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個訊號向拜登釋放善意 中美關係或迎轉機
就在拜登獲准展開交接工作之時,中美之間也在悄悄發生一些變化,中國開始釋放出善意的訊號。中國國家主席向拜登發去賀電;現任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瑩向美媒投書,向拜登政府提合作條件;中日、中韓在拜登上台之際達成共識。這些訊號當然被華盛頓所注意,原本計劃在12月5日訪台的美國環保署署長惠勒突然取消了行程,引發猜測。不清楚未來中美關係是否會迎來轉機,但至少目前釋放出了積極的信號。
中國三個訊號釋放善意
一、國家主席向拜登發去賀電
據新華社消息,11月2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致電拜登(Joe Biden),祝賀他當選美國總統。
習近平在賀電中指出,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不僅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希望雙方秉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向前發展,同各國和國際社會攜手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同日,國家副主席王岐山致電卡瑪拉·哈里斯(Kamala Devi Harris,即賀錦麗),祝賀她當選美國副總統。
如今是拜登被預測當選下屆美國總統之後兩個多星期。11月13日,中國外交部曾表示,對拜登致以祝賀,並稱尊重美國民眾的選擇,理解美國大選的結果會按照美國的法律和程序作出確定。
迄今仍然沒有向拜登表示祝賀的國家領袖包括俄國領導人普京、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和巴西領導人博爾索納羅等。
二、傅瑩投書美國媒體
美國官方宣布啟動移交權力的當天,前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現任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瑩向紐約時報投書,說明中美間建立合作-競爭關係是可能的。這篇文章被認為代表中國立場的意味。
這篇文章內容分三個部分:一是為中美重建關係定調,二是檢討當前中美衝突起因,並提出緩和手段;三是提出未來合作空間。
傅瑩在文中劃下中美關係紅線,例如她質疑,「美國是否想幫助台灣實現『獨立』,是否想在南海爭議中選邊站隊,要像過去的帝國主義者那樣欺侮中國」?
但傅瑩又提出中美合作的方案指出,最緊迫的是抗擊新冠疫情的合作。如果兩國能夠攜手提高全球疫苗的可獲得性和可負擔性,整個世界都會因此而獲益。
紐約時報社論版執行主編Kathleen Kingsbury認為,「這是一種極為重要的想法——需要進行多邊合作,而拜登和他的團隊似乎也致力於此。」
Kathleen Kingsbury還指出,這篇文章是到目前為止,中國關於拜登(Joe Biden)當選總統的唯一官方聲明,超越了通常的陳詞濫調。「不可否認,中美關係在過去四年中受到了損害。文章是在闡述計劃與拜登新政府合作的條件」。
三、與美國關鍵盟友達成共識
中國外長王毅11月24日起訪問日本,韓國,據報道,中日達成五點重要共識和六項具體成果,中韓也將展開重要對華,在2022年建交30周年到來之前為深化兩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交換意見等。
一般來說,美國總統權力交接前後,外交會出現一個靜默期,在這個階段,保持平穩過渡是第一訴求,尤其恰逢兩黨執政更迭,其他各方需要對美國的一些政策進行新的確認。在美國未定之前不輕舉妄動,是一種常態。但中國沒有走尋常之路。
在中日達成的六點成果中,有事務性共識,包括本月內啟動兩國必要人員往來快捷通道,建立中日食品農水產品合作跨部門磋商機制,建立兩國氣候變化政策磋商機制,啟動202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紀念活動籌備工作。也有事關軍事的非常重要的進展,包括下月舉行新一輪中日海洋事務高級別磋商,爭取年內開通兩國防務部門海空聯絡機制直通電話。
尤其是日本前不久剛剛同拜登確認了美軍協防釣魚島這一特朗普政府對日本做出的承諾。現在和中國磋商海洋事務以及開通海空聯絡機制直通電話,是在和中國積極構建問題解決機制。
有分析認為,中國很清楚拜登上台後會聯合盟友組建對華戰線。中國沒有坐等拜登出招,而是在拜登和特朗普的交接程序正在進行時,就開始了主動出擊。
此外,日本外務省官方網站還稱兩國討論了中美關係。在拜登上台之際,中日溝通中美關係具有特別的意義。
華府對華態度有新動向
此外,華府也有一些新的動向,美軍印太司令部J2情報處處長史達曼少將周二(24日)晚完成秘密行程,乘坐專機離開台北。不出數小時後,原定下月訪台的美國環保署長惠勒以處理國內事務為由,突然延遲行程。
台「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稱感到惋惜,但尊重對方決定。
美國環保署發言人休伊特表示,惠勒需優先處理國內事務,因此押後訪台。有人說,這是因為迫於壓力,早先披露出惠勒訪台要花費近30萬美元公幣遭到批評,也有人猜測,是不是特朗普或者拜登對華態度出現轉彎,導致行程出現轉變。
雖然,外界均認為,拜登上台後會繼續對華強硬 ,11月23日他公布了內閣人選,其中,布林肯(Antony Blinken)將出任美國國務卿一職,或許也表現出拜登的對華態度。外界認為布林肯是對華強硬的溫和派,認為布林肯總體上還是要延續奧巴馬時期中美兩國「斗而不破」的狀態,以中美的大局為重,在強硬的同時也要隨時調整立場。
不清楚中美關係會不會在明年1月20日後迎來轉機,不過如今似乎已經些許透露出積極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