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讓平壤先富起來
出席會議的金正恩[/caption]
平壤順安國際機場新航站大樓,2015年10月迎來它啟用三個月後的第一批國際記者團。飛機還沒停定, 觸覺敏銳的記者已經能察覺到這座新航站樓和舊航站樓最顯著的不同——不是因為它那鋼架和玻璃幕墻的現代 化設計,也不是以前不曾有過的廊橋,而是在這個進入朝鮮的第一門戶,大樓頂上不見了以往那幅巨大的金日成肖像,只有英文和朝文的「平壤」二字。在這個一切奉金日成為上的國度,這種「矚目的消失」,似乎預示著金正恩在上台四年以後,已擁有自己掌舵而無需處處套用祖父光環的能力了。但門戶之內的朝鮮,又是怎樣的? 自從金正恩在他即將滿30週歲時(朝鮮官方公佈金正恩的生日,是 1982年1月8日)倉促繼承父親金正日留下的權力,他就熱衷於組織國際記者團赴朝採訪,讓自己一再曝光於國際媒體的鏡頭前。第一次是 2012年4月中旬,以慶 祝金日成百年誕辰的名義。那一次,金正恩雄心勃勃精心策劃的發射光明星三號衛星行動,在4月13日清晨以失敗告終, 但在國際媒體鏡頭的密切捕捉下,金正恩沒有顯露絲毫遭遇挫敗的不快或沮喪,當天下午就親自為金日成和金正日的新銅像揭幕,國家輿論機器迅速把這場挫敗轉化成國民奮發圖強的動力。4月15日的金日成百年誕辰大閱兵典禮,金正恩還首次公開發表演講,讓國際社會第一次聽到這位神秘國家領袖的聲音。儘管他那埋頭讀稿、照本宣科的「演講」方式 讓外界產生他只是個傀儡的猜疑,金正恩的鞏固權力之路,卻正在一步步地推進中。
[caption id="attachment_487" align="alignnone" width="500"] 平壤街頭的生活[/caption]
金正恩第二次邀請國際記者團赴朝採訪,是 2013年7月下旬,以慶祝「祖國解放戰爭勝利 60 週年」的名義。那場在1953年7月27日簽訂停火令的朝鮮戰爭,不但讓發動戰爭的朝鮮一方損兵折將,還比開戰前損失了近四千平方公里的國土(接近四個香港的面積),但這絲毫沒有妨礙朝鮮官方把這場戰爭文飾成一場「擊敗了帝國主義侵略」的「祖國解放戰爭」,並宣佈獲得勝利。這一次的勝利 60 週年慶典,中國國家副主席李源潮率團到賀,並成為7月27日當天大閱兵的最重要貴賓。說起來挺諷刺,三年戰事,生靈塗炭,最後幾乎回到原點,但付出最為慘重的朝鮮、韓國、中國, 三方都宣稱自己取得了勝利;反而是領導聯合國軍的美國承認這是一場沒有打贏的戰爭。
至2015年10月上旬,金正恩掌權已經四年,除了新機場航站樓給人耳目一新,平壤市容也出現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變化——新式高樓拔地而起、設計新穎的遊樂和消費場所陸續開業,允許外國人消費的餐廳和商店也越來越多,以往空蕩蕩的馬路現在車輛川流不息,大部分是中國品牌或者中朝合資的小汽車。一眼看去,整個市面居然給人一種「繁華」 的感覺。而最大的改變,來自平壤人的面貌。
[caption id="attachment_485" align="alignnone" width="500"]
平壤街頭的生活[/caption]
平壤人的面貌出現巨大改變
幾年前,平壤市民的衣著裝扮離不開勞動裝、中山裝、褐軍裝,年輕人不是黑色的中學生裝就是灰色的大學生裝, 但 2015 年的服飾,在朝鮮女性身上出現了巨大變化,黑絲襪、高跟鞋、皮手袋成為新女性的標誌性配備,剪裁貼身得 體的西式套裝比比皆是,即便是穿著統一制服的女學生們,也在不被統一的鞋子上盡情展露個性,球鞋、高跟鞋、鬆糕鞋、 休閒鞋,各式各樣。幾年來前後對比,恍如從六十年代的中國進入了九十年代。 幾年間出現的繁華雛形,錢從何來?如果說平壤的那些新式建築是金正恩動用國家資源落力修建的形象工程,那麼 平壤市民得以提升的消費能力則是受惠於金正恩上台後推行的一系列鼓勵生產措施。 [caption id="attachment_486" align="alignnone" width="500"]
隱晦地存在的自由市場
在朝鮮,「工資」的意義和中國、香港或其它國家完全不同,朝鮮人不靠工資過活。按照國家正式工資的話,朝鮮 一個普通幹部的月薪也就幾千朝元,糧食、食油、布料、衣服這些生活必需品有國家配給,公共交通有國家補貼(例如 一程地鐵只需要5朝元),除此之外都得花錢,在街邊買一罐汽水或吃一個冰淇淩,可能就要花掉一半月薪。逢年過節,偉大領袖會特別提供肉類或魚類產品給平壤居民,以每公斤3500朝元的優惠價格售賣急凍明太魚,一個家庭每次可以買三公斤,發放補助品的商店顧客絡繹不絕。不靠企業或單位發放的特殊津貼或獎金的話,根本不可能買得起。至於不 在補助範圍內的魚類肉類,每公斤售價數以萬元計,也有人買,極少,那是屬於在企業內「有本事的」人或者有「海外關係」的人。 錢的來源,這是個敏感話題,朝鮮人不介意告訴你他的工資有多少,反正大家都差不多,但絕不會告訴你他身上那身西裝、那部手機、那隻手錶是用什麼錢、哪來的錢買的。外快、隱形收入,成了一個心照不宣的維生秘密,官方世界 和民間世界並行不悖,矛盾又統一,沒有人願意戳穿那層地下經濟的薄紙,因為它帶著「資本主義」的原罪。 [caption id="attachment_484" align="alignnone" width="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