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文汲在台灣外交領域長達31年,到過5個國家任職,在國外7個城市留下外交記憶,其中三個城市都在美國。在美任職多年,曾任台灣駐美代表處國會組組長、駐美代表處政治組組長等,被稱為台灣的美國通。在美國,尤其在華府,對於美國怎麼看兩岸關係,美國人怎麼樣來定位台灣的角色,站在華府的角度看,就看到很多不一樣、別人看不到的面向。介文汲認為,外交,是每一個國家和地區都為自己利益做出最好的選擇。因為外交領域的傑出貢獻,他被美國民主黨眾議院議員林肯・戴維斯稱為「外交官中的外交官」。

台灣資深外交官介文汲

七月的台海風雲詭譎,看似風平浪靜,實質卻波濤洶湧。即使各國還處於緊張的防疫狀態,台海卻正在展開中美台之間前所未有的博弈。
解放軍在西沙群島外圍,實施連續5天的軍事訓練。美軍同步派出「尼米茲號」與「里根號」二航母戰鬥群,於菲律賓海展開對峙行動,展現戰略對話與對抗雙向溝通的實力。
與此同時,台軍於台灣東部海域(緊鄰菲律賓海)實施久違的潛艇射擊重型魚雷的演練,進行空域奪取以及對海炸射訓練,接着一連五日的漢光演習拉開維幕。
中美台之間歷來有平衡點,美國不希望兩岸走的太近,而中國大陸不希望美台熱絡。如今,中美卻在台海同域操戈,烽煙四起。長期以來,美國一直希望平衡的台海正在被美軍的直接介入破局。美國一向視台灣為牽制中國大陸的棋子,如今,台灣儼然已成為叫板大陸的槍手。
有指美國正在運用介於戰爭與和平之間的「灰色地帶」,加大了擦槍走火的風險。台灣資深外交官介文汲接受《超訊》訪問時表示,這無論對大陸、台灣都是一個警訊,中美台三邊關係的變化,主要是美國變了。二戰後,美國長期希望兩岸維持現狀不發生直接衝突,這狀況當時對美國來講最符合利益。台灣作為制衡中國大陸的一個棋子就可以了。介文汲認為,「這個局如果破了,台灣的價值也就喪失了。美國尋求制衡中國的槓桿和工具又少了一項。」
台海正上演風風火火的軍事演習,美國與台灣越走越近,強大的美軍嚴如保護傘。但介文汲指出,「美國絕對是看台灣對美國有什麼利益,有很多說我支持什麼制度、什麼意識形態等,那都是包裝性質的。國與國關係還是利益為上,要很現實的看問題。我認為美國不會實質支持台灣,不會出兵的。」以下是訪問主要內容。
美國為什麼選擇在此時改變中美台三角關係?
相當長一段時間,美國都把台灣當做需要時候可以用,不需要的時候可以用作制衡的、對中國大陸政策的重要槓桿。最近,尤其特朗普執政以後,美方的策略家、戰略家的想法已經動搖,這樣的基本平衡開始改變。整個三角關係中,美國方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美國基本上已經呼之欲出,將中國大陸視作為主要的對手了,這當然帶動美國對台灣的政策改變,自然影響到兩岸關係。
其實,去年開始兩岸交集減少,軍事上發出對抗的信號增多,會不會令人覺得有危險的狀況出現?
兩岸之間軍事上的摩擦,歷史上也發生過好幾次,比如說823炮戰,還有好多次由飛彈引起台海危機,都比較緊張,但這15年來已經趨向緩和發展。很可惜,最近軍事方面的緊張度又提升了。不過我是覺得軍事上的這種緊張,目前還沒有到達一個非常令人擔憂的狀態。
我認為,台灣基本上是希望兩岸之間維持一個和平狀況的,這跟大陸的想法應該是不謀而合的。為什麼軍事對抗提升了?這和中美台基本關係架構失衡相關,平衡點不在了,兩邊都形成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導致任何一種軍事行動讓對方感到相當敏感。
美軍的介入是否將「敏感」推波助瀾?
