舟和中方接受這一認罪協議的可能性低,「因為一旦認了,就為華為塗上了污點。」
美國背後的動機
還有分析認為,美國提出這個協議背後的動機不簡單,環顧美國政府的多年作為,外界應該能發現,以「延期起訴協議」干預大企業,使之配合調查並換取「不起訴協議」(NPA),是美國進入21世紀以來的新傳統。
「不起訴協議」以要求支付巨額賠償、配合調查、聘用第三方監管人以及向第三方團體捐款等手段為核心,藉以約束「大規模企業犯罪」。
美國檢察官在調查大企業「犯罪」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權限。除去要求被吿支付巨額罰款、賠償金之外,還能深入企業組織內部,要求企業安排第三方監管人。在美國海外反腐敗法(FCPA)配合下,美國司法部從2007年開始也找到了以長臂管轄等法律手段勒索、控制國內外大企業的利器。
在2014年6月,美國司法部及其曼哈頓聯邦檢察官辦公室、美聯儲、美國財政部等多家機構,曾以簽署書面認罪協議方式,從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us)處取得89.7億美元巨額罰款。
有分析認為,此次美國的動機可能是特朗普政府在2020年末的最後一搏,其司法部很希望以放棄起訴,令孟晚舟不再面臨引渡案的方式,換來孟晚舟的認罪,從而證明美國發起訴訟的正義性。同時,借孟晚舟一案,進一步針對對中國重點企業、關鍵技術的制裁、封堵。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雙方能達成協議的可能性偏低。但觀察人士的目光都在集聚,孟晚舟真的會簽這份協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