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7月中簽署《香港自治法案》,要求美方制裁中國涉港個人或實體,對象包括實施《港區國安法》的內港兩地官員。這行動的後續已經到來,10月14日,美國國務院根據《香港自治法》發表報告,十名官員再上榜或將面臨新制裁。雖然有官員早前表示無畏無懼,但制裁的嚴重性,並不在被制裁者本身,而在整個結構,香港的金融機構可能因此遭到祭旗。中國對此堅決反對,中國外交部表示,如果美國堅持走上錯誤的道路,中國會採取反制措施。一場以香港為風眼的金融大戰正在醞釀。


香港恐面臨更多制裁
由特朗普簽署的《香港自治法案》在2020年7月14日生效,隨後美國財政部在8月7日,宣布制裁十一名官員。根據法案,美國國務院要在九十日內,向國會提交名單,列出要為中國不能根據《中英聯合聲明》及《基本法》克盡義務而負責的人士。
相關報告如期而來,美國國務院在當地時間10月14日列出了十名已被美國財政部宣布制裁的人員,當中包括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報告詳述每位官員遭點名原因,其中林鄭月娥是因為今年6月簽署「港版國安法」、動用緊急法來限制香港居民等行為,包括將今年9月的香港立法會選舉延後一年。
分析指出,此次遭點名的人恐面臨更多制裁,但更令人擔心的是接下來會有金融機構受到牽連,美國國務院已經警告國際金融機構不要與受制裁人士交易,否則可能面臨二次制裁。
根據法案,國務院會在此後六十日內,列出與被制裁人士有重要交易的金融機構,並制裁相關機構。制裁方式一共有十項,一年內會由美國總統選擇實施其中五項,兩年內仍然明知故犯必須實施所有制裁選項,當中包括禁止銀行業務交易、外匯管制、制裁銀行高層人員等。
坊間擔憂,在中美矛盾不斷加深之下,美國未來公布的制裁相關企業的名單中必有香港金融機構在列,任何機構一旦被制裁,就可能被禁止參與美元外匯交易及結算。尤其若有香港的銀行被列入制裁清單,打擊銀行經營事小,其他海外同業因此重估風險,縮減業務規模事大。同時,一旦有制裁機構被限制使用美元,將間接對港元聯匯制度構成信心危機,後患無窮。
可以想像,如今在內、港有業務往來的金融機構面臨着空前壓力。
中國勢必予以還擊
中國不可能不還擊。在北京,外交部強烈譴責美方炮製並根據所謂的《香港自治法》,制裁中方人員,重申香港事務純屬中國內政。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美方做法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粗暴干涉中國內政,進一步暴露出,其破壞香港繁榮穩定,遏制中國發展的險惡用心,美方應糾正錯誤。」趙立堅強調,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將採取堅決反制措施。
早前中國放風正制訂《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多間企業傳出將被列入名單之內,包括滙豐、波音、聯邦快遞、思科等。根據清單規定,中方會針對危害國家主權、安全、利益,以及中斷與中國企業正常交易的外國企業、組織或個人,採取相應措施,包括限制相關企業與中國從事進出口活動,禁止相關人員在中國工作、居留資格等。
不過,有美媒指中國考慮於美國總統大選後才公布被列入名單的企業。
不難看出,一場圍繞着香港的中美金融大戰正在醞釀之中,而雙方一旦開戰,有聯繫匯率制度的香港夾在中間左右不是,勢必會遭受重創,而一旦香港金融市場動盪,衝擊難以想像。截至2019年,在香港掛牌的中企多達1241家,占港股市值73.3%,每日交易額比重8成,這些都可能受到金融大戰的影響。假如事件還不斷升級,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可能蕩然無存;中美的金融脫鈎,也可能從香港開始。

(Visited 55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