不可諱言,美軍在集結兵力,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也公開說了很多次,現在要把軍力重新布局,回調到印太區域。台海處於印太區域大環境之下,美軍的增兵行動,我認為對中國大陸來講是一種警訊,需要進行超前部署。台灣也敏感到局勢緊張,都覺得軍事情況不如往昔那般鬆弛了。
兩岸之間是否有一個平衡被打破的問題,蔡英文執政以後,馬英九執政時期對兩岸關係的一些承諾正發生了變化,這個變化的問題出在台灣這邊?
還是美國。為什麼呢?政黨輪替,民進黨「台獨」黨綱從陳水扁至今都一直存在。陳水扁當選的時候,美國方面很緊張,所以基本上要他做很多承諾,不會走向台獨,不會走嚮導致台海衝突。那時候美國採取這樣一個平衡政策,也就是二戰以後一直採取的政策。蔡英文當選以後,美國對兩岸關係的基本思維、政策有了變化,讓外界感覺到美國比較傾向支持蔡英文「獨立」的政策。美方並沒有像過去防範陳水扁那樣的密切防範。蔡英文與民進黨也很清楚,要劇烈改變兩岸關係的本質或者現狀,需要美國支援,如果沒有美國支持的話,不敢輕舉妄動。
美國原來是把台灣當做對華制衡的一隻棋子,現在不然,實際上是等於有一點主動挑戰或者挑釁中國大陸的馬前卒。或許北京對美國難有出手能力,但對台灣還是有制衡和出手能力的,為什麼蔡英文如此積極的去做呢?
民進黨政府的基本政策及它的意識形態,從陳水扁到蔡英文一點沒有變過,關鍵是評估外界的支持程度有多少會影響他的作為。不過我也不認為蔡英文政府會走一個危害台灣本身和平安全的路,基本上是把維護和平,起碼把維持現狀作為它的首要的選項。
可是美國變了,有一些空間他可以來干涉。比如說美國國會前一陣子就有人提案要把國防部的醫療船開到台灣的港口來,醫療船是軍方的艦艇,當然會引起大陸方面的強烈回應。這種事情發生衝突的地點是在台灣,所以美國還是有很多方法,讓台灣不主動踏上紅線,會讓中國大陸的決策者或者軍方感覺受到極大的威脅,讓兩岸發生衝突的危險上升。
美國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依美國今時的盤算,如果兩岸發生直接衝突,美方是不會涉入到軍事衝突中,不會直接介入而會選擇置身事外。但一場衝突,真正付出代價的是中國大陸,台灣更不在話下了。對美國來講,這是一套策略,衝突演變到何程度?有何後果?美方是不會有壓力的,這裡面有很多可以操縱的空間。可以說,如果兩岸關係惡化甚至發生衝突,當下,並不能說違反美國現行政策上所謂的美國利益。
也有說美國對台灣的支持打的都是嘴炮,你覺得美國在什麼程度上是會真心幫助台灣?他要什麼樣的一種回報?
美國說在軍事上提升台灣戰力,包括國防、軍隊的戰鬥力,這就是美國不斷在做的事情。另外一方面協助台灣的國際參與,成與不成是一回事,可是他這樣做的話,對於蔡英文的政府來講就是一種鼓勵、一種支持。蔡英文政府做任何事情,覺得有人在支持,就是有一種推動力。
美國會無休止地做下去嗎?
我始終認為它有一個天花板,不會越過去的,因為即使兩岸發生武裝衝突,美國只會在後支持,絕對不會出兵,這是很大的差別。美國會提供更多的武器,在國際上會有更多的動員來支持台灣,但不會直接參與,美軍不會與解放軍有直接軍事衝突,這一風險美國絕對不會去冒的。
因為兩個核大國如果直接軍事衝突的話,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支持台灣充其量也就是舊冷戰時期所謂代理人戰爭的另外一個翻版而已。如果發生台海戰爭,可能就是另外一個代理人的戰爭。
另外一個代理人戰爭,台海能避免嗎?
