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疫苗三期臨床卡殼,大規模接種還要等多久?
全球疫情持續升溫,不斷創下歷史記錄,每日新增病例近日再迎來猛增,引發擔憂。更糟糕的是,曾被不少人寄予厚望能用以控制疫情的新冠疫苗研發,也在三期臨床測試階段屢屢傳來受挫的消息,甚至有接種者被曝在進行實驗後確診新冠。
在國內,日前國藥集團新冠疫苗首次在北京和武漢兩地開放「小範圍」的預約接種,且提出海外留學生優先,也引發了關注。雖然目前國產疫苗尚未有接種者產生不良反應的消息傳出,但究竟何時能進入最後的上市階段,仍有待觀察。
從曙光初現到屢屢受挫,新冠疫苗的研發之路可謂充滿挑戰。疫苗趕不上病毒變異和傳播的速度,也在警示公眾不可對這場抗疫戰抱有幻想,只能積極應對、謹慎預防。人類離戰勝新冠究竟還有多遠,恐怕還是個未知數。
新冠疫苗臨床試驗屡遭挫
實際上,全球新冠疫苗的臨床測試已非首次曝出接種者出現不良反應。在9月,就曾有一名參與英國牛津大學臨床試驗的女志願者突發脊髓炎導致疫苗測試被迫暫停。但隨後獨立調查委員會發布聲明稱疫苗不是導致脊髓炎的誘因,並重啟該測試。
但這次,牛津大學疫苗測試出現的問題則更加令人擔心。據報道,一名參加試驗的西班牙男護士上周被確診感染。他6月參加牛津大學新冠疫苗人體試驗,10月7日出現病徵,其後確診。
該名確診者是西班牙加泰羅尼亞人,已在英國居住20年。他已進行過12次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連鎖反應)測試,但其近日的樣本對測試呈陽性反應。不過,這名測試者並不知道自己在試驗中接受注射的是疫苗還是安慰劑。目前,牛津疫苗是否因此叫停還是未知數。
此外,美國強生(Johnson & Johnson)公司也於10月12日有參加臨床試驗者出現未能解釋的疾病。公司發表聲明表示,獨立數據和安全監督委員會以及公司的臨床和安全醫生正在檢視參加者的病情,已經暫停進行疫苗的臨床實驗。不過強生公司拒絕透露病人的詳情,指出必須尊重患者私隱。公司強調,不良事件包括疾病、意外和其他負面醫療狀況是臨床實驗預期的一部份。據悉,強生於9月23日開始招攬志願者參加第三期臨床實驗。研究員計劃於美國和其他國家招募6萬名參加者。
這兩則最新消息,無疑為全球新冠疫苗的研發再次蒙上了一層陰影。根據10月12日世衛組織的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消息,目前約有40種疫苗處於臨床試驗中,其中10種已進入三期臨床試驗,預計最早於今年12月到明年初有疫苗公布數據,預計未來6~12個月將有多個疫苗臨床試驗出結果。
但目前來看,仍未有任何一個最終結束馬拉松長跑,正式上市。人們曾經期望的靠疫苗來防止全球秋冬又一輪的疫情高峰,或許將要落空。
國產疫苗小範圍開打 秋冬疫情仍需嚴防
在海外疫苗臨床測試遇挫之際,日前國內在北京和武漢兩地開放國藥集團新冠疫苗的「小範圍」預約接種,引發廣泛關注。
據內地媒體報道,一份署名國藥集團中國生物的意向接種調查問卷已在網上流傳開。
根據這份意向接種調查問卷顯示,本次擬開放醫護人員、疾控人員、海關邊檢人員、涉外工作群體、城市生活保障人員、一線防控人員、留學生等七類優先接種群體。截至10月13日上午10時,該調查問卷統計功能顯示,目前已有85911人考慮中,747311人願意接種,152649人已經報名。具體可以通過掃描國藥集團提供的二維碼進行預約,預約者在大概2周後收到通知,併到指定地點注射。
早前,國藥集團旗下的中國生物技術董事長楊曉明曾在第十三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上表示,該公司研製的滅活疫苗臨床試驗進展快過預期,離最後成功還差「一公里」,今年年底有望上市。但截至目前,國藥集團及中國生物方面並未就預約接種疫苗的消息公開回應。
在國內,現共有三支新冠滅活疫苗獲批臨床試驗,其中國藥中國生物占兩支,分別由旗下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和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研發,另一款則由北京科興研發。據媒體報道,國藥中國生物研製的兩款新冠滅活疫苗是緊急使用接種量最大的,其中,打完疫苗後去往海外高風險國家和地區的數萬人,截至目前無一例感染。
雖然國產疫苗看似前景樂觀,但距離正式上市量產,仍有一段路要走。根據現行的疫苗審批流程,疫苗上市前需要通過三期臨床試驗證明,同時還要完成商業規模驗證,證明擬上市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可控性。
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首席審評員王濤表示,目前國內的疫苗管理法給予了新冠疫苗優先審評的權限,大大加快了審評流程,但是這意味着對於臨床試驗中疫苗安全性問題也要更加謹慎,因為緊急狀態下審評很有可能很多工作相比於正常程序實際上很多是沒有做完的,上市了以後依然有大量安全性問題和監測工作要做。
可見,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現階段疫苗都並不是用以進行疫情防控的可靠手段。秋冬季節來臨,新一波疫情高峰很有可能已在路上,必須積極果斷採取各項措施,準備好疫情常態化的心態,才能最大地降低新一輪疫情帶來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