國民黨政府到現在民進黨政府都面臨着重大挑戰,就是如何來避險,如何不要引火焚身。現在可以看出美國有很強烈的欲望,我認為他比較有強烈的動機看到台海情勢動盪。不管怎麼講,台灣都會是兩岸戰爭最大的受害者。包括蔡英文政府裡面的人也應該很清楚,最大的挑戰是在越來越緊張的中美關係裡面,台灣如何尋得能夠趨吉避凶的方式。
我也不認為蔡英文政府會完全被自己所主張的意識形態綁架,他們是比較現實理性,講實際利益的一個政治團體,到底會不會為自己的政治意識形態,也就是「台獨」意識形態導致台灣陷入戰火,要打一個很大的問號。
當然,有一個引擎在推動整個事情發展,這個引擎在華盛頓,蔡英文政府要不要跟着前行,我想她自己應該還是會有比較理性的判斷。陷入一片戰火,這個是最愚蠢的做法。
台灣政府未來4年的執政當中,聯美抗中這條路線應該不會放棄,拓展國際空間,或者減少大陸的壓力,大概還是要聯美抗中,會不會這樣?
基本上我想大方向已經也就是這樣。我認為,將來會面臨較多的挑戰,如果美國給很多新的、有利台灣的做法,台灣會不會接招?這個是一大問題,美國如果邀請蔡英文去華盛頓訪問,我只是說假設;另外,美國說派陸戰隊的部隊穿制服進入美國在台協會(AIT),以前都穿便服,現在穿制服了。還有,邀請台灣參加環太平洋軍事演習,雖然可能還是觀察員,兩年以後他就把你的地位提升,蔡英文接不接受?甚至表明考慮跟你重新恢復外交關係,這不是完全不可能。這種危機很可能在未來4年從華盛頓發動。面對這樣的危機,北京可能不會對美國作出反應,但是完全會對台灣作出反應。
在這中美台三角關係裡面,美國有很多張牌,要看怎麼出。我並不那麼樂觀,三角關係中的美方,現在要制衡抗衡,遏制中國進一步發展,這已經是美國的共識了,美國朝野的共識。今天即使是特朗普沒連任,換了拜登上來,這個大方向也不會改變。兩岸要思考,面臨美國對中國大陸更多的敵意和更多的這種遏制性手法,台海關係危機重重下怎麼辦。化解危機要看海峽兩岸領導人是不是有足夠的智慧,有足夠的思考來一步步拆解美國可能丟出來的震撼彈。
最近台灣恢復了在關島的辦事處,這個到底是什麼意圖?關島畢竟還是美國的管轄範圍,是跟美方的一種互動?
是台灣這邊主動,這是一種象徵性意義。因為這個辦事處大概4年前就由台灣主動關掉了,當時認為沒有什麼功能,那時候一次關了大概四、五個辦事處。這次恢復應該是民進黨政府的象徵性做法,意義不大。台灣軍方跟美國的五角大廈的互動是很密切、流暢的,沒有什麼阻礙。另外,美國太平洋的聯軍總部是在夏威夷,台灣在夏威夷的辦事處一直都存在,而且也有既有的聯繫管道。恢復關島辦事處只是象徵性。
台灣的外交很大程度上牽涉到兩岸關係,蔡英文政府如何把握這個度?
台灣的外交有哪些是紅區,能不能碰?其實民進黨政府已經第二次執政,他們很清楚。比如申請加入聯合國,民進黨在陳水扁的時候,獨派就一直在說,這在台灣是有民意基礎的。即使這樣,民進黨政府也不敢做,因為這樣做的話,基本上等於直接向國際社會宣布獨立。聯合國本來就是要主權國家參與,你的憲法還是「中華民國」,你怎麼可以用台灣的名稱,對不對?
過去國民黨主政的時候,講的都是務實外交,形式上的東西如果不能改變的話,就注重實質。台灣跟人家互動交往,比如說民間的互動旅行,彼此的經濟貿易的互動,甚至是文化各方面交流,都不要受到形式上的限制,才能夠開展。
台灣絕大部分老百姓是期望和平的,尤其希望有一個平穩的兩岸關係,這符合大部分老百姓的利益。

(Visited 440 times, 1 visits today)